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主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6-03-11郐智荟
摘要:东北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近几年空气质量严重下滑且GDP增速疲软。1995~2013年的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规律。文章基于EKC模型借助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两个指标推测东北地区的主要能源碳排放量将于2035年达到峰值,基于此从碳减排和碳的循环利用两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巴黎协定;碳排放峰值;EKC模型;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低碳经济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7.003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焦点话题仍是全球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更是焦点中的核心。《巴黎协定》指出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已占全球的52%。中国也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争取在2017年开展全国性的碳交易。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低碳成为绿色发展的高频词汇。低碳经济必然是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东北地区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煤铁资源富集,但是重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污染,它的碳排放量无疑对我国减排目标的达成有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基于1995~2013年的时间序列验证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对其时间路径进行分析和预测,计算拐点时间,预测2030年左右,东北地区是否能够实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从而为国家制定东北地区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1.2 研究动态
学术界对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以EKC模型为主。冷雪(2012)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碳排放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韩玉军、陆旸(2009)在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暗含的同质性前提假设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将165个国家按工业水平和收入关系分为四组,发现四种分组的曲线呈现不同趋势。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2011)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三个碳排放的主要衡量指标,得出人均GDP排放量符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低碳改革试点后,逐渐出现针对性的地区性分析,邵锋祥、屈小娥、席瑶(2012)实证研究了1978~2008年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陕西省人均碳排放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在2040年左右到达拐点,同《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虽然也有学者对东北地区的碳排放进行研究,但没有基于EKC模型对东北地区主要能源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到达峰值的时间进行推测。
2 基于EKC模型的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
鉴于能源消费量分类过多,本文选取原煤、原油、电力及天然气消费量作为评估对象。上述指标消费量及折标准煤系数数据来自1996~2014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碳排放参考系数参考《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指数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2 模型设置
3 结果分析及建议
为使结果具有说服力,本文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用两种碳排放的指标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测算。在碳排放测算方法使用基于IPCC方法的估算模型。两种碳排放指标的模型估计结果和拟合度如下。图1是对碳排放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拟合。二次拟合度要好于三次,所以择优选择二次估计结果,拟合结果为:
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且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6,拟合效果很好。估计模型是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东北地区近20年随着经济的增长,碳排放量逐渐增多,污染程度处于递增阶段。假设以2014年为基年,东北地区GDP增长率取辽吉黑三省平均值5.9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23‰。根据复利公式,为平均增长率需要20.69年,即21年,在2035年人均GDP会达到60638.94元的水平,即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会达到峰值33126.6万吨。
以上研究表明碳排放总量指标和人均碳排放量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均呈倒“U”型,从推测结果来看,东北地区在2035年才能达到峰值。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助力东北经济增长,使得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目标在东北地区如期实现。
4 东北地区减少碳排放的合理建议
4.1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为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整个能源链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煤、石油和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最多,所以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4.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2014年辽吉黑三省传统的重化工业占比过高分别为80%、60%、70%。这些工业均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对于东北地区减排目标的尽早实现有很大压力,因此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首先从重化工领域开始。
4.3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田、草原和森林面积广阔,人均耕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均为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达39.6%,远高于16.55%的全国平均水平。研究表明:东北三省的碳汇面积远高于碳源面积,森林覆盖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固定0.6~7.1亿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综上,东北地区适宜发展植物固碳。
4.4 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碳交易尽早施行
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政府通过鼓励碳交易的施行可以调动相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权交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与经营状况,所以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帮助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
4.5 加快技术研发,促进碳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碳资源的合理转化,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拥有丰富油田和天然气田的中国东北是实施“碳捕捉”技术的理想场所。这一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石油开采率,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能够做到规模减排。所以,应加快东北地区碳捕捉技术的开发,促进碳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 冷雪.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 韩玉军,陆旸.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
[3]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5).
[4] 邵锋祥,屈小娥,席瑶.陕西省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影响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8).
[5] 程豪.碳排放怎么算——《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J].中国统计,2014,(11).
[6]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8).
[7] 赵俊芳,延晓冬,贾根锁.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8,28(1).
[8] 居煇,熊伟,许吟隆,等.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
[9] 张璐,王静,施润和.2000~2010年东北三省碳源汇时空动态遥感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作者简介:郐智荟(1995-),女,辽宁大连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