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FM、绩效指标在PPP项目中的交叉应用研究

2016-03-11杨悦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私合营

杨悦

摘要:在“物有所值”的导向下,VFM和绩效指标从不同层面对PPP项目的进入和完成做出对应的评估和评价。两者指标的应用合理但并不完善,本文以“物有所值”目标为引导,分析两评价体系的共性,从而寻求VFM与绩效指标的交叉应用,即事前评估到事后评价的连贯性运用,以提升价值核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物有所值;绩效指标;公私合营;交叉运用

一、引言

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和政府的推动下,政府与社会资本(PPP)作为新的融资模式出现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从不同层面为双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PPP项目模式本身具有多项优势,如强化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关系,更好的风险管理,减轻政府财务负担。实施公私伙伴关系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更好的物有所值。而在整个PPP项目中对于价值的重要体现则通过项目采购前的物有所值评估及项目完工后期的绩效评价来衡量。

二、物有所值的应用和局限性

(一)VFM的应用

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VFM)作为PPP项目在确认和评估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比较一个项目采用PPP和传统采购模式的优劣。然而,PPP模式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在政府决策时往往未能被充分考虑,形成了盲目采用PPP模式的热潮。[1]因此,在PPP项目形成之前的决策阶段就尤为重要。

物有所值评估方法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来考虑拟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方案的成本和风险。以其评估结果作为是否采用PPP和确定风险分担的依据。定性评估侧重考察项目的潜在发展能力、可能实现的期望值以及项目的可完成能力。在合理的定性评估后采用货币化的定量评估进一步评估项目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所对应的资本结构与运行成本及可获得的利润。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物有所值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

1、成本效益分析法:选取成本现值、收益现值、净现值、收益成本比等评价指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净现值(NPV)作为评价指标,即所有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之差。也就是说,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需要对每一个方案的所有成本和收益进行量化,并计算其现值。收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差额则是项目增值的直接表现,侧重于PPP项目增值评估。

2、公共部门参照标准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政府在参照类似项目时,采用传统采购模式下的标杆成本(PSC),与PPP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进行比较,来进行项目决策,侧重于不同模式比较后的价值。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PSC=初始PSC+保留风险费用+转移风险费用+竞争中立费用

LCC=PPP合同价+转移风险费用

理论上,只有当LCC由于PSC时,PPP项目才实现了物有所值。

(二)VFM的局限性

VFM评估是为PPP项目的可行性而设置的,而评估的关键点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PPP这样一个长期性项目,作为VFM定量分析的两种方法,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诸多假设。其计算工作量较大,在数据来源、定价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对一些因素,特别是风险因素做出假设和估计。有时,PSC和LCC的差别会很小甚至当某些假设条件略作改动后,二者的大小关系会发生改变,这就使得决策变得非常困难。[1]

三、绩效指标的应用和局限性

(一)绩效指标的应用

我国PPP项目建设现阶段备受青睐,例如北京奥运场馆、北京地铁四号线、深圳地铁五号线等都以此形式完成。但是,就目前来看,对于PPP项目监控指标并不完善。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相关数据和模型分析,提炼了部分关键指标,为公共部门监控PPP项目绩效和产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绩效评价指标侧重于在项目完工后,依据发生的真实费用和运赢收益等数据,测算项目的物有所值。作为事后评价指标,它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总结前人的研究,从效率和效能两个角度来定义的指标体系。效率主要是指进度、预算、技术的合理应用、安全、利润和争端解决6个方面。效能主要是指用户满意度、项目的适用性、缺陷率、社会责任、环境友好等方面。[2]

(二)绩效指标的局限性

由于PPP项目总体实现的数量不多,同时目前的绩效指标多以问卷调查、模型计算归纳,因而缺少一定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各项绩效指标效果用于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并无法及时纠正项目过程中的错漏。使得绩效指标形同虚设。

四、物有所值与绩效指标的交叉应用

(一)VFM与绩效指标的共性

1、目标一致:通过上文,可见实行采购模式下的物有所值评价和完工后的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指标体现PPP项目中的价值。在整个PPP项目的评价过程中,无论是采购环节的评价还是后期评价,评价客体都不只是局限于货币化的增值(即是否产生高盈利)。公私合作模式的对象决定了项目的营利上限,因此,所谓的物有所值就变成了衡量非货币化事项标准,如:社会责任、成本控制、完成能力等的评价。

2、指标共性:由于VFM和绩效评价有相同的目标,在其部分指标的设计上就存在相关联性,对于相同指标的区别就在与取值差异。关于指标共性,分为指标通用和指标类似两种。对于核算的收益成本比,投资回报能力等指标,就是于采购和后期评价都通用的指标。在采购前的定性分析分析产出规范与期后的适用性、客户满意度等,则为具有类似评价效果的指标。

(二)VFM与绩效指标的交叉应用

鉴于VFM与绩效评价的相关共性,为弥补各自评价阶段所无法避免的错漏,先提出将两阶段具有共性的指标交叉运用,以提高整体评价水平。对于交叉应用,可分为指标间的交叉和时间上的交叉。

1、指标交叉应用。在PPP项目的整体评价中,VFM可借鉴绩效评价的模型或已生成的指标,合理构成采购环节的评估指标;而绩效评价则可以运用VFM中的定量评估方法中指标,从而强化两环节评价质量。

2、时间交叉应用。时间交叉的关键是打破两次评价的发生时间,将固定的评价环节点交叉。在采购模式下,保留VFM的评估形式的同时,引入为绩效评价设置的指标。当项目采用PPP项目的同时用于进一步定性评价。使得在可预见的范围内,能促进项目实施在控制范围内,增加期望值。避免后期评价所出现的不可逆转性。另一方面,在后期绩效评价中,将VFM中的定量评估方法用于再评价,从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对比,来评价项目决策能力。同时,将定量评估用于期后,也能规避因风险数据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五、结论

PPP模式的本质是与传统的公共采购模式相对应的一种替代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的交付方式。在将来的PPP项目中,要与其相关联的“物有所值”评价联系起来。理论上,VFM是决定PPP方式取舍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绩效评价是做好项目实施监督工作和成果验收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以两者对PPP项目的共同趋向目标—“物有所值”为出发点,合并有效的指标,并将VFM指标与项目绩效指标交叉运用。同时利用各自的指标特点,规避相应缺陷,着重于在整个大项目决策前决策后的的交叉应用。另一方面,从目前的PPP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对于该项目的绩效指标整合也不尽完善,相信通过物有所值VFM指标的建立能促进PPP的绩效评价指标快速设定。能更好了达到评估和评价的目的,实现PPP项目整体的物有所值。(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袁竞峰,王帆,李启明,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VFM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12.

[2]袁竞峰,季闯,李启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关键绩效指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

猜你喜欢

公私合营
基于博弈论的PPP项目参与主体风险转移策略研究
公私合营模式的风险管控与绩效研究综述
安徽省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况
公私合营PPP 模式及国防案例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问题的分析
英国医院的公私合营
医疗领域公私合营不该急
凤凰集团的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