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课程改革
2016-03-11胡韵琴
胡韵琴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简便、高效,人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产物缤纷多样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微课,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当前微课作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热点、教育技术改革的新代表而备受瞩目,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开始积极在全国各地推动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有力助手,全国上下由此掀起了一股“微课热潮”。然而什么是微课?它对于教师、学生及教育又带来什么变化?如何用好微课以体现其作用和价值?如何解决微课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更好助力课程改革?则是当下每个教师应当关注的焦点。
一、认识微课
微课的兴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本人也因此被称作“一分钟教授”;我国最早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2011年开始在佛山市组织最早的微课大赛。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肯定了微课并提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促进学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3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首个全国性的“微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打造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地推动了微课的发展。
回顾微课发展史可以发现,微课是近几年才新兴起的,国内外对微课的定义也纷繁复杂。但从总体来说,微课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短时间的教学视频(5~10分钟)为主要载体,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相关资源的有机组合体。
二、微课所带来的改变
以课堂教学为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注意力极限为10分钟。传统的课堂授课45分钟基本都围绕若干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点展开,期间能吸引注意力的环节都较短暂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下走出来的教师,往往擅长讲授,习惯主宰课堂,总是忙于提出问题,又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随着课程继续,学生逐渐无法集中注意力,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普及多媒体教学,许多老师开始纷纷使用PPT等制作CAI课件,通过图形表格、动态画面、声音多角度创设情境,使课堂讲授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随着课堂容量增大,不断切换的幻灯片,经常让学生来不及思索,就一闪而过。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未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就已经进入到下一个主题,这都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囫囵吞枣的状态,若教师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只顾照本宣科,时间一久学生就失去了干劲,学习的效率非但没有高,反而变得低。
而以简短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的出现,则符合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引用微课,教师可有目的性地针对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可视化、情景化、趣味化的微课。这些以精微形式呈现的微课更为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聚集于相对单一的主题。而且微课的应用不仅仅只适用于课堂上,它灵活高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利用,学生自主掌握播放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有选择地重点、重复观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新突破,正可谓是相得益彰。
以一些讲求动手实操的学科为例,如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即使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还是颇为吃力,尤其对器材有特别要求的实践课,更是教学时的难点,在实际动手操作有困难的情况下,引用微课这样的教学手段就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化问题。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同样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微课也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如《德育》中关于社会公德的讲述,就可以使用微课手段收集拍摄校园中存在的公德现状,创设生动有趣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讨论中得到教育,形成内驱力,远比抽象的说教来的有用。微课将抽象的知识变生动、具体,突出难点、重点,易于学生掌握吸收又富有深刻内涵,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利用微课实现
其价值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合作、密切互动的过程,可以说有效课堂实现了教学进步和发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越来越多教师将微课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与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课后学习知识的巩固。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又汲取多媒体教学的思维,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和编辑,有针对的应用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浓缩和归纳,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而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授课时更有规划,更好取舍,提高实效,更新了教师的课程观念,提升了教师开发“微课”的能力。
微课为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意识到:微课不能取代传统课堂,它不是全堂课的浓缩,只是针对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解,是常规教学的辅助补充;微课也不等同与课堂的实录,不是把课堂的现场搬到网上实现数字化;微课更不能和课件混为一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助学习,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是需要教师明辨的。
当下我们处于一个多样化、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传授者还是学习者亟须一种支持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在较短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精简。从大小上看,其总容量微小,传播形式多样,师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也正因为微课的技术门槛低,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有利于全员的参与;微课易于分享交流,适合于教师的研究、评讲和反思,便于研究成果的流通和最大化;微课支持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性地提升课程的实效;微课实现了从以冗长乏味的课堂讲授和常规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模式向“小、微、精”的新模式转变。相信在未来,依托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微课的教育价值和应用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四、让微课助力现代课程改革
“微课热”起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热切需求。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思想,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近几年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受到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组织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大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库,并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和教室的围墙正在逐步退去,学习将变得无处不在。
而作为微课制作的主流力量,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通过观摩、评价和借鉴优秀微课作品,来建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遵循教学原理,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提升学习者思维能力。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转型成为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毫无疑问,微课借助网络的蓬勃发展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微课应用的探索将是迈向未来教育的一次伟大尝试。不管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职业教育、网络教育,都可以借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现代课程改革与创新。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