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产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2016-03-12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储诚山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储诚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陈军
铜川市产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分析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储诚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陈军
铜川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依托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铜川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铜川的产业基础、资源特点,从四大支柱产业出发,分析了铜川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同时提出发展非资源型战略接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资源型城市 转型发展 接续产业 低碳
铜川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接续产业发展缓慢。而铜川煤炭资源的枯竭(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更制约了铜川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增长。通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联动发展、推进非资源性战略接续产业发展,对于促进铜川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和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总体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南接西安,北衔延安,东望三晋,西连甘陇,处于关中盆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距西安市区68公里,是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川市于1958年设立,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的第二个省辖市,现辖3区1县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3882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铜川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优质石灰石、油页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等储量居全省前列。铜川市因煤而兴,煤炭储量30多亿吨,被誉为“煤城”、“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也是我国西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2 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2015年,铜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5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业增加值169.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63.0:30.1调整为7.0:59.3:3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绝对比重。
3 工业经济总体概况和特点
3.1工业经济总体概况
铜川,因煤而兴,因煤而发展壮大起来。建市之初,全市工业门类较少,产品单一。经过多年发展,铜川从最初以煤炭采掘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电力热力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铝冶炼)4大支柱产业(同时也为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制造、陶瓷、纺织、医药、食品、造纸、化工等行业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5年,铜川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9.04亿元,占全社会经济比重的52.09%。其中,4大支柱产业增加值为130.2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169.04亿元的77%,4大支柱产业成为铜川市经济社会主要支柱产业。
3.2工业基本特点
支柱产业多为高能耗产业,低碳发展步伐沉重。铜川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的重型产业结构。依赖能源资源形成的这种产业结构特点,其调整和转型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产业低碳发展步伐沉重而漫长。
资源依赖型产业占比大,接续产业发展缓慢。近几年,铜川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方面不断延伸煤、电、铝、水泥传统主导产业链条,通过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但是,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得转型效果并不明显。高耗能、高污染、资源依赖型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工业经济结构偏重且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艺术陶瓷、旅游等非资源性战略接续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聚集能力弱、占工业总产值份额小。
缺乏产业间联动优势,工业附加值低。不同类型产业各自为营,未形成有效的产业互补和产业协作,缺乏产业间联动优势,产业链延伸不够,未能形成产业规模聚集效应和集群优势,产业附加值低。煤炭生产企业大多以原煤输出为主,煤炭就地转化和深加工量少,经济效益差;电解铝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产品结构单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高端铝合金、铝箔、特种铝型材等开发程度较低,不利于提升铝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长期发展;水泥制品后续产业链短缺,行业利润低。同时,大部分企业实力较弱,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 铜川市工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意义
4.1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铜川位于陕西中部,地处关中城市群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结合部。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但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使铜川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困境(铜川入选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境内除冶坪、耀西、丰邑三处已开发的资源外,再无可探明的资源,造成煤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铜川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且,铜川产业结构单一、接续产业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保障明显不足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通过产业低碳化示范,加快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依赖,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铜川这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
4.2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探索出路
国际上,已经拥有很多典型的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成功经验,例如德国鲁尔区转型经验和法国洛林经验。铜川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长期以来依赖资源发展,形成了以煤炭、水泥、电力及铝冶炼等为主体的重型产业结构,是一座典型的煤炭城市,产业结构高度依赖于煤炭资源。铜川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发展模式、政策和创新机制,将为类似城市产业转型提供探索。
5 铜川工业经济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基于煤炭、水泥、电解铝和电力四大资源依赖型产业特点,铜川市产业低碳化发展着力点在于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联动发展,提升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增强产业间耦合度,培养发展非资源性战略性接续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铜川产业升级版。
5.1建材行业与社会循环链接
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和各类政策激励措施,鼓励铜川水泥生产企业加强对电石渣、硫酸渣、铁矿石尾矿、铜矿渣、粉煤灰、炉渣和煤矸石、矿渣和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物、废塑料、禽畜尸体等社会废弃物的利用,打造建材行业与社会循环链接示范。
具体实施上,政府负责城市垃圾和固废的收集、运输系统建设和运营,按照约定标准支付水泥企业管理费用。水泥企业负责对窑炉系统改造和运行,主要用于消纳处理工业和社会废弃物。
5.2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强化电力热力生产、建材(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煤炭开采等四大业和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减排。电力热力生产行业,调整优化锅炉运行和热力系统运行,实施锅炉对标提效,降低汽轮机热耗率;水泥生产行业,大力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高效粉磨节能改造、高压变频节能改造、挖掘低温余热发电潜力,到示范期末实现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下降5%目标;煤炭开采中大力推广变频技术和先进的煤炭开采工艺,实现吨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洗煤废水循环使用率达到95%以上;探索开发利用电解铝新技术新工艺,从根本上改变电解铝这一行业高能耗的状况。
5.3建材产业升级提升与协同发展
铜川建材产业主要是水泥。水泥产业提升发展主要包括:水泥生产消纳城市固废,调整水泥品种结构,增加优质水泥和特种水泥比重,推动水泥生产向特种水泥和水泥制品加工转型,形成水泥——水泥混凝土——干混砂浆—水泥制品一体化生产,增强水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5.4航汽铝深加工及循环发展
加快铝行业由初级产品向精深产品转型,积极发展铝合金、铝铸轧板,铝合金板材、新型汽车用材、大飞机铝部件、火车、高铁、地铁用材。打造航汽铝生产基地的同时,重点培育“铝合金——铝深加工——废金属——再生铝——铝及铝深加工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
5.5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铜川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格局不会改变。因此,依托传统优势产业,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拉长产业链条,改变“挖煤售煤”的不持续发展模式,推广适合铜川煤炭资源绿色深加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非常重要和关键。据粗略估算,以煤炭为原料转化为甲醇可增值为4倍,转化为乙酸可增至10倍,转化为醋酸可增至40倍等。按照这种思路,通过转型拉长产业链,把煤炭由燃料转化为原料,将“煤矿”变成“金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社会、企业、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
5.6非资源性战略接续产业发展
为加快铜川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发展接续产业,一方面不断延伸煤、电、铝、水泥传统产业链条,通过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基于区位优势,红色、休闲旅游和药王故里、千年耀瓷等文化优势,良好的基础工业优势,将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医药、艺术陶瓷、旅游等产业确定为铜川非资源性战略性接续产业。通过培育发展接续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自身发展能力,打造铜川产业升级版。
6 结语
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普遍性。铜川市工业低碳化转型发展,必然极大推动铜川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能源的全面转型,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样板和宝贵的经验。
[1]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EB/OL].http://www.stats. gov.cn/tjsj/.
[3] 陕西人民政府网站[EB/OL].http://www.shaanxi.gov. cn/0/1/65/365/371/210200.htm.
[4] 铜川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全面启动[EB/OL].陕西省人民政府网,2014-03-10.
[5] 铜川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陕西省人民政府网,2015-03-11.
[6] 刘卫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和科学基础[M].商务印书馆,2010.
F127
A
2096-0298(2016)08(c)-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