白洋淀水功能分区方法研究
2016-03-12杨若辰
□杨若辰
白洋淀水功能分区方法研究
□杨若辰
此文根据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的要求,结合白洋淀水域能区划工作的实践,介绍了水功能分区划定的原则、依据与方法。
白洋淀;水功能区;划分
水功能区系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区域。本文主要结合白洋淀水域水功能区划的实践,对水功能区划分原则、依据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白洋淀与华北平原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白洋淀水域合理分区对于改善淀域乃至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1.白洋淀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
1.1 自然、地理条件一致性原则
自然地理条件是制约水环境利用目标、利用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域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淀区利用的方向和程度就有差异。淀区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进入该环境内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从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向和措施也应有所区别。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水深、水面开阔度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
1.2 水量水质统一考虑的原则
水量与水质应同时考虑,对于水环境容量小的水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景观生态中起重要作用的水体,在开发利用时应特别注意水质的影响。
1.3 利用目标相似性原则
白洋淀水资源和水域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如饮用、工业用水、养殖、农灌、旅游、水上体育等利用水面,鸟类栖息等利用芦苇水草,利用目标的共性是分区的重要依据。
1.4 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应性原则
社会经济条件是淀区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其水域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做到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统一,不但有利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保护区步入“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分区的重要原则。
1.5 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原则
为便于管理,使保护和改善环境措施得以顺利贯彻实施,分区应尽量利用明确的行政分界,便于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潜在威胁。同时,应尽量协调各种利益,有利于社区共管、规划的实施,即满足可操作原则。
1.6 按不同水位条件确定功能原则
在白洋淀不同水位条件下,其功能会有很大差别。需要针对近年经常出现的水位(或平均水位)和干旱条件下需要维持的最低水位分别研究,确定白洋淀的分区功能,前者可视为白洋淀的正常功能;后者可视为白洋淀应维系的最低功能。水功能区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当地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水功能区划分,可以实施不同水污染控制标准和保护目标。
2.白洋淀水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影响白洋淀水域功能分区的因素众多,除水质外,还有各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白洋淀水域不同的影响因子将直接影响其功能区的划分,初步拟定以下因子为白洋淀湿地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3.白洋淀水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白洋淀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主要淀泊有99个,由于白洋淀流域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需水量增加,加之近期降水量较少,致使淀区很难恢复至上世纪70年代以前保持的较高水位,取近些年的平均水位6.47m作为分区的控制水位。
白洋淀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功能,历史上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水源、水产养殖、灌溉、航运、植苇等,水体的功能随着环境的变迁有的衰退了,如饮用水源、航运,但也有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加、增强,如工业供水、旅游、水上运动项目和疗养等。根据各水体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特征,以平均水深和相应的面积为基础,依据淀区现实水质状况,分析淀区适宜的功能。淀区不同的平均水深对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都有其适宜的范围。
淀区水质和污染状况对其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同一污染水平或不同污染物对不同功能的水体损害程度不同。例如:作为一般工业供水水源,水质宜达到Ⅳ类以上标准;对于农业和绿化灌溉,营养物质一般是有益的,重金属则非常有害;作为人体不直接接触的旅游水体,耗氧物质有害,重金属则影响不大。白洋淀的不同用水功能对淀泊的水质要求。
因白洋淀各淀泊地形地貌特征、海拔高程均有很大的差异,造成淀内各处水深不同,同时参照其水质、现状用途、水乡分布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归纳为9个不同的功能区。
4.结语
此文仅根据白洋淀水域水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对水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些认识。为了不断完善水功能区划,需要进一步针对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及其区划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功能区划,为科学管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016-03-06
杨若辰,男,汉族,衡水第一中学,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