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等院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Δ

2016-03-11茅宁莹季瑞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211198

中国药房 2016年36期
关键词:药科硕士医药

茅宁莹,季瑞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1198)

·药学教育·

中美高等院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Δ

茅宁莹*,季瑞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1198)

目的:为改革我国高等院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波士顿大学健康产业工商管理(硕士)(Health Sector MBA,HSM)专业、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实习4个方面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结果与结论:波士顿大学HSM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培养,课程具有高强度、针对性强、逐层递进、国际化的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且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管理思维与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强度不够;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实践与实习资源尚未充分整合,等等。波士顿大学HSM培养模式可为我国高等院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完善提供参考。

创新创业;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中以21世纪初期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别设立的企业管理硕士点最具代表性,之后国内许多医药类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专业,为我国医药产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管理人才。随着办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学术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方面的矛盾日益引发关注,尤其是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高层次医药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目前过于注重学术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一方面不能满足产业内对具有实践和综合能力的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剧。矛盾冲突之下,改革现有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医药行业需求是势在必行的。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为满足医药领域高级企业管理人才需求,针对医药行业特点,定位于培养兼具医药基础知识与经济管理(以下简称“经管”)知识,并具有一定医药行业实践经验,能应对国际化挑战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这类复合型人才对于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产业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此,本课题组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为改革我国高校该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 比较对象的选择与比较维度的确定

本研究的对象是中美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考虑到中美高等教育体系的差异,本研究在选取比较硕士专业时并未拘泥于专业名称必须一致的筛选标准,而侧重于对硕士点培养方向和定位的综合考虑,只要专业介绍和专业定位等信息中涉及到满足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的相关硕士专业都被列入备选对象,再根据硕士培养课程体系和模式的相似性等方面作进一步筛选。在对中美高校涉及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医药行业的管理类专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后,最终选取了中国药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医药方向)]、沈阳药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医药方向)]和美国波士顿大学[健康产业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Health Sector MBA,HSM)]分别作为中美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高校代表。

以上3个专业虽然在专业名称、专业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人才培养层次、就业方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共通之处。首先,3所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相同,都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最终授予学生管理类硕士学位。其次,人才就业方向相同。相较于综合院校的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本研究所选取的专业都定位于向医药行业输送人才,医药特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后,3所高校在中美国内的医药行业中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美国波士顿大学HSM在Find MBA统计的“医药职业领域的顶尖商学院”中排名第1,在美国乃至全球的医药行业都极具影响力[1]。中国药科大学作为我国教育部直属、以药学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在培养医药方向企业管理人才方面摸索时间长、经验丰富,形成了“本科-二学位-双学位-硕士(企业管理)”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医药类高校的企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示范与带头作用。沈阳药科大学同为我国成立时间较早的高等药学学府之一,2001年开设全国第一个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点,并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在行业内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拟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实习这4个维度作为对比分析的具体项目[2],在此框架基础上对比分析3所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2 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2.1 培养目标

通过查找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3]、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4]、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网站,提炼归纳出上述3所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按照培养目标倾向的不同将其分为素质培养目标和技能培养目标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从培养目标来看,波士顿大学HSM对管理素养和管理技能目标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尤其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方面的目标多样而且具体。相比之下,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对具体技能培养目标的重视程度高于素质培养目标,主要围绕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展开,而对素质培养目标的描述较为宽泛,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一般性描述,缺乏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素养目标。

2.2 课程设置

波士顿大学HSM的培养为两学年制培养计划,包括6个核心模块课程,共需修64个学分。核心模块以医药方向企业管理人才需具备的知识群为单位展开,每个模块都有学习、训练的重点,包括管理实践技能、经管基础知识、国际化视野、医药卫生领域知识等。

第一学年,学生需完成33个必修课学分、3个选修课学分。包括:导引类课程(伦理道德与全球基金会);核心模块一(组织、市场与战略;商业分析:数据分析与风险;财务报告与分析);核心模块二(运作与技术创造价值;市场营销管理;金融学1);导引类课程(商业法概述);核心模块三(网络经济下的IT战略;领导性组织与领导者;竞争、创新与战略);核心模块四(拓展模块:卫生事业与机会+1门选修课);暑期实习。

表1 3所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mong the 3 universities

第二学年,学生需完成10个必修课学分、18个选修课学分。分别为:核心模块五(后期核心模块:全球经济中的领导伦理;卫生服务可及性;专业技能收集+3门选修课);核心模块六(后期核心模块:国际参与经验+3门选修课)。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三年制培养计划,学生需修满28个学分,其中必修课23个学分,选修课5个学分,所有学分都要求在第一学年内修完。必修课程包括:企业管理理论、医药管理数量分析、战略管理、学术英语写作与翻译、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自然辩证法、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企业管理专题研究、管理经济学。选修课程包括:SPSS软件操作、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事法规精解、医药政策专题研究等。

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三年制培养计划,学生需修满不少于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13.5个学分,选修课至少修满16.5个学分。必修课程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实践。选修课程包括:日语、德语、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药物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药事管理法规、人力资源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等。

