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
2016-03-11李富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镇沅666599
李富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猪圆环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
李富春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镇沅 666599)
摘 要:猪圆环病毒是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CV2)自2000年在我国发现以来,许多地区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典型临床症状、综合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关键词:猪圆环病;临床症状;综合防控
猪圆环病毒病(PCVD)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疫病,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疫病,严重影响着生猪产业的发展。我国自报道明确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以来,随着引种、生猪调运等原因各,流行范围迅速波及全国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养猪业的发展。
1 典型临床症状
症见病猪生长发育滞缓,消化能力、免疫力明显下降,机体逐渐消瘦、贫血及苍白,精神沉郁,四肢乏力、久卧不起,饮食欲衰减或废绝,二便异常。由于本病继发或并发感染极为普遍,病程中后期有病例出现贫血及组织黄疸,常伴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全身症状及猝死等。笔者总结本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一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重点危害断奶后仔猪,症见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逐渐消瘦、生长滞缓、被毛粗乱,耐过这者多成僵猪;病猪常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贫血)、便秘或腹泻交替、可视黏膜黄疸等;剖检病理可见患猪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肿胀,间质增宽,表面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呈间质性肺炎,肝脏肿大或萎缩,肾脏散在灰白色坏死病灶等。二是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症状是皮肤出血及坏死,患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紫斑及丘疹,中央呈黑色,随着病情加剧,病变区融合成较大的褐黑色坏死斑块,最后形成黑色结痂。皮肤病变通常出现在病猪的后肢及会阴部、腹部,也可扩散至喉、体侧或耳。轻症者体温基本正常,饮食欲无多大影响,一般经7~10 d自然康复,重症者则会表现出跛行、嗜睡卧、发热、厌食、逐渐消瘦等,部分继发感染严重的猪在发病后数日衰竭死亡。剖解本病例可见典型症状为肾脏肿胀、苍白及肾皮质有大面积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三是仔猪先天性震颤,易感对象是初生仔猪,多发于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症见患猪头、四肢连续或间歇性震颤,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同窝仔猪少数发病可传染引起大部分发病。病情严重的仔猪可因为震颤而不能正常吮吸母乳,最终饿死致死,及时采取人工辅助其吃奶,加强饲养管理可使部分发病仔猪耐过并恢复健康而存活。
2 综合防治
2.1首重疫苗免疫
本病在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生产中阳性检出率极高,并因极强的免疫抑制性导致多元混感严重,具有极高的死淘率,目前唯一高效的保护措施就是完善相关疫苗免疫。笔者推荐免疫程序为:采用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2~5周龄仔猪按2 ml/头肌注;能繁母猪产前5~6周接种2 ml/头,三周后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2 ml/头,间隔期为3周,产前45 d加免1次;商品猪预防病种应全面,建议7日龄猪肺疫、14日龄猪圆环病毒病、21日龄猪蓝耳病、35日龄猪瘟、65日龄猪瘟疫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猪群因继发重大疫病混合感染而加剧死亡的风险。
2.2强化检疫检验关
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需要频繁购进种猪及交易商品猪群,无形中加大了病毒入侵的风险,因此加强外来猪的检疫检验,尤其是种猪(种公猪、种母猪)的检疫检验,全面提高相关重大疫病的检出率,果断采取淘汰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本病,避免繁育环节造成的垂直传染;即使经检疫检验后假定的健康猪,也应按规定隔离观察20 d以上,确认完全健康后方可并群;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测种猪群,及时淘汰阳性母猪可禁止使用被PCV2污染的精液,这对自繁自养猪场尤为重要。
2.3开展病原净化
PCV2与其他各种猪的常见病原体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诱导因素,故而到位的消毒灭源措施是减少发病的重要手段。规模化猪场应实行制度化的卫生治理及防疫消毒措施,在彻底清除粪污、垫料等消毒抑制因子后,对养殖环境及相关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全面提高当前消毒实效。笔者建议将3%烧碱、0.3%过氧乙酸、0.5%强力消毒灵、抗毒威等消毒剂交叉使用,对PCV2等多种病原体的抑杀效果更佳;病史区(场)猪舍应设计科学的、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排泄物经无害化发酵处理,以杀死多量致病原,从而减少发病率(复发率)。
2.4强化饲养管理
主要是不断细化和完善本场标准化饲养管理模式,尽量采用分段同步生产、两点或三点式饲养方式;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不同日龄猪只当前生长阶段的营养要求,科学配制相宜的全价饲料,全面均衡维生素、氨基酸、矿微、蛋白等营养物质,增强整群体质及抗病力,养殖全程禁喂霉变及被污染饲料;尽量消除噪音、致病原污染,不当疫苗接种,换料,转群等不利应激,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卫生及落实到位各项消毒措施,以减少本病发病;严格执行带病个体隔离、观察、治疗制度,病死畜尸及携原排泄物、垫料等要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措施;养殖期末执行“全进全出”制,彻底清场后严格消毒及坚持足够休养期后再投入下一轮进猪饲养。
2.5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范体系
重点抓好与PCV2密切相关的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并结合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合理选做伪狂犬病、肺炎支原体等重大疫病疫苗;本场消毒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严防外来病原传入本场,最大化控制、抑杀场内多量病原微生物;及时隔离、治疗及淘汰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猪,消除群内发病隐患,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实施消毒灭源务必选用效果确切的消毒药物及采用正确消毒方式,尽量提高消毒效果,建议优先使用含戊二醛的广谱消毒药。
2.6治疗
笔者建议确诊为本病的阳性猪不宜采取治疗,特别是种猪及低龄发病仔猪,应按国家规定作妥善的扑杀及无害化处置;一些资料介绍可采取某些处方进行治疗,这属于对业内人员的误导,笔者不主张治疗;针对少数有治疗价值的商品猪,笔者推荐“抗病毒+抗菌+对症控制”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方,实用处方推荐位“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复方电解多维(混饮)”,有较好的效果。
(编辑:晏兵兵)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6-0056-02
作者简介:李富春(1968-),男,云南普洱人,畜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畜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