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鹿原》中的教育守望

2016-03-1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朱先生白鹿原好人

⊙张 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白鹿原》中的教育守望

⊙张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白鹿原》中有一种对教育的守望,就是朱先生。在动荡变迁的社会里,他是守护传统教育的最后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传道授业解惑,坚持用儒家文化教书育人,教人仁义,教人慎独,教人学为好人等;他坚守着为人师表的立场,坚守着作为知识分子的立身准则,并且朱先生以身作则,匡正世风,捍卫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正义与良知。他和白鹿书院成了最稳固的守护阵地。随着新式教育融入白鹿原,这个阵地被无情地摧毁了,白鹿书院宣告关闭,朱先生也逐渐退出教书育人的讲堂。但是朱先生的这种对教育的守望对于今天的教育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朱先生高度奉行职业道德,教人求真,望人学好。这是一个我们最需要“先生”的时代,却遗失了先生的教育。

守望慎独学为好人现实意义“先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1997年荣膺茅盾文学奖的桂冠。它描写的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变迁,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废科举后的教育变迁。回归文本,《白鹿原》俨然在向我们展示一种久传不衰的文化经典——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这儿,笔者试着寻找该文本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朱先生是《白鹿原》中塑造的理想化、神圣化的人物,他是变迁时代的知识分子,是儒家精神的忠实坚守者和践行者,也是折射新旧世界交替过程中教育的一面镜子。《白鹿原》中神圣人物朱先生的出场则成为我们审视那段教育历史变迁的窗口。

一、白鹿精魂——朱先生和白鹿书院构成的文化场

朱先生的出场是以一位朴素而博学的传统学者的身份来到人们的视界里的。“他一身布衣,青衫青裤青袍黑鞋布袜,皆出自贤妻的手,棉花自种自纺自织自裁自缝,从头到脚不见一根洋绫一缕丝绸。”这就是众人眼中的朱先生的着装形象,在一个“耕读传家”的世道里,他用自力更生的穿着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立身准则。在白鹿原人的心目中,朱先生是“神”。朱先生红日头下穿泥屐,暗示人们倾盆大雨即将到来;脱口而出“今年成豆”,无意使姐姐家大获丰收;为丢牛遗猪的乡人掐时问卜,帮助失主解除困境;等等。从预知天象、打卦占卜再到设计六棱砖塔镇压田小娥的亡灵,这些情节、故事无一不具有神话般的传奇色彩。在白嘉轩的心目中,他的姐夫朱先生是“圣”,他能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并且能看一丈远的事情而非一步远的事情。朱先生真的是“神”、是“圣”吗?恐怕他饱读诗书、智慧博学,以至通晓古今才是真理,由此朱先生才能对天下大事做出高瞻远瞩的预言,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地走在历史的前面。朱先生的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闻轶事,但又都是与人为善、为民的事。在白鹿两家因寡妇卖地产生纠纷时,他教以“仁义”化干戈为玉帛,在白孝文犯族规时,他教以“慎独”,在黑娃(鹿兆谦)洗心革面真求学问时,他写下“学为好人”。抛却亲戚的樊篱,将白嘉轩种植的罂粟躬身犁毁,为民族铲除了摧毁人类精神的鸦片;临危受命,智退乌鸦兵,使人民免遭战争之苦,杜绝了生灵涂炭;倾囊出资,以史家之姿,完成县志编纂工作。这种种的凛然义举都源自他对“孺子愿学为好人”这一宗旨的严格恪守。他以通透的历史观和仁者的操守,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位置,坚守着作为老师、作为学者的良知,所以朱先生去世的时候化身为一只白鹿飘然远去,他代表的就是白鹿精魂,预示着美好,预示着帮百姓排忧解难、调解争执。朱先生出现的地方就会出现正义与良知,这样的“白鹿”一旦进入人们心间,便永远也无法忘记。

白鹿书院是朱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白鹿原上传统的旧式书院,也是白鹿原上的高等学馆。坐落于县城的西北方位白鹿原坡上,亦名“四吕庵”,作为教育传递的核心场所,处在社会的夹缝中,后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以及新式书院的兴起而最终宣告关闭。朱先生也随着白鹿书院的关闭而逐渐退出讲学,如朱先生所述“原因在我不在他人。我自知不过是一只陶钵——”“陶钵嘛只能鉴古,于今人已毫无用处”。从此,宣告关闭后的白鹿书院成了朱先生等仁人志士修县志的地方。但是朱先生,这位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和白鹿书院二者构成了白鹿原文化传递的中心,是白鹿原上教育思想的发源地,这个文化磁场产生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原上每个人的心中并化作了他们的行为准则,形成了白鹿原上人一辈子所恪守着的精神宗旨。朱先生在白鹿书院中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权衡利弊,在矛盾、斗争产生时,这儿就如同丈量公平正义的标杆,是非对错、价值取向都将在儒家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二、朱先生对教育的坚守与守望

