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母猪场后备母猪以提高其生产力及寿命
2016-03-10蒂莫西萨弗兰斯基博士密苏里大学
蒂莫西•萨弗兰斯基博士(密苏里大学)
管理母猪场后备母猪以提高其生产力及寿命
蒂莫西•萨弗兰斯基博士(密苏里大学)
编者按:
2016年1月8~9日,由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同北京六马科技集团合办,三生药业、播恩集团、天猪集团赞助的首届“养猪繁殖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通过精液生产和人工授精(AI)把握品种改良的机会”这一主题展开,涵盖“公猪站管理”以及“母猪场管理”栏目,邀请了唐纳德•莱维斯博士、蒂莫西•乔恩•萨弗兰斯基博士和罗伯特•诺克斯博士三位业内的国际权威专家作为会议的演讲嘉宾,同时还邀请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刘爱民博士和新希望六和集团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博士作为现场翻译同300余业内精英热切交流。编辑部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对大会内容进行整理,并分二期刊登,以馈读者。
回顾美国猪肉生产力的变化,1930~2006年间,美国每年生产的猪肉重量显著增加,窝产活仔数也明显提高,2006~2015年之间窝产数只在2014年因流行性腹泻的暴发造成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居高不下。50 %后备母猪和每年2.5窝数的结果代表着总窝数的20 %,这意味着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后备母猪的需求与经产母猪不一样,即便是母猪分娩与经产母猪也不一样,它们仍在生产,但食欲较低。而猪场最大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繁殖效率/产出,后备母猪等于上市猪品种的一半,因此要特别关注后备母猪的管理。因为后备母猪还在生长,而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低,环境影响大,所以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以提高母猪群的环境水平。后备母猪应该以效率高、利用年限长为目标。考核的指标应该为窝产活仔数,更重要的是断奶仔猪数。美国的母猪群年更新率在50 %,但当今的目标应该低于这个目标,并保持断奶仔猪数,故要减少被动淘汰。后备母猪的成本、动物引进疾病风险、多胎母猪性能优势、胎次间初乳差异、动物福利等是注重后备母猪减少更新率的根本因素。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长寿基因很难遗传,导致育种年限的延长存在难度。首先长寿基因受多种性状综合调控,且多数性状遗传力不高,因此母猪利用率延长存在较大难度。同时,性状选择时仅通过母猪群测量的指标,在纯种猪群中测量不多,性状测量时间靠后,无法提前预知。另外基因型对环境以及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所知较少。关于性状的科研文献也较少,从仅有文献得知母猪育种年限的遗传性状非常低。遗传稳定性与生理性状相关,其与背膘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背膘厚度越厚的母猪使用年限越长。平均日增重和胎次的关系则不大,瘦肉型母猪产高胎次的比例也较少。
1 美国商品猪群存在的问题
商品母猪场,通常在发情期诱导,出现初情当日则配种,如果没有发情则继续诱导。一般母猪体重在135 kg(或200 d)左右即可配种。在研究发情对留群至首胎的后备母猪数的影响时发现,早期发情要优于晚期发情。繁殖性能好的母猪淘汰率低,长期发情的母猪更不容易淘汰。因此,生长慢并且很肥的母猪可以作为生产用。虽然背膘厚度显著影响后备母猪的寿命,然而一旦母猪达到一定体重后,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繁殖寿命受初情期日龄及能量摄入量影响,初情越早繁殖寿命越长。G31E AVPR1A基因型对母猪头两胎窝产仔猪成功率有积极影响。基因组学的研究的确是有效方法,且母猪一生的生产力和即时繁殖可能与几种基因有关系,但我们并不确定有何关系。母猪品种间的确存在差异,同时任何繁殖性状的选择都可能影响母猪的繁殖年限。MAS/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很有前途,应避免选择过度的瘦肉型母猪,淘汰肢体异常的母猪。
2 母猪选择标准
选择后备母猪时,往往会发现一些母猪肩膀太靠前,脊柱拱起太高,臀部太陡及尾部太低,角度过大,髋及后膝关节和跗关节在一条直线上,膝盖经常弯曲,这些母猪不建议选择。体况好的母猪,可观察前后脚和腿骨结构,寻找均等尺寸脚趾,每边至少有6个分隔均匀、生长良好的乳头,生殖道的唯一可见部分应避免极小的(子宫小)或向上翘的外阴(数据表明,这会增加感染)。
后备母猪库的初步建立标准:在断奶时,保留250 %;保育后,保留200 %;将150 %放入后备母猪库。
3 后备培育舍的管理
后备母猪培育舍专用于后备母猪,包括员工、设备,要与母猪舍拥有良好的协调。断奶后就应开始区别后备母猪,越早开始越好,直到母猪初情结束(发情不配种HNS),或第一窝断奶和重新配种,就不再作为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培育舍管理目标为将后备母猪培育成成功的母猪,以发情数目/配种、最大使用年限为目标。并从免疫和生理两个方面做准备,首先免疫准备(无法承受本地流行病原体群),应至少隔离60 d观察猪健康状况,并接种疫苗,驯化30 d(反饲、淘汰),具体措施应同猪场兽医专家进行交流。主要程序为接受后备母猪后的14 d~21 d开始第一次接触猪群(生物反馈),45 d~60 d时第二次接触(在猪群中自然接触),如无问题即可进入猪群。
其次是生理准备,应首先改变想法,其一后备母猪不是商品猪,其二它不是一头经产母猪,所以饲喂和猪舍都应单独安排,且需要进行初情刺激。
后备母猪的发情期诱导的影响因素有遗传、接触公猪、交通、营养、季节性、温度、光照、猪舍、猪群关系、外源激素等。不同品系的母猪发情期不同,体型大的母猪初情期一般较晚。具体初情期诱导时间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接触公猪时,要特别注意唾液腺这类外激素,效果更好。后备母猪接触公猪是初情期诱导的重要方式,一定要使用成年公猪(10个月以上),通过限位栏接触公猪,但更好的是直接身体接触。从160 d~165 d开始,每天至少直接身体接触15 min。
另外后备母猪的营养及饲喂也至关重要,要咨询种猪供应商的喂养意见,标准育肥料不要使用到配种阶段,后备母猪料的使用体重不超过73 kg,其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磷以及较低的氨基酸。100 kg~120 kg的母猪限饲前不用控制肥胖,在功能上通过纤维限制营养摄入,且在配种2~3周前冲洗进料以增加排卵率。
后备母猪舍的一栏不应少于3头或多于50头,每一栏5头~15头最佳,20头~25头也可以,且可操作性更强。后备母猪群在配种前不要放入限位栏。发现发情期立马送去限位栏的效果较好。
因此,后备母猪培育时,其在出生或之前就应该区别于生长育肥猪,有更多的留种数,大约到75 kg时就需要选择后备母猪,且确保驯化达到母猪猪群健康状况。尽快选择公猪作为初情诱导,越早越好,并在第二次发情时配种。□□
原题名:Managing replacement gilts at the sow farm to improve sow lifetime productivity and longevity(英文)
中图分类号:S8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3-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