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草原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

2016-03-10李玉莲甘肃省敦煌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敦煌7362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护草原生态

李玉莲(甘肃省敦煌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敦煌736200)



加强草原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李玉莲
(甘肃省敦煌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草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搞好草原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对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繁荣地方经济,以至解决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和“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研究了造成敦煌市草原生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建设速度慢,植被不断退化状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管理对策。

关键词:草原;管理;保护;生态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总面积3.12万km2,耕地面积1.56 万hm2,占土地面积的0.5%,天然林面积9.28万hm2,占土地面积的2.97%,天然草原面积13.17万hm2,占土地面积的4.22%。天然草原属疏勒河中下游平原荒漠草地段,是走廊区积温最高,降水量最少,日照时数最为强烈,土地面积最广阔,自然植被最差,生态环境最为严酷的草地段。可利用草原面积为11.37万hm2,平均产草量鲜重2 460 kg/hm2,折可利用饲草1 000 kg/hm2,平均1.47 hm2可养1个羊单位。

1 保护天然草原的必要性

草原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搞好草原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对于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繁荣地方经济,以至解决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和“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1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草原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敦煌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4℃,年平均降水量39.9 mm,蒸发量2 486 mm,全年日照时数为3 246.7 h,年平均无霜期142 d。全市总面积3.12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 400 km2,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受北方极端干旱气候的控制,荒漠植被是天然草地的主体,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在天然草地类型中,产草量低,利用条件差的荒漠类草地面积为58 770.2 hm2,占44.62%,产草量较高,具有较好打草和放牧利用条件的低平地草甸33 971.87 hm2,占25.79%,其余30%的草地也是产草量较低的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化草原类型,其中温性草原化荒漠37 178.13 hm2,温性荒漠化草原1 802.67 hm2。低平地草甸是天然草地的精华所在。优势植被有红砂、白刺、珍珠猪毛菜、柽柳、盐爪爪、合头草、驼绒藜、甘草、灌木亚菊、赖草、芦苇等。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加上重利用轻管护,超载过牧,滥采乱挖等不合理利用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日益加剧,鼠虫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日益严重,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之一。

1.2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敦煌市高度重视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补奖等草原保护项目,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草原承包、牧草良种补贴、棚圈养畜、人工种草等措施,使退化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尽管近年来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草畜矛盾,草原生产能力总体偏低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没有提高,保护和建设草原,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3超载过牧,草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长期以来,受农畜产品绝对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的影响,强调草原的生产功能,忽视草原的生态功能,由此造成草原长期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持续失衡,这是导致草原生态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敦煌市在人口增长及发展生产的同时,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日益突出,全市理论载畜能力为8.9万羊单位,实际载畜18.43万羊单位,是理论载畜量的207.07%。长期超载过牧,盲目发展牲畜,搞掠夺式经营,致使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草原质量和生产力不断下降。尤其在近湖草场,载畜量过大,强牧、过牧严重,草原植被缺乏休养时间,再生能力下降,造成草原退化沙化。草地退化直接导致草地上的动物区系种群陷入危机,有益昆虫和害鼠害虫天敌减少,鼠虫害泛滥,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牧区经济及草原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4粗放经营,草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长期以来,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养畜,有的地方牧民仍过着逐草而牧,随水而居的游牧生活。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牲畜数量,天然草原仍处于粗放式管理,这不仅效益低下,而且严重破坏了草原资源。长期不合理开采草原水资源,致使境内河流径流量减少,小溪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干旱缺水草场增加,下游湖泊干涸,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加剧,草地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降低,草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弱,绿洲草原及周边外围植被不断消失,水土流失严重,扬沙天气频繁,沙尘暴肆虐,草原不断退化,沙尘暴、荒漠化等危害日益加剧。荒漠半荒漠草地植被的覆盖度在逐年下降,走廊北部沙丘每年向南推移2~3 m。如果草地生态逆向演替的趋势不能有效遏止,沙漠向南侵袭,越过本已十分脆弱的草地生态屏障,将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加剧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1.5认识不足,保护建设草原缺乏责任意识

天然草原处于偏远地带,文化、经济相对落后。草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牧民群众只追求草原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缺乏保护和建设草原的责任意识。违背自然规律,任意开垦荒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敦煌开垦草场近万顷,草原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一定面积的草原沙化。80年代以前,由于缺燃料,大量的草原野生灌木、半灌木,如红柳、梧桐等植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90年代以后,随着中草药价格上涨,甘草遭到大量盗挖,仅1993年12月前后的一个多月的“甘草大战”,盗挖甘草达40万kg,直接、间接破坏草原1.33万hm2之多,造成草原严重退化。