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第二和第三学年不进行课程学习,而是跟随导师展开课题研究、进行实践实习等。

2.3 教学方式

波士顿大学HSM的教学方式较为多元化,采用经验学习、案例教学、嘉宾讲座、团队学习等方法。其中较有特色的为经验学习和嘉宾讲座。经验学习是利用波士顿大学在医药领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到医药企业中实践,参与企业实战甚至是经营决策,锻炼学生管理决策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嘉宾讲座则借助了波士顿大学的影响力和社会资源,邀请包括医药研发机构、制药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等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与企业家开设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来自医药产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管理思维。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医药产业专题式教学之外,也提倡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此外,该校国际医药商学院也组织了“国际医药新视野”“药界名人药大行”“研究生论坛”等多个品牌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交流平台。

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多元化,该校工商管理学院在采取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之余,也邀请韩国延世大学、美国特兰西瓦尼亚大学等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组织“缤纷游园会”“模拟联合国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模拟活动中,以此来延伸理论教学,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4 实践实习

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与实习活动是波士顿大学HSM培养的独特优势。学生参加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包括国际研讨会和就业支持等方面。

国际研讨会在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开展,学生可同世界各地医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经理交流对话,交流区域包括了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代表性国家。以印度研讨会为例,学生将会在第二学年一月到印度进行为期12天的访问,访问地包括德里、孟买、班加罗尔。该项目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参观政府机构、医院、制药公司、保健领域新成立的公司、健康中心、实验室、学术研究机构等[1]。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Feld职业中心(Feld Career Center,FCC)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诸多实践机会与咨询服务。其功能包括HSM实习、服务与支持、职业社区、就业数据发布4个方面。HSM实习指学生在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之间的夏季完成为期10周、400小时的实习,实习的单位可以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任何组织,FCC可为学生提供到医疗保健公司或组织工作的机会。服务与支持则包括向顾问咨询职业生涯问题、模拟面试、发布工作岗位、提供职业信息资源等。职业社区是连接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FCC与学生俱乐部的桥梁,是按照行业(如医药)或经营管理职能与角色(如市场营销、战略咨询)组建的学生社团组织。学院鼓励所有学生登记进入一个职业社区,可以供学生交流、探讨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定期举办校内外交流会。就业数据发布是FCC对毕业生就业方向和薪资水平数据进行的统计与分享,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趋势和前景进行更好的预测。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在进行一学年的课程学习后,在导师的带领下经半年至一年的课题研究,再通过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或者导师推荐的方式参与实习。中国药科大学先后联合23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与多个省市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药品检验所、110家医药企业共同搭建了校外实习平台[6]。

沈阳药科大学的情况与中国药科大学大致相同,秉承实践是为学生搭建理论与企业经营间桥梁的教育理念,与沈阳东宇药业、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等23个单位联合搭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平台[7]。

3 讨论

中美两国高校的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社会环境不同,即使波士顿大学HSM的培养具有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但简单地照抄照搬就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结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培养经验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认为我国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在以下4个方面逐步完善。

3.1 管理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波士顿大学HSM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对管理素养和管理技能都给予了充分重视,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强调学生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引领者参与到全球化的医药事务管理中去。而我国的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对企业管理人才的管理素养重视不够,主要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着重强调学生对经管类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科研教学型医药方向企业管理人才与医药企业对管理实务人才的诉求接轨困难,既难以满足医药企业商业化的需求,也无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社会需求尤其是医药行业对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据此调整医药方向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应重视对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其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思维与理念,且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综合领导能力的塑造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在基础的理论学习之外,可鼓励学生积极充当团队领导者、参与创业实践大赛、进行自主创业等活动。既着眼于扎实的经管素养,又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不以培养闷头苦学的科研教学型人才为目的,而以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3.2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内涵,强化医药行业特色

从中外高校课程设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波士顿大学HSM的培养模式具有高强度、针对性强、逐层递进、国际化等特点[8],其学分修读的总量约为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相关专业的2倍;与此同时,课程相对均匀地安排到了两个学年中,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了与医药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内容,使得学生兼备经管相关知识和在医药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独特能力。

我国目前的培养模式相对简单,侧重学生研究素养的训练。课程集中在一年内完成,必修课程限定的科目较少,主要以学生选修的方式为主,必修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以通识类知识、语言能力训练为主,课程仅主要承担基础经管知识和必要科研技能的训练,细分领域的学习主要靠导师教授。

两种培养模式各有优势,但从我国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成效来看,课程设置的松散与导师制的推行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即导师具有资源和更多研究课题的学生往往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锻炼其科研能力,而导师缺乏相关研究课题的学生课余时间则自由安排,学习主要依赖于个人的自我要求和自制力。因此造成了学生毕业时能力差异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保证。由此可见,在导师制的基础上提高学分修读要求,丰富课程结构,敦促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利用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我国医药类高校可适当降低学生通识课程比例,并按阶段、有梯度地安排好课程学习。例如,在第一阶段学习经管理论、科研方法,第二阶段学习医药特色与实践能力,第三阶段与国际先进的医药企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在第二阶段,我国课程体系中课程特色度尚且不够,既缺乏如“数据分析与风险”等商业实践性强的课程,也缺少如“网络经济下的IT战略”等当下前沿性课程。

