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原则及途径
2016-03-11史永祥
史永祥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只要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管齐下,有效协调,创新理念与方法,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创新教学 课后拓展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关键。充分的课前准备包含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摸清学情,依据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难易适中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学稿,并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并在课前进行批改,摸清学生预习情况及集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依据导学稿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探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找出疑难问题,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新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要让课堂教学摆脱以往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费时费力又成效不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地理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让学生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各自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4.趣味教学,营造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时时保持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适时抛出一些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表达夏季风登陆时我国的气候状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示夏季风只能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一举两得。
5.设计问题,搭建思维平台。课堂上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让学生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
6.媒体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通过多媒体让地理教学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变为可能,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有些地理知识更容易掌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7.合理评价,催化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地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课后拓展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延伸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巩固,要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布置学生探究问题。教师课后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最终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这样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