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验方镇痛汤治疗原发性偏头痛30例

2016-03-10蔺通通蔺延涛徐向青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羌活川芎先兆

蔺通通 蔺延涛 徐向青



验方镇痛汤治疗原发性偏头痛30例

蔺通通1蔺延涛2徐向青3

目的观察验方镇痛汤治疗原发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原发性偏头痛患者给予镇痛汤加减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月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治愈率80.00%。结论验方镇痛汤治疗原发性偏头痛疗效显著,而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承受,得到患者的认可。

原发性头痛;偏头痛;镇痛汤;临床观察

偏头痛是一种良性发作性单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位觉先兆,多见于女性。其临床特征是头部一侧和(或)两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其诱因多为疲劳、情绪紧张等,多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1]。现代学者对偏头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14.6%[2],因其发作不定期,且无明显诱因,所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徐向青教授运用验方镇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其疗效概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偏头痛患者均为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发病到就诊时间在14天以内,最短病程1天,最长14天。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其中18~30岁16例,30~50岁11例,50以上3例。

1.2纳入标准

1.2.1偏头痛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协会(1988)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符合下述至少两项,发作至少5次以上。1)每次发作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2)具有以下至少2项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至重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④上楼或其他类似日常活动使之加重。3)发作期间至少有下列1项:①恶心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2)有先兆的(典型)偏头痛,下述两项至少有2次发作。1)具有以下至少3项特征:①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表现局灶性大脑皮质和(或)脑干功能障碍;②至少有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持续4分钟以上;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③先兆症状持续时间小于60分钟,但有一个以上先兆症状时,持续时间相应延长;④头痛发生在先兆后,间隔小于60分钟(头痛可与先兆症状同时发生)。2)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无器质性及其他系统代谢性疾病证据,或经相关检查已排除;或虽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偏头痛初次发作与该病无密切关系。

1.2.2中医辨证要点(1)头昏胀痛,一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大便不畅;(2)舌红苔黄,脉弦数。

1.3排除标准(1)有颅内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2)有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内环境紊乱以及滥用精神活性药物等;(3)未能按时或坚持服药者。

1.4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基础方:川芎、羌活、防风、细辛、白芷、当归、石决明、炒蒺藜、焦栀子、龙胆草、菊花、薄荷。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当增减药物,如患者为巅顶痛可加吴茱萸、藁本,偏左或偏右侧痛加柴胡、黄芩,前额痛加葛根、知母,后枕部痛加蔓荆子、羌活等。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疗程,3月后评定疗效。

1.5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头痛发作;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消失,1个月内未再次发作;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次数也无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全部观察时间为3个月,其中治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无效原因:未坚持服用中药)。治愈率80.00%,总有效率96.7%。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的偏头痛可引起四肢瘫痪,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功能性致残疾病的范畴。在中医学中,头痛一证首载于《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称之为“首风”“脑风”。历代医家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都有阐述,形成了诸多理论。如《素问》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丹溪心法》谓:“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圣济总录》曰:“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症因脉治》指出:“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风冷所吹,遇风冷则发”。徐教授基于以上理论,加之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偏头痛的病因虽多,但与肝经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故以祛风活血、清肝泻火为治则,自拟镇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方中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神农本草经》谓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珍珠囊》谓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神农本草经》曰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神农本草经》谓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其中羌活主入太阳经,川芎入少阳经,细辛入少阴经,白芷入阳明经,诸药通行各经,俱为君药。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故加当归活血通络,且川芎辛温香窜,当归性柔而润,川芎以行气为主,当归以养血为要,两药合用,气血兼顾,增强散瘀止痛之力。《素问·太阴阳明论》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而肝为风木之脏,故加石决明平肝潜阳,白蒺藜平肝疏肝。三药制君药之短而展君药之长,共为臣药。焦栀子、龙胆草清泻肝火,菊花、薄荷疏散风热,共为佐使。总观方中集诸辛散疏风之药于一方,并少佐苦寒沉降之品,既使巅顶风邪从上而解,又无升散太过之弊,共奏祛风活血、清肝泻火之功,风气得疏,火气得泄,而头痛自止。

[1]桑滨生,杨海丰,余海洋,等.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回顾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8):675-679.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

[3]王海燕.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159.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2009级(济南 250014);2.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卫生院(德州 2512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24

1003-8914(2016)-03-0351-02

(本文校对:杨军2014-12-26)

猜你喜欢

羌活川芎先兆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先兆流产,别害怕
羌活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