1.6责权不清,草原承包进程还不平衡

草原承包工作已历时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承包工作还不彻底,部分放牧时间短、面积分散的草原和半农半牧区草原还没有完全实行草原承包经营,已经实行承包经营的草原其利用方式还存在混牧、共用、界限不明确、承包经营权不明晰等问题,到户经营很难落实;草原、草地所有权、使用权长期不固定,管、建、用不统一,责、权、利不清,难以进行科学管理,草原纠纷时有发生。对远湖区草原利用不够,致使远湖区草原牧草植被复杂,植株高,常年枯鲜草伴生,人为或天然火灾时有发生,浪费了优良牧草。

1.7监管不力,依法治草有待稳步推进

ROC曲线提示患者血磷水平与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存活率间的关系,提示血磷水平越低,存活率越低,二者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系(P=0.006),预测患者医院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655,当血磷为0.67 mmol/L时预测患者的医院存活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50.0%(见图2)。

草原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制建设不配套,管理职责不明确。自1985年以来,国家颁布了《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省地相继制定了《草原法》实施细则、办法等配套性地方法规,而敦煌市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草原管理机构设备简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经费短缺,对天然草原的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的监督力度不够,偷牧、盗牧现象时有发生。工矿建设中,任意破坏草原植被,在草原上随意堆放盐、碱矿产品,任意在草原上开辟道路,造成草原盐碱化的现象时常发生。

1.8投入不足,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对草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利用,轻保护,多索取,少投入的现象非常突出,草原投入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草原保护建设的需要,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和保护建设草原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草地改良与科研所需经费未纳入地方财政计划,向草原索取的多,投入的少,平均每公顷草原的投入不到0.45元。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有所增加,但由于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太多,投资总量仍然严重不足。草原地区水利、交通、通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难以适应草原保护建设及牧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草原保护措施和策略

2.1加强宣传提高草原保护意识

各级组织要提高对草原管理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搞好草原管理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都认识到草原资源在富国强民的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地位,改变那种轻视草原、歧视草原甚至把草原当做包袱的错误观念的偏见。通过宣传教育,确认草原资源价值,树立草原有偿使用、破坏有罪的经济观念和法律观念,唤起人们保护、建设、合理利用草原的意识。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面,除进行常规的、正面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外,更加重视把保护与破坏草原生态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草原管理与建设由单纯的部门行为、地方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和全社会的行为。

2.2建立健全草原管理规章制度

2.3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和体系建设

敦煌市的草原管理机构成立不久,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各个方面的基础还都比较薄弱,亟须加强。一方面要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政治素质、要学法、懂法,提高法律修养和法制观念,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提高办案水平。同时还要加强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政纪法纪教育,坚持秉公执法,维护群众合法利益。通过队伍自身建设,把草原执法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强、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队伍,成为真正的“草原卫士”。草原管理机关和执法人员,既要学会办案本领,坚持依法办事,又要学会应诉本领,坚持依法进行复议和应诉,只有这样,才能使草原执法队伍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要加强草原执法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这支队伍所需经费、交通、通讯、装备等设施,改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完善承包制度,明晰草原责权范围

草原的使用与土地的使用一样,要实行划片承包,保持相对稳定,长期不变,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建设”的原则,实行草原有偿使用和草原管理分区承包责任制,确定草原使用权的落实、转移、转让、出让等规范化进行程序。经确定、认可的草原使用要明确植被保护、草原病虫害防治、草原火灾等责任,杜绝未经批准在草原上乱设矿点、滥挖植被、抢牧、强牧等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发生。

2.5治理退化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棚圈建设等配套措施,对沙化草原进行治理,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草原生产能力。通过围栏建设,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管理措施,对退化草原进行保护和治理;种植沙生、旱生、超旱生植物,治理风沙源草原,对退化严重草原开展补播改良;建设人工饲草料地,增加饲草料,建立适合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种植的小区域牧草种子基地,提高良种的供应能力;建设舍饲暖棚,提倡舍饲圈养,配合禁牧休牧措施的实施;继续开展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草原生态动态监测,开展适合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草原生产发展需求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等科技支撑项目。

2.6加大投入,科学保护建设利用草原资源

对草原普遍实行划片建设,逐年形成“草库伦”,对强对过牧的草原实行围栏保护,在近湖草场积极开展草原建设科研及示范推广,逐步进行人工草场的建设。对远湖草场要改善交通、通讯条件。合理布局载畜量,逐步开发未使用的草原。加强草原水利设施建设,按照国家、集体、个体经营户三配套的办法,改善草原水利条件,建设草原灌溉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逐年形成一批井灌、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干旱草原缺水的问题。改良牧草品种,清除病毒杂草,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草原病虫害,建立草原生物防控体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编辑:高真贞)

中图分类号:S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99X(2016)05- 0085- 03

作者简介:李玉莲(1962-),女,甘肃敦煌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保护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可可托海的草原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