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有心 所以有效

2016-03-10顾敏洁

创新时代 2016年2期
关键词:共生体鲶鱼效应

顾敏洁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研究现代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几种心理效应对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启示进行一一探讨。

一、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的开端

所谓“首因效应”,就是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而影响对整个人或事物的认识,也叫“第一印象效应”。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等对初次印象的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影响,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的初步的、表面的印象,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的特点,但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可以扩散到对人的内心的认识和评价,能对以后的认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刚接触到新教师来说,如果他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学生就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从衣着打扮,到讲课内容、实验安排、时间分配、作业布置等,都要精心策划。

首因效应还启发我们物理教师:应做好每堂课的导入工作。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

二、鲶鱼效应─激发有效的竞争

捕捞后的沙丁鱼如果没有受到刺激,不久就会死去。聪明的渔民想到了,只要在每次捕鱼归来的途中,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让它们和沙丁鱼之间进行摩擦,使鱼们不停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给物理教学的启示是: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合适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环境中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任务”为“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作为有效“鲶鱼”的有很多,跟物理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用作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进入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例如,我将“滑轮”(苏教版《物理2》)教学过程设计为:①观看一段关于帮小明搬运木头上四楼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意识到实际问题的提出。②让学生利用桌上器材的滑轮、铁架台、细绳等探究提升重物问题,让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联系。③分组进行定滑轮,动滑轮使用性质的实验(包括猜想、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汇报总结),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④利用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力引申到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学生获得了将探究结论过渡到理论研究的体验。整个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并由此激起探究热情,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掌握各种物理知识的目标。

只有不断面对竞争,物理课堂才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和发动学生积极投身课堂知识学习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新授课上,笔者经常让几个能力一般、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来抛砖引玉,如帮老师来做演示实验,但又时有差错,个体的“中途介入”,既起带头作用,又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通过“鲶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沙丁鱼”们,打破沉闷的气氛,增强课堂活力,从而在物理课堂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三、空白效应─确保思考的时间

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空白效应”。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留下空白,致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这也是“空白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空白”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了他们的身心疲劳,避免了分心现象发生;从记忆原理看,“教学空白”可以使学生较少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更易记住学习的内容;从创造和想象原理看,留下“教学空白”更易使学生激起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可见,教学中留下“空白”益处多多。

“留白”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设计者精心设计,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并在点拨之后,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面思考的交叉点。然后以发问、激题等方式诱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左右贯通,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例如,在上《压强》这节课时,教师在讲到引出压强概念时类比速度,用提问后的适当停顿,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前后联系,新旧融合,积极地填补思维的空白点,进而踊跃发言。教师不可为了片面追求一气呵成的课堂效果,剥夺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导致他们仓促地回答,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四、共生效应─建立学习共生体

有这样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常常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共生效应”,利用学生间知识水平的高低和个性的差异,成立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成为学习的“共生体”。例如,笔者对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发现有些学生常常浮于表面,对许多应该通过自学就能够掌握的问题不去钻研;而一些优秀学生却学得很扎实,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共生体”。每个“共生体”由4人组成,其中1名优等生,1名差生,2名中等生,要求他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也就是说,只有全组成功才意味着个人成功。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自己要努力获得成功,而且还要关心帮助其他人成功。在“共生体”内,教师一方面要引导他们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引导各个“共生体”之间学习、竞争。这样,慢慢地一个个小“共生体”合成一个大“共生体”,这样,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实践一个阶段后,这些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通过各个主体的互相帮助,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要不断地改变。实践证明,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要巧用心理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这不仅使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进行积极的思维,而且使自身也能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教学。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必定会使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共生体鲶鱼效应
论马克思的“资本-技术”共生体思想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国色天香
懒马效应
以基地建设为引领,铸就行业“共生体”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让鲶鱼慌起来
Space X会是搅局“鲶鱼”?
陷 阱
水节霉共生体的化学控制小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