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激励手段,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2016-03-10卢建
卢建
[摘 要]激励对人类个体的行为和动机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责任激励和成功激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学习 激励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40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兴趣、行为、动机都是需要激励的。有效的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需要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强化科学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榜样激励,产生正面带动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学习更多地依赖于形象感知,他们喜欢模仿,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和认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正面的带动作用,使他们获得进步与成长。
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青蛙看海》时,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先尝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道理。学生普遍认识到课文讲的是为了实现目标就要不断努力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我们班是不是有同学坚持阅读故事,坚持背诵古诗,坚持练字的呢。如果你是这么做的,请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知道有同学这么做的,也可以告诉我们。”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回答。教师不但表扬了这些学生,让他们背诵古诗、讲故事给同伴们听,还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看来,教师通过表扬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其他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为学生树立模仿的目标,引导他们学习,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责任激励,引导正确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责任激励是一种有效地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责任激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这样必然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木兰从军》一文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木兰为什么要代替父亲去从军。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父亲老了、弟弟还小,只有她能去;有学生认为国家需要保护;也有的学生说因为木兰认为代替年老的父亲从军保卫国家是她的责任。对学生们的发言,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表扬,并且借着学生们的回答,引入了“责任”的认识。“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木兰认为保家卫国是她的责任。那么,你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认识到自己目前的责任。教师通过这种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由此可见,责任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恰当地运用责任激励,可以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内在驱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三、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积极行为
成功是每多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对学生来说,追求学习上的成功是最大的目标。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渴望被教师赞扬和认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渴望成功的心理,运用成功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增强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少年王勃》时,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少年王勃做了一件什么事而被称为“奇才”。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有一个学生说:“9岁的王勃当着很多人的面现场为滕王阁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赞扬。”“是的,同学们想一下,王勃只有9岁,却现场写下那么好的文章,他是天才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呢?”“他肯定读了很多书。”“大家想不想也像王勃那样出口成章呢?(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成功激励,强化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和积极行为。
恰当的成功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学好语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激励手段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激励手段的类型很多。只有灵活恰当地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