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

2016-03-10利顺欣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次序基础理论中医学

利顺欣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

利顺欣

目的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方法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兴趣,树立专业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认识中医思维特点,变疑难为容易;取象比类,变抽象为具体;发散思维,变艰涩难懂为通俗易懂;创设机会,互换角色,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锻炼提高综合素养。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只要恰当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和主干课,对于学生学好后续中医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好这门课就显得尤其重要。但这门课程历来又是教师公认不好教、学生公认不好学的一门课[1],如何更好地教好《中基》、让学生尽可能更好地学好《中基》,笔者在多年的《中基》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分享点滴体会如下,以期与同道商榷。

1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兴趣,树立专业思想

一般来说,每一门课程的绪论部分内容都是很概括的、很难讲、很枯燥的,而绪论这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2]。

在上《中基》的第一堂课时,笔者在介绍绪论内容之前,先通过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中医的认识、对中西医优缺点的认识,导入典型的案例,让学生看到中医的卓越疗效、巨大优势和前景,先入为主地激发学生对中医学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和热情。如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起死回生的案例、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患“股骨头坏死”的案例。同时介绍中医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多的被接受和认可的现状,然后再通过绪论中对中医学的学术成就、学术优势与特色的介绍,中医学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对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等内容的介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4],坚定学好中医的信念,激励学生坚信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立志在不远的将来,都能成就一代名医、造福一方百姓。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主体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若能充分发挥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充分地融为一体,对于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时注重主体的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在讲五行相生时,首先引导学生自己从字面分析理解五行相生的含义,学生通过字面分析理解了五行相生的大致含义后,提醒学生注意对“相”字的理解,由此引出五行相生的次序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五行相生的次序如何、为什么五行相生是这样的次序,引导学生通过五材的木材燃烧产生火、物质燃烧后化为灰烬(土)、矿石(土)冶炼产生金属、金属熔化成液态(水--加以解释)、有了水的滋养树木才能生长来总结和理解五行相生的次序。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问题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掌握,整个“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章公认的《中基》中最难的内容也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认识中医思维特点,变疑难为容易

如在讲症、证、病这三个概念时,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把握这三者的准确内涵,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感冒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症、证、病的概念自己思考并说出哪是症、哪是证、哪是病,这样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讲“思虑伤心脾”时,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人若有心事或用脑过度时会出现“吃不好、睡不香”的现象加以理解:“吃不好”是伤脾所致、“睡不香”是伤心所致,故“思虑伤心脾”。舌上生疮,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分析,因为心开窍于舌,首先考虑是心火旺盛所致,故治疗方法就应考虑清泄心火。经络一章中,十二经的流注次序是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在介绍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十二经的走向和分布规律来思考、分析、推理出十二经的流注次序,即可变难为易,比较轻松地掌握了。

4 取象比类,变抽象为具体

如在自然界,空气流动才能产生风,故“风性善行”;风可以使树木等物体摇动,故“风性主动”,风邪为病可见眩晕、震颤、抽搐甚至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在自然界,如果河流中水过少便无法正常流动,取象比类,故人体血液正常循行所必备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血液充盈”;物质燃烧时会产生热和光亮,而且热气和火焰都是向上升腾的,故五行的火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的特性。

5 发散思维,变艰涩难懂为通俗易懂

某些知识点,按一般的思路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发散思维,改变一下思维的途径,便可变艰涩难懂为通俗易懂。如“湿性重浊”和“湿性黏滞”,湿是弥散状态的水,如果从水本身来理解是很难解释的,换个思路思考,如果没有水的话会不会有浑浊现象呢?土或面在没有被水打湿的时候是不黏的,也很容易流动,但被水打湿即很黏腻,而且也不容易流动了,故说湿性重浊,湿性黏腻停滞。

6 创设机会,互换角色,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5]。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每学期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至少安排一次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上台讲解,再互相讨论,最后老师分别点评并全面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知识的综合、提炼能力,另外,还锻炼了学生的胆略、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运用中医学的专业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质。

[1]宋琳,谢宁,刘华生,等.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835.

[2]胡艳华.《中医基础学》绪论课堂教学的构思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2):78.

[3]魏素芳.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浅议[J].国医论坛,2009,24(9):46.

[4]简鹏.《中医基础理论》课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73.

[5]何军强,厚纪东.《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J].国医论坛,2014,29(6):59.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南阳 47306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71

1003-8914(2016)-03-0439-02

(本文校对:王世勋2015-03-09)

猜你喜欢

次序基础理论中医学
Archimedean copula刻画的尺度比例失效率模型的极小次序统计量的随机序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生日谜题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放假一年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