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2016-03-11邓雪李亚军

考试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动手动机生物

邓雪++李亚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今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而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生物课程标准》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均指出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教学中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其动手操作能力受多重种素的影响,就其内因而言,学生主体是影响动手操作能力的核心因素,学校和家庭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影响很关键的外因。

1.学生主体是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核心因素

兴趣和动机是决定一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兴趣是指个体内在的、比较强烈的对某种事物探究、趋近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持久的内部需要,一般与个体的愉快情绪相联系[1]。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总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并且这是一个主动的充满创造力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全身心投入,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所以,生物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在培养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心理历程[2]。主要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自发产生的,外部动机是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而内部动机是学习行为的主要动力。学生的内部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后天获得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加以培养,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学校、家庭是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然而学校关注的焦点是升学率,重点工作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评价制度[3]。此外,有的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短缺。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的环境条件、经济状况、教育理念等都影响着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1.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授课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导教学气氛沉重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留心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并组织学生开展贴近日常生活的动手操作活动。如在教授“植物叶片的结构”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制作叶脉书签和叶片相片,由于书签和相片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学习了植物的叶片结构后,学生在了解叶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制作成叶脉书签和叶片相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成功的动手操作活动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在生物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感觉紧张,害怕出错,所以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操作,为学生提供成功操作的机会。可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如在“探究植物根生长的方向”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验证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肥性和向水性,随后可将实验进一步扩展,设计“探究根的生长与肥料的关系”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植物的根生长的特性,同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产生操作兴趣,也很乐意参与相应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实践,不仅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学校和家庭提供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保障

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升学率几乎是学校唯一的制胜法宝,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多样化的评价,而非分数至上。在生物教学中,学校应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予以足够重视,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至少对教材要求的动手操作提供相应物质条件,比如实验室、实验器材和材料。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联合社会资源开展相应活动,比如养殖场、植物园等。此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为生物老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让老师意识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并应用到生物教学中。

家庭中的学生父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生物课程是一门不那么重要的学科,因为所占分数比例小,更不用说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了。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合,让家长意识到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往“高分低能”的方向发展。相关研究表明经过动手操作的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观察和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得以提高,搜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能力更强,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得以提高,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4]。由此可见,让家长意识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协同发展。家庭和学校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保障,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应试教育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往往被学校、家长和学生忽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手的重要性。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尽量多动手操作,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实践的机会,在动手中感受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我相信,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会贯穿整个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英.学生兴趣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彭琼,王警可.学习动机理论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5).

[3]程平源.中国教育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杨玉枝.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动手动机生物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也来动手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第12话 完美生物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