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的文本特色赏析
2016-03-11任苏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任苏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院校平台·宁波大学
《海国图志》的文本特色赏析
⊙任苏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海国图志》是晚清时期魏源所著的一部影响深远的名作,主要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地理知识。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国图志》的写作背景、版本及内容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对此书进行赏析。该书成书于鸦片战争失败后,主要是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撰写而成。该书前后共有五十卷本、六十卷本、一百卷本三个版本,书中内容广泛、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当时介绍西方地理和历史最详尽的专著。《海国图志》左图右史,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沿革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外,魏源也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每卷摘录的资料后面加有自己对资料进行评述的按语,同时在全书中,魏源系统地表述了他的战略思想,展现了满腔的爱国热忱。
《海国图志》 史地书思想论著兵书
一、《海国图志》及其写作背景
《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隔绝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联系。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朽黑暗,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外民族矛盾空前激化。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随着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新的变化,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而且经世致用思潮开始兴起,一部分清醒的士大夫继承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主张学习西方,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因此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代表人物。
原叙开篇便交代了“《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①申明《海国图志》是以《四洲志》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当时林则徐命人编译英国人慕瑞所写的《世界地理大全》,集成《四洲志》,但没来得及出版。鸦片战争后,由于战事的失利,爱国心切的魏源愤然投笔从戎,且立志通晓夷物。林则徐被贬伊犁后,将所有的书稿交给魏源,希望他能够撰写《海国图志》,魏源以这些书稿为基础,搜集了更多的资料,于1842年写成此书。道光二十年(1840),魏源被一个友人邀请到宁波前线军中审讯英国俘虏安突德,他根据该俘虏的供词,又参考其他材料,写成了《英吉利小记》,后来收录到了《海国图志》中。
《海国图志》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此外还参照了历代史志、古今中外各家的著述、明朝以来的《岛志》以及当时的夷图夷语等。最初撰成《海国图志》五十卷,后来经过修订、增补,在1852年时扩充为百卷本。魏源以《海国图志》一书为阵地,向国人介绍了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扫除愚昧,痛击了当时庸才满目的社会反常现象,表明了自己的进步主张和新颖的见解,对晚清的顽固派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甚至在当代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海国图志》的不同版本
作为中国第一部划时代的世界新知识百科全书,《海国图志》搜集的资料不仅着重于新颖、全面,还要不断加以更新与扩充,以此充分体现这本书的先进性和时代性。魏源在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海国图志》的编撰过程也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海国图志》有三个版本,即五十卷本、六十卷本及最后定稿的一百卷本。
五十卷本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是《海国图志》的第一个版本,通称为“道光壬寅本”,这个版本成书于由鸦片战争失败导致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后,全书表达了魏源的满腔爱国热情,此版本的实际出版日期是1843年1月。《海国图志》虽以《四洲志》为基础,但五十卷本全书约五十七万字,较《四洲志》增加了五倍多。五十卷本虽是《海国图志》的初本,但结构完整,内容完备,已是经魏源精心编撰得很完整的版本,是《海国图志》的一个重要版本。
道光二十七年(1847),魏源补编扩增未卷“洋炮”部分为八卷,增加了“仿造战船诸议”“火轮船图说”“西洋用炮测量说”“西洋自来火铳说”“攻船水雷图说”等内容,将《海国图志》增补扩编为六十卷,出道光丁未本。六十卷本出版时,魏源对五十卷本的叙言几乎未做改动,只改了叙文中的一个字,即把原来的“五”改为了“六”,并改称为原叙,其余内容全部照旧,后来魏源又对六十卷本作了若干重要的修改。
咸丰二年(1852),魏源在六十卷本的基础上继续增辑,对各国的论述较六十卷本而言更加充实,其中第三、第四卷为世界地图,同时增补了各洲分国图多幅。又辑进了很多新的资料,加上自己辑撰的文章,并辑录了国人徐继的《瀛环志略》等资料,此外还征引了外国人的著述,比如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等,将《海国图志》增补成一百卷,至此,历时十年的《海国图志》编纂完成。
三、资料汇编
现存的《海国图志》为一百卷本,全书大约九十万字,内容主要是通过辑录相关著作而成,因此不能视作著述,更准确地说是一部资料汇编。这本巨著的内容十分广泛,开阔的视野是其一大特色。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书中所记载的世界各国的民俗、宗教、历法等,都超过了前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地理和历史最详尽的专著。
