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2016-03-11陈宗阳
陈宗阳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710021)
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陈宗阳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710021)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沿用传统的心理课程资源很难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解决当前学生心理问题,必须依据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通过将教学资源与在线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变迁;在线教育
从当前高校心理教育来看,对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不足,并且教学手段落后,很难适应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通过加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知道,帮助学生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化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加强在线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及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引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 网络环境下开展在线教育的必要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在线心理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进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在线心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正确的认识自我,消除网络复杂环境、复杂环境对自我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心理,面对大学生面临的情绪、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这样通过教学工作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因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心理学在线课堂的教授内容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各种情景,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在线教育能够及时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增强解决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高心理健康的成效。
首先,通过在线教育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在信息时代,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和积极干预,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通过交流,能够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能够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其次,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现代网络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教学资源,在线心理学教学工作能够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利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在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如何正确的进行自我调节。在学习中,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确保了学生对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
2.1 教学资源单一。不可否认,在素质教育整体环境下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重点逐步向着学生的能力的培养,由始至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在根本上得到重视。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资源仍旧是课本,对现代网络中存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缺乏科学应用。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全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心理素质教学资源进行扬弃,提高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通过教学工作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干预能力。然而,这正是当前,心理素质教育所欠缺的,这样使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形同虚设。根据笔者了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中到目前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2.2 重理论,轻实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但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现状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区分清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是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今后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时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完成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在线教育教学模式分析
3.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在信息化社会,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立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通过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平台能够使教师针对大学生新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这样就提高了教师对有心理问题学生介入的针对性。其次,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心理健康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借助于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和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和QQ等丰富的形式,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这样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2 通过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在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约束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网络环境当中,大学生极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使大学生心理出现严重影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在进行心理健康在线教学时,必须要通过在线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要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4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在线教育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在线教育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心理教育资源。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能够使学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神的歌心理动态,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在线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手段,通过在线教育工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门瑞雪,李菲,范志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 改 革路 径 探 析[J]..吉 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12(3).
[2]吴伊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2].运动人体科学,2012(31).
[3]付莹莹,徐璟玮.网络环境下高校间精品课程的共建共享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陈宗阳,性别:男,出生年:1984.08,籍贯:福建泉州,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状况: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心理测评;
Research on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hen Zongyang
(shaanxi police college,Xi’an,710021)
In the college talent training,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In the modern network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s' life style and life style change in different degrees,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 also lea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different changes,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In order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must be based on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makes full use of various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nline teaching mode, discover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and targeted solutions,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change;online education
G4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