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红河州原生态小耳猪种资源的“保”与“用”
2016-03-10王学旺云南省河口县畜牧兽医局云南河口661300云南省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蒙自661100
杨 霞,王学旺(1.云南省河口县畜牧兽医局,云南 河口 661300;2.云南省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蒙自 661100)
加强红河州原生态小耳猪种资源的“保”与“用”
杨霞,王学旺
(1.云南省河口县畜牧兽医局,云南河口661300;2.云南省蒙自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红河州地处云南滇南边疆,拥有丰富的地方生态宝贵猪种资源,曾为云南省猪育种业提供了良好的遗传素材。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广泛开展,由于小耳猪种与引进猪种相比生产性能落后,其在红河州饲养纯种小耳猪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性能也有退化趋势,猪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多年来,没有对小耳猪品种实施本品种的选育,更重视杂交利用,为了保护小耳猪这一濒危灭种的宝贵资源,丰富我国家畜品种基因库的遗传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实现资源的价值和资源效益最大化,本文针对我州目前小耳猪资源的保护和应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小耳猪种生物资源;保种;利用;建议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边疆,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生态条件多样,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加之各民族聚居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习俗各异,形成了丰富的猪遗传资源。红河州小耳朵猪(俗名:冬瓜猪、油葫芦猪、细骨猪)属地方生态宝贵的猪种资源。,该品种列入了《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7)[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畜禽品种志》(1981)[2]以及省级、州级家畜家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具有较好耐湿热、耗料少、耐粗饲、适应性强、抗应激抗病力强、体型小、边长边肥、早熟易肥、膘厚皮骨系、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胆小、性野、味鲜而香、肥肉肥而不腻,由于放养的小耳猪富含脂肪酸,获得消费者青睐,属肉脂兼用型的地方品种。但长期以来由于无目的地引入外地优良猪种进行杂交改良,致使小耳猪处于快要灭绝状态,近亲交配促使品种退化的现象严重。据调查统计,产区存栏数由1980年的20多万头减少到2006的7.1352万头,由2009年的3多万头减少到现在的2.7万头。产区有小耳猪2.7万头。其中种公猪(未成年)612头,种母猪1.2万头,育肥猪1.5万头。随着对优质,抗病抗应激适应性的需求,随着猪育种逐步向平衡育种发展,随着生物多样性越来越重要,作为我省战略,如何加强优良特性基因资源的挖掘工作,恢复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地方猪资源的种群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自然生态原产区地理条件及分布概况
红河小耳朵猪主产于红河州境内的红河县(架七、乐恩、阿扎河)元阳县的(俄扎、黄草岭、沙拉托)金平县的(老集寨、老猛、顶青、勐拉)绿春县的(骑马坝、半坡、大水沟)等4个县13个乡的边疆山区,居住着哈尼、彝、苗、瑶、傣、汉等民族和苦聪人。主产区位于红河州境内的红河南岸。东与屏边、河口县相连,南与越南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江城、墨江接壤,还与玉溪地区的元江县毗邻,北和建水、石屏、个旧县(市)隔江相望。地处东径102°35′至103°24′,北纬22°44′至23°19′间。境内高山起伏,属于哀牢山系,红河结晶片岩带构造。
主产区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等粮食作物,盛产木薯、芭蕉芋、红薯等饲料作物,还盛产甘蔗、香蕉、菠萝等经济作物。产区群众有宰食猪仔的习惯,成年猪除鲜食外,还腌制腊肉。大部份群众饲养小耳朵猪主要自养自食,仅有少量出售,商品率较低。
2 品种生物学特性
由于主产区,具有广阔的森林植物资源,复杂的地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动植物种群繁多,自然资源丰富,野草繁茂,四季常绿,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小耳猪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和天然的放牧场所,使小耳猪体质健壮,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遗传性稳定具有较好耐湿热、早熟、母性好,使用寿命长,耗料少、耐粗饲、适应性强、抗应激抗病力强,边长边肥、早熟易肥、膘厚皮骨系、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胆小、性野、耐粗味鲜而香、肥肉肥而不腻,猪后腿及五花肉腌制成腊肉,猪血、骨头剁细制成当地民间的一种美味—骨头生。将幼年小耳猪(10~20 kg)作烤猪食用。任何体重均可利用,仔猪无腥味,在放养条件下,非外饱和脂肪酸53.22%[3,4]等优点。
3 品种来源及发展
红河小耳猪的来源及形成历史无确切资料考证。从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群猎野猪铜牌来看,野猪的形态与现代小耳猪相似。产区地处边疆,是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居区,解放前,交通闭塞、人口稀少,森林广布,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至今常有野猪出现。野猪除嘴筒较粗长、前驱较发达、后驱较紧实外,整体形貌与小耳猪极相似。故现在一般推测,小耳猪是由古代的野猪驯化后,经过各族人民长期采用仔母配或任其自然交配,长期高度近亲繁殖,使优良基因纯合固定,也使有害基因纯合得以暴露以利摒除,逐步形成了的地方品种高原地区特有的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种猪。
小耳猪通常饲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边疆各族群众一般自养自食,很少作为商品流动。
3.1群体规模数量变化
随着主产区社会、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畜牧养殖科学技术的宣传及推广力度加大,饲养生长快、周期短的外来优良品种逐渐引入产区,长期以来由于无目的地引入外地优良猪种进行杂交改良,生产性能也有退化趋势,其在红河州的纯种小耳猪的饲养数量大幅度下降,猪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据调查统计,产区存栏数由1980年的20多万头减少到2006 的7.1352万头,由2009年的3多万头减少到现在的2.7万头。产区有小耳猪2.7万头。其中种公猪(未成年)612头,种母猪1.2万头,育肥猪1.5万头。
3.2选育情况