《海国图志》左图右史,书中的卷一和卷二部分是筹海篇,讨论了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总结了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提出应该防患于未然,更要向西方学习。卷三和卷四收录了八十幅世界各国的地图,地图是按照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列的,由各洲地图再到各国地图,这些地图有力地打破了华夏中心观,让国人认识到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卷五至卷七十六详叙了东南洋、西南洋、小西洋、大西洋、北洋及外大西洋部分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科学技术和政治,还介绍了西方先进的军事,使国人看到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先进。此外,对世界各国的介绍不局限于经济、军事,还提及了西方国家的商业、教育等情况,并介绍了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卷七十七至卷九十五收录了鸦片战争中的相关档案资料及船、炮、枪、水雷的制作方法等。最后一部分介绍了一些地球的自然科学知识,系统介绍了地球的形状、运行规律等。当然,由于魏源的资料更多的是引用而来,并没有出国进行实地考察,也使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错误。
四、图文并茂
魏源在叙言中提道:“纵二千年,圜九万里,经之纬之,左图右史。述各国治革图”②。《海国图志》一书以图为主,图在此书的篇幅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了解地理、了解实物,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图片清晰明了,在描述世界地理方面有文字不可比拟的功效,令人一目了然的图片描述代替文字难以描述的实物,不仅能够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强趣味性。这种注重图片的编排方式是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的,因此,《海国图志》以图为主要的构成部分。
《海国图志》共绘录了八十幅地图,有历史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全图、世界各国的地图。其中历史沿革图并未采用经纬度作图,而只是示意图。历史沿革图包括四幅外域历史沿革图和四幅中国历史沿革图。魏源在本书中将世界分为五个大洲:亚细亚、利未利亚、欧罗巴、亚墨利加及南极五大洲,分别辑录了所属各洲的国家地图,虽各幅地图的比例尺寸不尽相同,但魏源在尽可能地准确描述,使其与实际更加符合。
《海国图志》左图右史,除了地图外,还用较多的篇幅叙述了世界各国的不同情况,描述了夷国的文字、货币、战舰、火气火攻等,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和地理科学知识,内容比当时其他的图集更为详实。
五、按语评说
《海国图志》虽然在整体上是一部资料汇编,使用了大量外国文献资料和古今中外著述,但魏源并不是将这些资料简单整理和照抄,而是经过综合分类后加以阐述描写,并在全书中始终贯穿着自己的观点。因此不能视作简单的整理资料,而是作者在用自己的观点来介绍和评价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
魏源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除了他亲笔所撰的居于全书之首的《筹海篇》之外,在每卷摘录的资料后面也有魏源自己的按语。如在卷八对暹罗国的描述中,在前文中辑录了刘健的《庭闻录》,俞燮的《癸巳类藁》《圣武记》及徐继的《瀛环志略》,这部分资料都是对暹罗国进行的简要介绍。此部分介绍了暹罗国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关系、暹罗国的历史概况、暹罗国的风俗地理等,在这些资料后,加上了编者的按语。魏源在按语中探讨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国家处处占立浦头,却对安南、暹罗、缅甸这三个滨海国家并没有企图,魏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西方人以经商为本,只为了赚取钱财,若处处留兵士看守则得不偿失。安南三国不同于南洋诸国,此三国“毗连华夏,山川修阻”③,易守难攻,而且建立的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善于用兵。西方人难以预测这些国家的实力,留重兵看守则因小失大,没有兵力又怕有其他国家趁其不备进行侵扰。因此魏源认为,大概就是因为以上几个原因,使得西方国家只进行商品货物交易而没有建立浦头。通过对资料进行评述,表明魏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和独特见解,这些按语在全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前后叙言
魏源撰写《海国图志》并非只为向国人介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增长国人的见识。编者在全书中贯穿了自己的进步主张和新颖的见解,表明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在叙言中,魏源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编著此书的原因,“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④。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为了学习洋人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去制服洋人而作。
魏源认识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中国,此时的中国应多向西方学习。魏源没有拘泥于夷夏之辩的传统观念,而是突破了“华夏”中心观,认识到世界各国独立并存的国际形势,勇敢地承认了西方国家优于中国的地方。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认为中国人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思想。魏源阐述“师夷长技”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战舰、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
而要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对策,魏源提出应该严禁鸦片,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对外贸易。学习制造战舰火器,要像西方一样有坚船利炮,大办工厂,发展经济,支持林则徐的“互市”政策,要求西方也向中国开放市场。在研究各国经济现状后,魏源认为对清朝的威胁更多的是在海上,因此魏源对海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国家要精修海上装备,用来抵御外来侵略。魏源虽然不迷信武器,却重视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认为应该集中财力物力,建设近代海军,以御侮抗敌。魏源在本书中,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的民主制度,并意识到“师夷长技”不能孤立存在,还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需要提升民众的素质等,因此魏源在本书中也占用了一些篇幅来介绍国外的教育,阐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海国图志》是国人对当时世界地理做的优秀总结,为中国人了解世界地理提供了比较直观详尽的资料,对后来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①②③④魏源:《海国图志》,岳麓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第2页,第402页,第1页。
作者:任苏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史。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