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技术

2016-03-10韦永祥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2期
关键词:耳病圆环病原体

韦永祥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沙子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镇宁 561203)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技术

韦永祥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沙子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镇宁 561203)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养猪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生猪及其产品流通日益频繁,但由于疫病防控力度不足,使得许多已经根除的猪传染病在某些地区又存在复发的趋势,传统的老病与新病并发流行,给养猪场(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此背景下,首先分析了当前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其次对猪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供参考。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技术措施

1 当前猪传染病流行特点

1.1 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就当前情况来看,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猪群疫病流行主要形式与特点。由单一的病原引发的疫病较少见,两种及以上的病原,甚至是多种病原共同引发疫病已成为较为常见的现象。病原主要涉及病毒、细菌与寄生虫等。临床上常见的有蓝耳病与猪瘟、蓝耳病与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1]。此外,还常常继发感染链球菌病、猪肺疫等,大多呈现为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状况,大大增加了诊断与防控工作的难度。依据相关报道可知,在猪疫病检疫过程中,蓝耳病加圆环病毒占54.4%、蓝耳病加伪狂犬病占10.5%、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4%、蓝耳病加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0.5%。

1.2 免疫抑制性疫病广泛存在

免疫抑制性疫病主要包括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主要作用于猪体的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从而对其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较大的损害,抑制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紊乱问题,最终导致猪体对各种病原体高度易感,极容易引发多种疫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这是当前猪群中较为常见的并且是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应当重点防控。

1.3 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

在猪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体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变换、高度免疫接种与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某些病原体的毒力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其中有些毒力会不断变强,而有些毒力则会越来越弱,从而形成新的变异毒株与新的血清型。例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圆环病毒变异毒株,均会导致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的仔猪发病率40%~80%;育肥猪30%,死亡率30%~80%;母猪流产率高达50%,死亡率10%~30%。

2 猪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2.1 做好卫生和环境消毒

做好进门消毒作业。所有猪场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专人执行消毒工作。每3~5 d更换1次消毒水,消毒药可选用烧碱、菌毒净,百毒灭等,消毒药不可长期使用一种,需定期更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进猪舍之前也要换上工作服。

做好全场环境卫生。传染病病原的抵抗力较强,受污染场地中的传染病病原难以彻底消灭,这就要求定期对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扫与消毒,以有效减少或消除场区致病原,这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手段。

加强投入品卫生管理。加强投入品的管理,不饲喂劣质、变质饲料,确保饮水卫生,坚持每天定时打扫冲洗猪舍,并且认真清洗饲料槽。

定期消灭蚊、蝇、鼠,减少传播媒介,根据蚊、蝇、鼠的活动季节,定期投药。在夏秋季节,猪舍还需要装上防蚊、蝇纱网,以减少疫病的传播机会。

2.2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通常情况下,猪舍温度直接影响着猪只的活动、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及其身体健康,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均会对猪只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在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冬季,应做好保暖工作,以保证猪舍温度的相对恒定。温度的要求较严格,湿度可适当放缓,但在某些极端天气情况下,极有可能对猪只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

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猪只粪便排泄较多,往往会增大猪舍内潮湿和有害气体浓度,不仅影响猪只生长,还会为病原繁殖提供条件,这就要求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良好。

合理的密度。密度与猪只的生长发育、健康存在紧密的关联,为了确保猪舍内清洁卫生和良好空气,应根据生猪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养密度。

2.3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预防免疫工作

为了妥善解决药物防治引发的耐药性与药物残留问题,应做好免疫接种操作,这是最有效的一种预防技术措施。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重视以下事项: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确定初免时间。仔猪的母源抗体往往只能够维持一定时间,因此在实践中,应通过监测母源抗体确定合理的初免时间。

选择理想的疫苗。要想确定初免时间,需预先订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以避免免疫失败情况的发生。

选择适时免疫。根据猪只易感日龄、疫病高发季节以及猪只对抗原的敏感程度,不同时间内免疫效果也有所不同,结合监测结果,选择适时免疫,产生抗体的效价就越高,保护率就越高。

减少应激反应。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反应,接种前后3~5 d,为了缓解、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VC等抗应激剂。

2.4 传染病的治疗

在猪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四不治”原则,即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无法治愈的病猪不治、种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此外,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使用高免血清、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加强猪只的护理,坚持早确诊、早治疗,坚持在隔离和封锁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并且严格执行消毒等防疫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养猪业中的疫病比较严重,混合感染情况十分严峻。在猪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应在详细分析主要原因与病症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且还做好精细的饲养管理工作,积极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防疫程序与措施,合理使用疫苗、药物、添加剂等,以确保猪群的健康生长。

[1]康小春.当前规模猪场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J].畜禽业,2011,(7).

(编辑:张淑凤)

S858.28

B

1006-799X(2016)22-0072-02

韦永祥(1966-),男,贵州镇宁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耳病圆环病原体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