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探索

2016-03-12靳咏睿

河南建材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涝海绵雨水

靳咏睿

身份证号:410103199901260080

海绵城市建设探索

靳咏睿

身份证号:410103199901260080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试点城市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和问题,直接影响试点城市的推行效率以及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海绵城市;试点成效;广义海绵城市;碎片化难题

1 海绵城市热潮

1.1 背景

城市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体”,导致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引发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水安全缺乏保障、水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已经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与危害,城市内涝灾害广受垢病。严重的径流污染、水文循环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必须受到更充分的重视。以刚性的、灰色的雨水排除系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已非常明显。

1.2 国外经验

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他们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国外雨洪管控理念比较成熟的有: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侧重蓄、滞、渗,提出了4种途径“消化”雨水(储水箱、渗水坑、蓄水池、人工湿地),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侧重净、用,强调城市水循环过程的拟自然设计。日本城市泄洪系统和雨水地下储存系统则强调滞和排。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最忌讳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

1.3 试点推广

2015年3月,经过数轮竞争性评选,住建部确定重庆、镇江、嘉兴、厦门、济南、鹤壁、武汉等16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海绵城市,要求每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成并运行不少于15 km2的海绵城市示范区。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

2016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正式公布第二批17个海绵城市试点,名单如下: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深圳、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庆阳、西宁、三亚、固原、盘锦、呼和浩特、运城。与第一批海绵城市“以三线城市为主”的情况不同,海绵城市试点目前已包括“所有的直辖市和一线城市”,也标志着第一批试点初见成效,在中心城市推广的时代已经到来。

试点城市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和规模代表性,中部、东部、西部、南部、北部都有;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选取典型城市作为试点是为了突出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的基本准则。

2 首批试点城市初见成效

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三年实施计划试点区域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共设置了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园林绿地、地下管网、水系整治等各类项目3 159个,总投资86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593个,占59.8%;完成投资184亿元,占66.1%。部分已经完成的项目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环境、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认可等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2.1 积水内涝缓解

南宁市青秀山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块区域(约1.3平方公里)实现集中连片,海绵城市的整体效应初步体现。厦门市经历了台风“彩虹”考验,试点区域已建成的项目没有发生积水内涝。常德市试点区域在发生50~60 mm的短历时强降雨时未出现内涝现象。池州市在今年降雨量比往年高出30%~40%的情况下,试点项目区域无明显积水点。镇江市、遂宁市试点区域在遭遇100 mm以上的暴雨时没有发生内涝灾害。

2.2 水环境改善

白城市生态新区鹤鸣湖及周边海绵型园林绿化、广场、道路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鹤鸣湖成为该区域及周边最大的海绵体,形成了具有休闲观光、亲水宜居为一体的新区核心景观。常德市穿紫河、白马湖公园、滨湖公园等城区重点水域的水质有所好转,穿紫河水质基本稳定,达到IV水质标准,其他区域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周边房价已从过去的每平方米2 000元提高到近6 000元。

2.3 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南宁市建设海绵城市产业基地,推动相关产品、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吸引相关人才就业和创业。厦门市组织成立海绵城市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国内外优秀专家和人才的引进平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发展。萍乡市完善了财税政策,采取财政补贴、设置专项资金等形式鼓励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生产和使用,促进海绵城市产业化发展。武汉市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设计、管理团队,形成“6+ N”的技术联盟,积极开展雨水系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

3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困惑与发展

3.1 狭义到广义的发展

一些城市的申报实施方案中,将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狭义地局限于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而忽视了如多功能调蓄公园、管网提标改造、合流制区域内涝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方案和设施的建设。

狭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功能和适用范畴被过于夸大。在已建城区大范围的改造工作中,受绿地率、管网条件及地面竖向关系等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地方不考虑现实条件,一味追求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不仅增加了实施难度,还拖延了建设周期,加大了投资,甚至根本无法落实。

广义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包含:狭义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源头控制系统)、雨水管渠蓄排系统(或称小排水系统)、超标雨水控制系统(或称大排水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整合和有机衔接,综合达到总量减排控制、水质控制、洪涝防治,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或修复。

3.2 碎片化难题

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着碎片化难题。低影响开发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是让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的、径流源头暴雨管理方法。雨水综合系统管理不能碎片化,无论内涝灾害防治还是水污染治理都需要系统的、综合的、解决问题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一年来,通过讨论、质疑,对指标的理解已大大进步了,各地也在陆续准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监测平台,全面提升海绵城市的运营管理水平、规划决策水平和建设维护水平,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现代数字化管理手段。

4 结语

海绵城市的提出、高层的关注、行政力量的推动大大加快了我国水环境治理的进程,迎来了行业大发展的机遇。系统的、综合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的综合目标的载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内涝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海绵是植物吗?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