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感悟文字的节奏

2016-03-10黄海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黄海军

[摘 要]自古至今,名家文章均对声音节奏极为讲究。现行苏教版教材亦有不少文章重视语音形象刻画,行文节奏明快。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此类文本表达的精妙,读中悟,仿中学,练中践,初步感悟节奏对于文学文本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关键词]文字节奏 阅读教学 文本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3

“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古人做文章,对声音节奏极为讲究。朱熹说:“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处学。”清朝桐城派文人学古文特重朗诵,用意就在揣摩声音节奏。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散文的声音节奏》中谈到:“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作家汪曾祺也指出:“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对文字训练有素的人,是会直接从字上‘看出它的声音的。”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亦有不少体现了作家重视语音形象刻画的良苦用心,行文节奏明快,耐人寻味。例如《黄山奇松》,课文结尾这样写道: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段话不足百字,却有12处停顿,短句占绝大多数。如此密集的停顿,创造出欢快、鲜明的节奏效果。整段的节奏是这样的:7字—5字—3字—3字—2字—2字—2字—6字—6字—7字—8字—4字。字数时多时少,长短参差,表明叙述时快时慢,念起来能产生古代长短句之回环与宛转的节奏美,犹如诗一般韵味十足。正是这样的节奏刻画,不知不觉地把人带入了黄山那清新而明丽的风景之中,使人想见那黄山松的姿态万千。

再如《秦兵马俑》一文,对于将军俑的描绘: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文章以均衡的四字间隔,描绘出将军俑的独特气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此类文本表达的精妙,让学生初步感悟节奏对于文学文本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耳朵训练有素,“看”到文字的节奏,就能逐步练习运用。循序渐进地练习,学生的文章就会渐显间隔均衡,停顿合理,节奏鲜明。下面以《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感悟文字的节奏与表达之美。

一、读中悟

一般来说,节奏产生于声音在时间上的延续。林语堂先生就指出,中国语言“词语的凝练造就了一种特别的风格,其中每个字、每个音节都经过反复斟酌,体现了最微妙的语音价值,且意味无穷。如同那些一丝不苟的诗人,中国的散文作家对每一个音节也都谨慎小心。这种洗练风格的娴熟运用意味着词语选择上的炉火纯青”。在教学此类文本时,最好的方法即是诵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律感、节奏美。

教学《黄山奇松》最后一段时,教师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先观察文字的组合特点——句式参差,然后再读好停顿,并反复朗读,感受文字那如散文诗一样的节奏,再试着打节拍读。文字的节奏,经学生的朗读颂唱,即展现出声调铿锵、洪亮可唱的语言特色。

二、仿中学

《黄山奇松》的最后一段,围绕“黄山松千姿百态”分别从不同视角描写了黄山松的姿态。在关注形式特点下引导学生朗读后,教师播放黄山松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更多姿态万千的黄山松,再引导学生试着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接着往下写: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 );或仰,或俯,或卧,或(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有的宛如( ),有的恰似( );

……

学生在试着填写后,集体评议,在辨析中感受到文章用词的凝练、精准,感悟到文章有节奏的表达方式,从而加深了对黄山神奇、秀美的感悟。

三、练中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黄山奇松》的结尾所体现的写作特色,只有引导学生在读写实践中进行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仿写体验后,教师可播放菊花盛放的视频,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来表现菊花的千姿百态:

菊花千姿百态,色彩艳丽。有金红,有( ),有( ),有( );或聚,或( );或怒放,或( );有的形似( ),有的状如( ),有的宛如( ),有的犹如( )……

学生们仔细观察,或借助提供的句式,或自创句式,在练写中,在写中实践,切身感受到文字节奏、韵律的和谐。这种和谐能让人从零散中见出有规律的起伏,有利于文章意义的表达。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声音与节奏的和谐,让学生在读中悟、仿中学、练中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