作为一位旧式教育的教书先生,朱先生对知识是十分推崇和膜拜的。身为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朱先生从不忘以身作则,大声疾呼。文本中提到一事,颇耐咀嚼。朱先生被杭州一位先生邀约到南方讲学,他自己也希望此次南行与诸家交流、沟通南北学界,并借此机会充分阐释自己多年苦心孤诣精研程朱的独到见解,以期弘扬关中学派的正宗思想;自幼未踏出秦地一步的他,也想借南方之行以博见诚,以开眼界。然而同仁们的轻浮态度让朱先生大失所望,于是乎,对邀他南行讲学的朋友大发雷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感。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朋友再三解释,说几位同仁本是好意,见他近日情绪不佳,恐他离家日久,思念眷属,于是才……朱先生不齿地说:“君子慎独。此乃学人修身之基本。表里不一,岂能正人正世!何来如此荒唐揣测?”①

短短一席话就道出了朱先生一生所坚守的为人立世准则:身为人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知识分子要“著书立论,以正世风”,并且时刻不忘以“慎独”修身,做到了用自觉来实现自身反观与自身约束;同时也道出了朱先生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代表所坚守的正义与良知,并且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当社会动荡,“皇帝没了”,人们不知道怎么过日子的时候,朱先生草拟了过日子的章法《乡约》,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恰相交,交给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彬彬有礼。朱先生这一善举从根本上教育了白鹿原人如何做人,从而也给没皇帝后的人们如何过日子“解惑”了。“教书育人”这句话,在朱先生那里做到了统一,并且原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了他教育的对象,当然也不会忘了从娃儿抓起。

“教育无小事”,这个道理在朱先生的心中是深刻认同的,也是时时不敢忘记的。他自己践行并且也给投资教育的人以深深的赞同和敬仰。朱先生给在白鹿村创建学堂的白嘉轩和鹿子霖打拱作揖跪倒在地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并说出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话语:“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②

“孺子愿学为好人”是朱先生给自己帖的标签,他用品德的自我完善和行为的独特性为行为失范的社会做出表率,通过教育的软实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人的行为举止,他畅行仁义,并做着伸张正义的大事,他像一位执灯前行的智者,照耀着建构人们精神的道路。他用慎独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从而产生出更具教育意义的生活准则“学为好人”。“学为好人”在文本中大概指的是明白规矩、懂得事理、活得明白、做个好人并且是以“仁义”为人生原则的好人。朱先生用“好人”的含义几乎教育了原上的每一个人。白嘉轩当仁不让应属“仁义”之首,黑娃由叛逆也最终回归为一个好人,白孝文曾经也是懂得事理的好人。总之,“学为好人”造就了整个“仁义白鹿村”。

朱先生教育人“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方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修身”是纯粹的读书目的;淡泊仕途功利,读书只为陶冶性情是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追求与价值认定,真求学问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新式学堂走进了最坚实的封建壁垒之地白鹿原,这个传统教育最忠实的守护地。当新式学校兴起后,朱先生勉强担任了初级师范学校的教务长,白鹿书院正式宣告关闭后,彭县长深知朱先生的威望,亲自任命其为县立单级师范校长,而朱先生确认为自己是一只陶钵,“只能鉴古,于今人已毫无用处”③,便退出了学校讲堂,而去做了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重修县志。从此以后的日子里,朱先生知识分子这一身份的定位便定格在了编纂县志上,并且是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事。对新式教育,他再也不能有一丝作为了。

三、朱先生对教育的守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旧式教育体制下,朱先生是教育的风向标,以“仁义”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引领教育。白鹿原上到处都有朱先生的教育身影,他教人求真,望人学好。然而对于新式教育,朱先生再也不能有一丝作为。“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相互冲突的平台上,朱先生所宣扬的‘修齐治平’找不到发言的席位。”④难道新旧教育所传递的文化是不相容的吗?它们能否在接轨上实现和谐对话,如何才能脉脉相拥以防止传统文化精髓的丢失?朱先生代表着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从遥远的历史走到今天,它不再仅仅是历史,而是每一个阶段都慢慢地融入现实的血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在道德这一领域里无孔不入。我们应该思考从朱先生身上透射出的正统文化的优越品性,他作为传统教育的承载者之一,有着作为知识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朱先生对时局的透彻掌握,表现出一个儒者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屈从于任何主义,他也不是应时而发,而是横穿历史,与古圣先贤为人处世策略相交通,集结了中华文化最质朴最优秀的部分。他为乡村世俗的文化失控而扼腕叹息,更为国家的民族大义摇旗呐喊,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阶层的正义与良知,也折射出作家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理应担当道义的所有希冀。”⑤