3.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波士顿大学HSM的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教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嘉宾讲座、经验学习等方式,以经验学习、互动交流为代表的交流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高强度的阅读和讨论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组织讨论能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帮助其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也引入了小组讨论、嘉宾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平台,但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难以带动学生参与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我国高校在企业管理教学方面应引入经验学习、组织化学习、拓展式训练法、情景教学等参与度和讨论度都较高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入更系统的设计与组织安排,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来处理医药产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管理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完善实践教学,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波士顿大学HSM的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不仅提供了从全球化视角解读医药行业的机会,也囊括了高质量实习、职业生涯咨询、职业社区、就业信息发布等就业实习相关的各个方面。FCC将零散化的资源收集,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既可以节省学生搜寻信息资源的时间,也能使实践平台的运营更专业化、集中化,对创业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美国高校还有更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如美国柏森商学院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创业计划,以3 000美元的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开设公司,学期末必须还本付息,利润部分将成为大一学生举办慈善事业的基金[9];斯坦福大学采取团队教学和两段式教学的方式,由商学院与工学院的学生合伙组队,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在实验室开发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为学生提前接触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10]。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采取校外实习平台建设的方式,即与企业、科研机构、药监部门等合作,然而在此种模式中学生主要充当劳动力而非作为潜力人才培养。且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咨询、就业数据等信息较为琐碎,对学生查找利用造成了一定的不便,高质量实习资源主要靠学生自己获取。同时,目前我国国内现有的创新创业资源主要有职业中心、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大赛等,但该类活动的开展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因此,我国医药类高校可参照FCC模式,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学生职业中心。

4 结语

本研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实习4个方面比较了美国波士顿大学HSM专业、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波士顿大学HSM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具有高强度、针对性强、逐层递进、国际化的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且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管理思维与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强度不够;教学手段多元化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实践与实习资源尚未充分整合等。借鉴波士顿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对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从注重管理素质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医药行业特色,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等途径进行完善。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研究选取的院校较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适性。此外,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培养的是学术型硕士,而波士顿大学HSM项目培养的是专业型硕士,两者定位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偏重科研、教学方向,而专业型硕士培养侧重职业导向[11]。但是随着医药行业需求发生变化,我国医药类高校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定位也应有所改变,与以往传统的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不同,应当以为行业输送科研管理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未来我国高校医药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改革应从实际需求入手,与我国医药行业的人才诉求充分对接。

[1] Filtz M.Top Business Schools for a career in Pharmaceuticals[EB/OL].[2016-01-01].http://find-mba.com/articles/ mba-programs-in-pharmaceuticals-beyond-the-lab.

[2] 包水梅.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6(4):59.

[3] BU Questrom School of Business.Full-TIME-MBA[EB/ OL].[2016-01-01].http://www.bu.edu/questrom/degree-programs/full-time-mba/.

[4]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硕士专业介绍[EB/OL]. [2016-01-01].http://sxy.cpu.edu.cn/s/21/t/21/p/1/c/346/d/ 377/list.htm.

[5]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OL].[2016-01-01].http://www.grs-syphu.com/html/yjspy/pyfa/4809.html.

[6] 国家教育部.中国药科大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EB/OL].[2016-01-01].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65/201209/ 141956.html.

[7] 沈阳药科大学.我校召开2012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EB/OL].[2016-01-01].http://www.stuln.com/shishhixinwen/mt2009/syyk/2012-04-11/Article_90100.shtml.

[8] 王澄海.中美研究型大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差异[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8.

[9] 杨蓉.论企业管理人才的创业教育[J].商业时代,2010(22):83.

[10] 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1.

[11] Duan ZY,Wang H,Chen JG.Some Views on Train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J].A Press,2013:143.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Mode for Pharmaceutic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O Ningying,JI Ruiwe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98,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form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THODS:The HSM in University of Boston and th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Master)i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nd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training mode in aspects of training target,course setting,teaching method and practice.RESULTS&CONCLUSIONS:HSM in University of Bosto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thinking,the courses were high-strength,targeted,progressive layer by layer and international,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rich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nd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owed poor training for management thinking and ability;the courses were mainly for research ability,but less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there were also 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lower students’participation;practice and practice resources had not been fully integrated and so on. HSM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y of Bosto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pharmaceutic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Training mode;Reform

G250.2

A

1001-0408(2016)36-5170-04

2016-09-01

2016-11-01)

(编辑:刘 柳)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No. JGZZ14_033);中国药科大学2016年研究生优秀课程及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No.1302080019)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电话:025-86185211。E-mail:mny523@126.com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36.41

猜你喜欢

药科硕士医药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3)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1)
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1~7月获授权专利情况(2)
中国药科大学2018年1~6月获授权专利情况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