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阅读质量下降致因追索
2016-03-10于洁
于洁
[摘 要]目前,量化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鉴赏不到位、阅读写作不衔接,导致阅读流于形式,使学生的阅读品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对量化阅读教学进行科学评估,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量化阅读 目标 鉴赏 读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41
量化阅读,从阅读数量的角度评估阅读品质,给出的是肤浅的阅读质量报告。由于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鉴赏不到位、阅读写作不衔接,导致阅读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带来新知,阅读品质得不到有效提高,阅读教学也失去应有的意义。如何摆脱阅读量化习惯意识,深度挖掘量化阅读弊端,已成为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目标缺失,量化阅读迷失方向
小学生阅读时,如果教师没有特别提醒和规定,学生大多阅读速度极快,这样阅读质量难以保证。阅读是重要学习行为,需要明确阅读的方向和目的。如果阅读者不知道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阅读就是“看闲书”“看热闹”,其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行为发生之前,要给学生设计科学、明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方向,懂得在阅读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东西,这样的阅读才是高效的。制定阅读目标没有统一格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灵活掌握。可以设计复述文段内容、填补相应情节、回答文本问题,也可以谈阅读感悟、写心得体会,这些都能够实现阅读目标。
在学习《神奇的克隆》时,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给出具体的阅读要求:一是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情况,掌握克隆技术的意义,体会克隆技术的奇妙所在;三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和说明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展开自主阅读,然后进行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在阅读成果展示时,学生大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给出具体的阅读问题,学生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阅读效果自然显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学生会很快就会读完,但他们无法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大多是看了“热闹”,却找不到“门道”。
二、鉴赏失位,量化阅读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阅读鉴赏,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鉴赏,并非要求学生对文本展开专业解读,而是让学生通过展示阅读感知,形成阅读学习成果,提升阅读品位。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缺少阅读鉴赏意识,剥夺了学生阅读鉴赏权利,学生阅读有感知却没有表达展示的机会。阅读鉴赏应该是语文教学意识,而不应是纯粹的语文教学技巧。学生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有个性感知,这也属于阅读鉴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鉴赏交互平台,让学生有感而发。
学生鉴赏文本需要教师给出明晰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阅读的抓手。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教师针对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一句,让学生赏析,并给出提示:想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想强调什么意思呢。学生很快就找到欣赏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强调金字塔建造技术的精细高超。教师给出积极评价,这样使鉴赏顺利而高效。
教师给出鉴赏内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习思路明朗起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在进行语言鉴赏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给出提示,让学生思维自然进入到文本情境中,为进一步展开阅读奠定基础。
三、读写失衡,量化阅读丧失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基本内容和形式,而读和写又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体现这个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写的存在,只是一味强调学生多读。学生读的量远远多于写,人为割裂了读写之间的关系。读写失衡,学生学习认知的效率自然低效。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读写关系,科学把握,确保读写平衡,给学生消化阅读感知提供机会。这对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聆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反复进行朗读,并思考: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进行启蒙教育的?为什么说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呢?最后一句话包含哪些意思?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个感人的片段,使学生沉浸在母爱中。
教师让学生结合阅读体会写一个母爱片段,这是文本生本思维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学生情感被激活,通过手中的笔抒写母爱,自然充满浓浓亲情。读写有机结合,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感知品质创造条件。
小学生缺少阅读主体意识,教师实施量化阅读,只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负担。阅读一旦沦为机械劳动,其阅读效益就会呈现“跳水式”下降。教师要对量化阅读教学进行科学评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探索可行之路。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