红河小耳猪长期以来,均未经过科学系统选育。产区群众无饲养种公猪的习惯,一般采用仔母配后将公猪阉割不留种用,故公猪利用年限为2~3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母猪利用年限4~5年,最长可达10年以上。现无品种标准及产品商标情况。
3.3品种特征
小耳猪体躯短小,结构紧凑,体质健壮,毛色相对单一大部份全身均为黑毛,有光泽。体型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3.4繁殖性能
据调查,在农村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红河小耳猪性成熟较早。公猪1月龄左右就开始相互爬跨,3月龄即可配种受胎。母猪初情为2~3月龄,4月龄就可配种受胎。母猪发情周期20 d左右,持续2~5 d。据对701头母猪统计,妊娠期112~116 d。初产母猪窝产仔五六头,一般经产母猪窝产仔7~9头,最低产仔2头,最高产仔14头,死胎现象较普遍,窝产仔成活5~6头,仔猪多为自然断奶,一般两三月龄,山区长达3~5月龄,所以农户饲养的母猪一般是一年一胎,部分为两年三胎,一年两胎的极少。仔猪多为自然断奶,一般两三月龄,山区长达3~5月龄,初生个体平均重0.5 kg,平均初生窝重4.5 kg。90日龄断奶个体平均重5 kg,窝均重45 kg。母猪21天泌乳量为17~20 kg。断奶仔猪成活数5头左右,成活率85%以上。公猪利用年限短,一般配种后即阉割育肥。母猪一般3~5年,生产性能好的母猪可利用10年以上。
3.5肥育性能
山区牧场宽,多采用先“吊架子”后催肥的饲养方式,饲养期一年半至两年,体重可达80~100 kg。一般八九月龄,体重20~30 kg,时,开始在饲养中补充玉米面、糠麸、木薯、芭蕉芋等育肥,120天后体重可达60~90 kg,平均日增重300 g。坝区由于饲料条件优越,习惯用“一条龙”的饲养方法,断奶后一年左右屠宰,体重在60 kg,大型猪可达100 kg。
3.6饲养管理
红河小耳猪主要产在野生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野草繁茂,四季常绿,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小耳猪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地生存环境和天然的放牧场所,小耳猪觅食性强,耐粗饲。传统养殖方式为白天放养,任其自由觅食,早晚适当补喂煮熟的青粗饲料和少量玉米面等精料进行吊架子。一般在宰前3~4个月内加喂精料,大米、玉米、木薯、芭蕉芋、糠麸等能量饲料,快速催肥,饲料习惯熟喂。故小耳猪易肥、肉嫩味鲜而香、肥肉肥而不腻、脂肪多瘦肉少。
3.7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现状
长期以来,无目的计划的将外来品种猪(四川内江猪、荣昌、新淮、汉普夏、杜洛克等)不断引入了产区进行杂交改良,而小耳猪本品种保种和选育工作跟不上,对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据调查,目前产区未对该品种进行过生化或分子遗传测定,未提出保护和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登记制度,未经系统选优提纯,饲养管理粗放,近交早配,乱交乱配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猪群质量降低,品种混杂退化较为严重,致使产区小耳猪血源混杂,使纯种小耳猪饲养量逐年减少,资源流失。多数人只注意到了本外猪种在性状上的互补差异,却忽视了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使得多数杂交工作只利用了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而忽略了一般配合力,导致杂交利用效果不理想,杂种整齐度和性能不稳定,这是我州多年来
一直不间断的利用新引入的外来优良种猪与我州地方猪种进行杂交利用而杂交效果却停滞不前的根源。
4 讨论与建议
红河小耳猪是经过长期在优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红河州当地农民群众辛勤选育、自群繁殖和驯化培育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独存遗传资源,是一个古老的地方优良猪种,也是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之一[3]。由于小耳猪具有较好耐湿热、觅食性强,耐粗饲、、抗应激抗病力强,胆小、性野、体形虽小但饲养期短、周转快,但任何体重均可利用,仔猪无腥味,因此当地农民群众老人们祖祖辈辈常作为庆典和祭祀时用。小耳猪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特征,获得了红河州当地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消费者的青睐。长期以来由于无目的地引入外地优良猪种进行杂交改良,未提出保护和利用计划,未经系统选优提纯,饲养管理粗放,致使产区小耳猪血源混杂,其在红河州饲养纯种小耳猪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生产性能也有退化趋势,小型猪种已基本绝种,大、中型猪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小耳猪保种已成当务之急。因此建议,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把发展小耳猪资源产业作振兴农村经济的高度来重视,以红河小耳猪已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为契机,进行保护项目立项,全面系统的开展种质特性与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红河小耳猪资源的保护计划,为小耳猪的选育、选配、保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红河州由于主产区具有广阔的森林植物资源自然隔离条件较好,建议,国家投资建立小耳猪纯种繁育保护基地、保种场,建立“三群一网”繁育体系,建设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和人工受精网建设,进行本品种选育工作,加强对公猪的培育,严格选种选配,不断提高猪群质量。在当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建立品种群,逐步走向品种标准化,在保种的同时提高品种质量,提高母猪繁殖力,逐步使小耳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格局,使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通过资源保护、研究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国家、企业、农民共同努力,打造特色品牌,促进红河州家畜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畜牧业增效。
参考文献:
[1]黄启昆,王玉嵩,王守信,等.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211-213.
[2]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畜禽品种志[M].1981,1.
[3]杨婷,郑语,连林生.畜禽保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5-29.
[4]子俊松,子启文,连林生,等.原生态养殖版纳小耳猪肥育性能,胴体及肉质测定.养猪,2009(2):37.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9X(2015)02-0032-02
作者简介:杨霞(1986-)女,云南河口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