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6-03-12黄和民

河南建材 2016年6期
关键词:砂砾灌注桩桩基

黄和民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361000)

探讨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黄和民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361000)

旋挖成孔灌注桩运用的是旋挖钻机,旋挖钻机能够垂直旋孔并自动定位,有成孔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成孔质量好的优势。旋挖成孔灌注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泥浆的使用量,成孔的泥皮也很薄,桩基的整体承载力较好。文章以某工程案例简单分析了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从事前、事中、事后入手阐述实际施工质量的控制方式。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1 工程简介

某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共6层,总高度为19.7 m,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桩的直径设置为700 mm,平均桩长是15.5 m,桩身混凝土的标号是C25,一共156根。桩和桩间的最小净距离是1 400 mm。该建筑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砂砾岩残积黏性土、全风化砂砾岩、砂土状强风化砂砾岩、碎块状强风化砂砾岩、中风化砂砾岩等。所设计桩端的持力层是中风化砂砾岩和碎块状强风化砂砾岩。为了能够满足桩体稳定和承载力的要求,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必须大于1 m。

2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干式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施工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三方面:事前控制如技术、材料、人员、场地、放样定位等的控制,事中控制如钻进成孔、清孔检查、钢筋笼制作等的控制,事后控制如检测等。施工单位需要从三方面入手全面控制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质量。

2.1 事前控制

1)资料准备

在桩基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纸会审资料等基础上编制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方案除了包括施工安全、进度、环保、文明施工等内容外,还应该注意落实桩和桩之间小于2 m的跳桩施工要求。明确开挖方向、开挖通道、开挖顺序等,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地基的处理不仅要适应工程设计要求,还应该做到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和节约资源等。查看施工单位是否参照地勘探孔布置点的地质情况绘制开挖深度预估表,施工单位是否做好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和实验室配合比、测量控制网的准备工作[1]。

2)设备、人员的准备

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前期完成安全技术和方案的交底工作,根据开挖方案配置专业队伍,完善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度,保证机械操作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旋挖钻机、钻具、配套设备等,计算出钻进参数。

3)材料准备

材料质量直接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尤其是混凝土质量、钢筋笼质量。其材料成分需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确保桩基施工的系统性、连贯性。

4)桩基放样定位质量控制

桩的施工有较强的隐蔽性,并且影响桩基的因素较多,如桩土的相互作用、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技术水平等。施工单位应该和监理单位一起利用全站仪对现场测设控制网、钢筋头定位桩心坐标、桩位测量放线图等进行工程桩位复核,检查是否根据要求做好保护桩标记。

5)钢护筒埋设质量控制

本工程运用的是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筒,旋挖钻斗钻到预期深度之后以钻斗静压法将钢护筒压入其中。钢护筒的顶端应该高出地面400 mm左右,埋设的深度应该大于2 m。在埋设过程中,应查看桩位中心和护筒中心是否一致,将其偏差控制在30 mm内,倾斜度小于1%,四周所填筑的黏土应分层夯实并均匀对称。

2.2 事中控制

1)旋挖钻机就位

钻机钻筒的垂直中心和桩心坐标对齐,其偏差必须<10 mm。试钻时要控制好转速,转速以每分钟15转为宜。试钻深度到1 m后要不定期地进行校对。

2)钻进成孔

成孔过程中,需要根据试验的参数进行作业。工作人员要有效地记录施工中的障碍物情况、地质特征、设备损坏情况、钻进深度等参数。钻进时要先轻压后慢速钻进,控制好提钻和下钻速度。随时监测钻杆钻进的深度和垂直度,避免孔壁坍塌、转速过快、偏孔、卡钻等问题。试成孔过程中,若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应该及时通知设计、地勘人员进行处理,并作好详细记录。在试成孔成功之后,才能实施全面钻孔作业[2]。

3)清孔检查验收

为了良好的清渣效果,应该检查旋挖成孔之后是否使用专用清渣钻斗进行十分钟的慢速捞渣,在提钻时不能反转。若清渣效果不理想,可以加注3 m深的清水继续清理,直至沉渣厚度达到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应进行两次清孔,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检查和验收桩孔孔深、孔径、沉渣厚度、垂直度等,分别测量两次清孔,且其测量值应该基本一致,才能进入到下一工序。

4)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钢筋笼长度、主筋间距、钢筋笼直径、箍筋间距的偏差在合理范围内,重视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间隔件,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能够满足要求。钢筋笼的安装中,可以运用吊机将钢筋笼放到孔内。吊装下放时,要对准孔位,顺直缓慢下放,严禁强行下放。

5)下导管

检查导管的对接情况、滑阀装置、外观等,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外观检查中应重点关注内壁平滑性。对接情况的检查应重视对接之后导管的垂直度、水密性、承压性和抗压性等。在导管下放过程中,根据桩孔深度使用合适长度的导管,确保导管底部和孔底的距离在350 mm左右。在孔口部位设置卡位装置,保证吊放时导管的位置居中并且轴线顺直。

6)混凝土灌注

本工程运用的是滑阀式工艺技术,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连续性和浇筑时间,最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浇筑。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坍落度,运用振捣棒辅助,坍落度控制在18~22 cm。计算出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下1 m以上的首斗混凝土初灌量。在首斗浇筑时,导管底部和孔底的距离控制在350 mm左右,随时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入深度。

2.3 事后控制

完成施工之后,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对适量的单桩进行抗压承载力静载实验。28 d龄期之后,在施工记录、桩基竣工平面图、隐蔽工程验收文件、成桩质量检查报告、混凝土评定及检测报告、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桩基工程质量验收。注意的是,在建筑使用期间还应该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

3 结语

文章以某建筑工程为例,从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方面,掌控全过程的桩基础施工质量。在灌注桩混凝土达到28 d龄期后,在建筑灌注桩中随机抽取3根进行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都满足要求。全部桩的低应变检测结果显示为95%,属于Ⅰ类桩,其余5%是Ⅱ类桩,桩身的质量均合格。混凝土28天龄期标准抗压强度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证明了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要做好节点控制工作,在杂厚填土场地的成桩质量是可以满足要求和规范的。

[1]张仁利,周传榜.浅谈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178.

[2]熊启东,李成芳,孔凡林.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重庆建筑,2013,01:41-43.

猜你喜欢

砂砾灌注桩桩基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基于胶结因子谱的砂砾岩胶结程度的判定方法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让桥梁桩基病害“一览无余”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桩土滑移对桩基临界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