“白鹿书院处于夹缝中,代表了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正义与良知。它在文本中‘以知识分子的面孔,为艺术家创造出一种智识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带有语言性的颠覆使命’。”⑥正义与良知、慎独、修身、学为好人,这些朱先生教育人的最质朴的话语,在今天仍然可以传递正能量。慎独、修身不仅是自我的一种反思和一种内心批判,更是一种境界。这对于当今日益滑坡的教师形象是很有启示意义的。注目当下教育,满目疮痍,似乎已经伤及我们民族的肝和肺。教师猥亵学生案屡屡发生,教师虐童案也时常被曝光,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相比较于民国先生的崇高威望,为何会有如此反差?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对当今教育做出反思,因为教育学需要为了学生的幸福随时准备站出来接受批评;另外,教育学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它必须愿意对它所做的和所代表的随时质疑。或许我们真该学学民国先生,他们更加敬业爱学生,他们有那种“当上教师以后就必须要把学生教好,必须要对学生负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的职业道德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朱先生作为代表,有着内心的笃定和坚守,他慎独修身,一辈子学为好人,他愿意回归内心,将读书视为生命的需要,教书育人,做自己真正想做且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当今时代是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市场中蠢蠢欲动,野心勃勃。而教师,这个本能的、历史的、文化的、经验的与自治的生命体,在功利主义的屏障下,极易容易迷失自己。朱先生的教师境界正好对我们是个启示,他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从内而外,修炼内心,用自觉来实现自身反观与自我批判,从而沉淀自我,建立了生命的丰满与厚度,而这正是慎独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了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的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总是在希望什么,这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特点。”⑦教师首先也是作为主体的人,本身携带的欲望可能就是其德行的端倪。很大程度上,儒家文化的“修身”即是压抑欲望。⑧当然,这儿的“欲望”通常指的是不合理的欲望,如果教师不适当地进行自我控制,不适时地拿慎独警戒自己,那么是很难达到修身的目的的,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德行。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⑨慎独的最佳境界应该是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学为好人”是朱先生守望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儒家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为人之道,一种日常的修养。更为通俗地说,儒家文化的意义就是学为好人。⑩笔者在这儿并不是宣扬儒家文化具有普适价值,而是单单就“学为好人”的意义进行论述。文本中的“学为好人”指的是明白事理、懂得规矩、不做糊涂混账事等这一类的概念。它是以“礼仪”为宗旨,以“仁义”为核心的。“学为好人”是一种道德操行,是中国人之为人的美德,更是在各种灾难面前坚守的千年不变的操守。“学为好人”是对人格的塑造,是人格的自我完善,是灵魂的自我升华。文本中黑娃在“浪子回头”重塑自己的灵魂与命运的奋斗中,我们不难感悟到那些诸如“学为好人”的传统的优秀道德、千年操守的感化力量。⑪信息时代是一个到处充满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必须要严格恪守什么的严峻,也没有人像文本中的鹿三那样对自己的生活信条坚信崇拜;人们没有统一的价值观,想法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当我们在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的风向标在哪里?我们的信仰在哪里?哪儿才是我们灵魂得以栖息的地方?“学为好人”之千年操守的存在,对我们现代人无疑具有警醒和讽刺意义。

四、结语

朱先生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有封建的成分,但是也有合理的成分。他传授的精神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是应该加以鉴别、筛选、改造和吸收的。慎独、修身关乎人的自我修养问题,对现代人也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合理要求。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方面,我们需要一些合理的、一般的、共同的准则。“学为好人”是那个时代共同信奉的生活准则。那么,我们这代人又应该重拾哪些准则呢?建设一个和谐的、充满正义的、有良知的社会,离不开这些正统文化的优越品性。现代社会更需要正义,同样也呼唤良知,而我们却是缺乏信仰的一代。民国先生远去,我们的先生在哪里?这是一个我们最需要先生的年代,却遗失了先生的教育。

①②③陈忠实:《白鹿原》,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第32页,第92页。

④⑧⑩南帆:《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⑤⑥苏喜庆:《建构正义与良知的文化场——〈白鹿原〉的空间场域分析》,《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10年第6期。

⑦[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主义哲学》,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⑨唐松林、聂英栋:《用生命哲学照亮教师:教师是什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⑪刘红萍:《学为好人——论黑娃》,《宜春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作者:张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原理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朱先生白鹿原好人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坏蛋联盟][The Bad Guys]好人唔易做
“码字”的朱先生
西游新记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好人
悼朱光潜先生
扩展阅读
白鹿原民俗村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