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运规划在各省
2016-03-11
广东:
“十二五”期,广东内河航道增加307公里,达到了12150公里。港口码头泊位2942个,货物吞吐量达到17.1亿吨。航道建设投资21.9亿元,改善航道行程1301公里。西江、北江等13个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开建,完成了崖门水道、白泥水道等整治工程。2015年,广东省完成货运量7.9亿吨,比2010年增加82.7%。以“一路一带”、自贸区建设等国际战略为契机,推动实施广东港口“亚太中心、南北枢纽、珠江门户“的地位,推进广东港航转型发展。
“十三五”期,广东将积极实施珠江门户战略,大力推进江海联运、水水中转及无水港建设。到2020年,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20万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到6500万标箱。围绕“一横一网三通道”的航道新格局,重点推进西江、北江等航道扩能升级重点工程。完善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提升珠江出海口的航道通过能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启动广东省“智慧港口”建设。
广西:
“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广西北部湾港行政资源整合,完成港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全力加快广西的内河水运建设步伐。完成内河水路交通固定投资197.1亿元,是“十一五”的2.9倍。过船设施建设,长洲枢纽三四线船闸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西江干线的航运能力。先后完成西江干线南宁至贵港、白色至南宁等多段航道的扩能整治,全区高等级航道增加了750公里。十二五期,共建成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507个。
“十三五”,广西将继续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江沿线船闸、码头的建设。培育左江、右江和红水河的内河航运市场。建立内河船舶辅助导航平台,利用电子航道,航标遥测,AIS系统等技术,实现船舶航线可视化。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推进广西绿色港口建设。
贵州:
2015年,贵州完成珠江水运固定资产投资9.29亿元,同比增长16%。包括都柳江从江在内的一大批航电枢纽工程、库区航运工程正在推进建设。推动龙滩水电站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建设通航设施,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珠江水系航道里程1410公里,港口码头泊位57个,货运量达到464万吨,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27.8%。
“十三五”期,贵州仍将继续加大对薄弱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建荔波樟江航运工程和望谟蔗香港区,继续实施乡镇渡口码头建设。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抢救性建设龙滩通航设施,尽快打通贵州下珠江的水运大通道。引导州市政府向沿江进行工业转移和布局,以水运通道带动演讲船舶制造,旅游,仓储等产业的兴起,发挥水运的综合效益。
云南:
“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了富宁港一期工程的建设,《云南水运物流发展规划(2014-2020)》,其中“提升右江—珠江航道等级,建设珠江水系第一港——富宁港口岸枢纽”也被纳入规划。规划指出,云南省将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枢纽建设,构筑“一中心、五通道、七口岸、五园区”的国际水运物流网络,力争建成中心作用明显、枢纽地位突出、航道出境达海、港口集约发展、物流体系完善、保障系统完备的现代化水运物流体系。
“十三五”期,云南省将加快建设连接内外的水运通道。集中力量优先打造右江-珠江水运航道,改扩建水富港,加快富宁港二期工程建设。使云南能真正进入到珠江水运系统,实现通江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