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
2016-03-11焦金辉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09
焦金辉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09)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
焦金辉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09)
摘要: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阐述了控制桩身质量病害的方法。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预防
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施工机具简单,施工过程具有噪声低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混凝土灌注,无法直观地对质量进行控制,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1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部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部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下降,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
2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
2.1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部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3)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引起质量问题。
4)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黏土紧密填封,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5)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造成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6)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使沉渣难以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使泥浆沉积,造成桩底沉渣量过多。
2.2影响其他桩身质量的原因
1)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过浅,则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上升就不是顶升式的,而是摊铺式的,这时,泥浆、泥块就容易混入混凝土中,进而影响到桩身的质量。除此之外,若设计的桩身直径过小,则混凝土上翻时就会受到孔壁的限制,使桩体产生空洞、蜂窝缺陷。
2)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桩周摩阻力,而桩周摩阻力与孔壁形状和护壁质量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孔壁形状是由钻头旋转速度、钻杆下降速度和土质等因素决定的,泥浆性能愈好、高程越高,护壁质量越好,桩周摩阻力愈大。但这种施工方法难度加大,费用也相应提高。
3)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淤泥会在孔底淤积较厚,从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4)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其流动性、初凝时间、黏聚性能会变得更差,若稍有疏忽,很容易产生空洞、蜂窝、离析、夹泥甚至断桩的质量缺陷。
3成桩质量的控制
3.1桩上部强度的保证措施
1)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
2)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1.0 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浇。
3)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适宜,一般为2~6 m,长桩可相应增加。
3.2桩身质量的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前,应先做2个以上的试验钻孔,通过检测钻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标,用以核对所选设备、工艺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对一些重要工程,可视情况相应增加测径数量。
2)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 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 m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等指标。
3)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时间里,须保证孔壁的稳定性,不能有缩颈或孔壁塌落现象发生。为保证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以免影响桩的承载力,钻孔到设计持力层以后,要对泥浆进行循环稀释来降低相对密度,以清除泥浆中悬浮的砂子、石渣。
4)吊放入孔的钢筋笼不得碰撞壁孔,不得有变形损坏。吊放后,先将钢筋笼在垂直位置上固定好,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检测孔底的淤泥厚度,符合规定后,于0.5 h之内开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5)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6)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 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 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7)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
3.3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
1)完成钻孔到混凝土浇灌过程的作业时间要紧凑,不宜过长。混凝土的浆体浓度要恰当,浇灌量不得低于设计值,不然会降低泥浆的置换率造成夹泥。
2)导管口距孔底要保持400 mm左右的距离,旋转时要精确测量,反复校核。当球塞被压出导管并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应将导管缓慢下降100~200 mm,使灌注初期导管被混凝土埋入的深度尽可能加大,以保证底层的混凝土质量。
3)在灌注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和时间,经常地略微提升导管,使混凝土均匀注入。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1~3 m,每间隔15~20 min,要对混凝土面和导管沉入深度进行一次测量和校核。
4)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混凝土堵塞导管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材料规格或配合比选取不当,或者是因为导管漏水漏浆导致管内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增大、流动性降低造成的。要分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切不要无控制地靠提管消除堵塞。
3.4桩身质量的验收
灌注桩质量的检验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通常,检测承载力采用桩荷试验或大应变动测法,检验桩身质量一般是通过对钻芯样实施超声波检测,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若工程需要,还可相应增加检验数量直至逐根检查。
4结语
钻孔灌注桩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施工环节多,工艺复杂,成桩质量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严重时会导致桩身承载力的明显降低,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为了确保成桩质量和桩基工程的安全,必须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