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超
——三分长埽合龙门

2016-03-11

河北水利 2016年6期
关键词:决口高超水底

高超
——三分长埽合龙门

高超,生卒年和籍贯不详,是北宋时期一名经验丰富的黄河河工,他曾巧妙堵塞黄河决口,由此在治黄历史上扬名。

北宋庆历年间,黄河在商胡(现河南省濮阳县东北一带)决了口,百姓伤亡损失不少。附近军民拼力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缺口愈来愈大,朝廷便委派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负责堵复。

黄河决口,需从决口河堤的两头填堵,填至中间,还剩一个小缺口时水流很急,非常难堵,这就是所谓的“合龙门”工程。当时合龙门的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大型堵塞物,通常是由梢芬、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等物组合而成,大约有60步长,有如一个巨大的人工堤坝,它被人称为“埽”(音sào)。郭申锡到任后,命令河工将埽的两头扎上大缆绳,把它置入决口之中。谁知屡堵屡败,不是缆绳绷断,就是埽给急流冲走,或者就是克服不了水的浮力,埽不能落到河底。一次次的努力都失败了,决口愈来愈大。

高超每次都参加这种“合龙门”工程的现场施工,他在总结失败的原因后,向主持官员建议说,一个长达60步的埽,很难沉在水底,人力也不能压下去,所以水流不断,两段的绳缆也都被冲断了。建议把60步的埽分为3节,每节长20步,做3个埽,用绳连起来,先下第一节,待沉入水底,再压第二节、第三节,最后全沉入水底,龙门就能合上了。一些老河工固守旧法,当场反驳高超说:“60步埽从长度和重量上都截不断水流,换成20步的,不是更容易被水流冲走吗?岂不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作为总指挥的郭申锡也不肯听一个普通技术人员的话,仍然按照旧法堵口,结果仍然屡屡失败。

高超对自己的方案非常自信,他向老水工们解释说:“第一埽,水信未断,然势必杀半;压第二埽,止用半力,水纵未断,不过小漏耳;第三节乃平地施工,足以尽人力处置。三节既定,即下两节自为浊泥所淤,不烦人功。”老水工们终于被他说服了。但郭申锡依然顽固不化,坚决不采纳高超的建议。当时,与郭申锡同在施工现场的大名府事兼河北安抚使贾昌朝认真听了高超的建议,认为有道理,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悄悄派了数千人去打捞郭申锡指挥堵口工程时被流水冲下的埽,以备后用。郭申锡屡屡失败,水患越来越严重。朝廷听说工程失败,认为郭申锡无能而顽固,便将他降职。后来贾昌朝采用了高超的“三埽合龙门”的方法,很快就堵住了黄河决口。

作为黄河河工,高超由于长期与黄河打交道,摸熟了水性,掌握了水流运移规律,才能够提出这套非常有价值的治水方案。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宋史·河渠志》为他立传,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也在他的伟大著作《梦溪笔谈》中对这位巧堵黄河口的河工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猜你喜欢

决口高超水底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哲理漫画
宝塔山咏怀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我来分一分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美蓓亚展示提高汽车性能的高超技术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毛泽东在长征中的高超谋略和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