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妈妈送给孩子的最差礼物
2016-03-10赵玮琳
赵玮琳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完美的100分妈妈,刚刚达标的60分妈妈,还是糟糕的不及格妈妈?
显然,出于母爱的天性,妈妈们都会拒绝成为最后一类妈妈。除非她生着病(比如抑郁症),或者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就意外怀孕,又或者她不想长大,还没能力承担责任。
可以说,育儿是每个母亲的天职,对自己的孩子,除了身体健康外更是希望TA活泼可爱、聪明优秀,“望子成龙”是绝大多数父母最大的心愿。这样殷切的期望催生出不少100分的妈妈,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100分的妈妈最完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事实却往往与想象相反。
青是个全职妈妈,温婉、优雅,言谈举止十分得体。丈夫丁是她的大学同学,如今是一名大区域经理,常年出差在外,他们结婚10年好不容易才得到这颗丁家独苗。儿子出生后,家人要求青做全职太太,丈夫说:“就算你事业再成功,如果孩子没出息,你仍然是个失败者。”于是,业绩优秀的青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辞职回家,把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从此,她每天照料孩子的起居饮食,接送上下学及奔赴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搜集各类补习资料、指导儿子学习成为她的重要工作。“孩子好,我就好,孩子成功,我就成功”,这是失去事业的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了。在老师和邻居眼里,青是个成功教育孩子的榜样,青的丈夫更是放心地远离家门,在各地奔波。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少了,除了偶尔在电话里聊聊孩子的学习情况,两人再也不像在学校那样有说不完的话。于是青更是全身心地盯着儿子,把满满的期待都放在儿子身上。
儿子还真的为妈妈争气,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初中,都拿回了绘画、小提琴、奥数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奖状。儿子每次参加夏令营活动、外出比赛,青都为他打理好所有物品、资料,交代注意事项,无一纰漏。孩子的发展一切顺利,只是他在同学眼里有点孤僻清高。
初三下学期,青带儿子参加了一个他极为看重的国际中学生机器人大赛选拔赛,复赛时因为场地的故障,儿子没能很好地发挥技术,与志在必得的冠军失之交臂,无法再圆出国参赛的梦。青不断地向比赛评委申诉却没有任何效果。儿子从此茶不思饭不想,不说话不出门,心情郁闷睡不着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
后来,焦急的青和丈夫领着儿子走进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家庭治疗,青察觉了自己的教养模式的缺陷:无微不至的照料、精英式的打造,是在把儿子培养成没有免疫力、不堪一击的人,导致儿子人际交往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
于是,明智的青改变了狭隘的认知,学习新的教育方法,试着逐渐放手,给儿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她自己也去寻找更多的自我价值,注重夫妻间更多的交流连接。
在妈妈的鼓励下,儿子回到学校,试着与小伙伴做更多的交流,独自处理同伴间的矛盾纠纷。慢慢地,儿子转变成为一个心地纯净、友爱、有责任心、敢担当的阳光男孩,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成绩优异的书呆子。
【心理扫描】
完美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的精神分析师有这么一个比喻:一个婴儿在周围没人的情况下爬到一块大石头上,他往四周一看发现处境危险,就会大哭起来。而完美的妈妈在婴儿刚刚爬上去,还没有感到任何恐惧的时候(这个妈妈一刻不停地盯着婴儿)就把婴儿抱下来了。
结果呢,完美妈妈让婴儿丧失了一次体验焦虑和恐惧的机会。
在完美妈妈庇护下成长的孩子,会变得十分依赖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离开妈妈无所适从,容易紧张、焦虑,如同一只始终躲在母鸡翅膀下的小鸡,一直长不大,没有机会学到独立思考、自己化解难题和危机,要么弱不禁风,高智商低情商,抗压力差,要么成为人们称之为“白眼狼”的孩子,只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恋,不关心他人,没有责任感,等等。
探寻更深层的原因,可以看到,像青这样的妈妈,童年时很可能有一个严苛的母亲,孩子考试得了98分,或许母亲心中很高兴,但却吝啬地不肯表达出来,脸上显示的是不满,不住地追问那两分是怎么丢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少得到肯定和欣赏,哪怕你做得已经很好,但如果得不到100分,就是不优秀。因此她们内心深处的自己往往是不成功的、不堪接受的。到她们成为妈妈后,孩子就成为她们逃避自我、提升妈妈价值的砝码。一个女人,如果从婚姻家庭中得不到爱的呼应,自身又不够强大的时候,就会转而把目光全部投向自己的孩子。很多女人更是把对父母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自己的爱,全数投向孩子。想象一下,如此沉甸甸的分量压在一株幼小的树苗上,会导致多么可怕的后果。
【心理导航】
首先,父母不要有补偿心理 。肩膀尚且娇嫩的孩子,如果背负妈妈早年未完成的使命,被迫承受着如此大的期待和压力,就如同一粒幼小的种子被石板压住,他成长的力量大部分都用于顶开沉重的石板,于是从石板下长出的树苗不是歪斜的就是细弱的,不可能成为挺拔粗壮的参天大树。其实孩子的内心会发出呐喊:你的生命之重我承担不起!父母要听懂这个呐喊,及早放手,让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使命和未来。
再次,全然接纳,无条件爱孩子。 你的有些行为,在你看来是在爱孩子,在孩子眼里却不是,你只爱成绩100分的、听话的、乖巧的、所谓懂事的孩子。孩子学习不好你焦虑,不顺从你的意愿你焦虑,不按你的规划发展你焦虑,那么你化解焦虑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孩子必须听从!听从了的孩子也许将来会有很大成就,也许不会有,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他都很难肯定自己,不容易知足和开心。所以,爱孩子,不仅仅是爱他的优点,也要接纳他一些不省心、不尽如人意、不够优秀的地方。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是真正地爱他。
第三,彼此有爱、乐观开朗的父母是最好的榜样。靠苦行僧似的自我牺牲去挣爸妈的“脸面”,并不能教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快乐,你自己首先要快乐。把自己的生活过成春日阳光般富有生气,孩子才有可能像鲜花那样灿烂。须知,母亲的焦虑是送给孩子的最差的礼物!
美国心理学家温迪·莫吉尔说:现在茶杯式的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的脆弱,轻碰即碎。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忧虑,如同直升飞机,随时空降在孩子身边,提供一切或化解一切问题,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于是,出现了许多“玻璃美人”“玻璃少年”。
青最后意识到:培养一个独立的、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100分的妈妈做不到这点,60分的妈妈其实就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