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剌都千里求一字
2016-03-1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2期
一年秋天,元代大诗人萨剌都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想欣赏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淫雨霏霏,连绵不绝,他只好借宿集庆寺。一天拂晓,淅沥秋雨稍歇,天空朗月高悬,适逢寺里晨钟悠扬,良辰美景,激起他诗情一片,遂笔走龙蛇,吟成七律一首。其三四句云:“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由于写得好,此诗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时隔不久,萨剌都收到一封寄自山东的信。寄信的老者说:“全诗意境颇佳。不过,第三句用了一个‘闻字,第四句用了一个‘听字,二者意思重复,犯了七律大忌。若能改动一下,方能达到完美。”萨剌都闻过则喜,心中暗谢老人。但用何字替代“闻”字呢?他冥思苦想,试换多字,皆不如意,最后决定登门拜访。
萨剌都全然不顾距山东有千里之遥,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几经周折,终于访到了老者。老人又惊讶又感动,忙说:先生如此谦虚,老朽只好班门弄斧了。有句唐诗说,“林下老僧来看雨”,你不妨将此“看”字借来,取代“闻”字,改成“地湿厌看天竺雨”。此“看”字,可把耳听的雨声转为可见的雨丝,与下句的“听”字相对。这样,有目视之景,有耳闻之声,不仅意境更加优美,而且避免了重复,对仗也显得更加严整了。
萨剌都听后,惊喜异常,连连鞠躬,感谢指点:“先生一字生辉,晚辈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