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2016-03-10

光明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肾络学术思想通络

何 泽



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何泽

南征教授,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读经典,做临床,以继承为特色,为创新而继承。坚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消渴病(糖尿病)临证中突出气血津液辨证,重视经络辨证,综合辨证。提出消渴病病位散膏新说;糖尿病肾病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新理论。临证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散膏;重视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擅用对药、虫类药。

南征;消渴病;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南征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名医。早年师承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临床50余年,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成果颇丰。在学术上坚持以继承为特色,发展为中心,创新为重点。崇尚经典学派,与时俱进,提倡中医整体恒动观,突出辨证论治特色,中西医综合诊治。擅治消渴病(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师承南征教授20年,现作为南征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主要成员,今浅谈吾师治疗消渴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与同道共享、交流。

1 学术思想

1.1读经典,做临床,贵在继承创新南师倡导“读经典,跟明师,多临床,做明医”, 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与运用。正如其所言[1]:“吾行医……,以《内经》为依据,《伤寒》《温病》《金匮》为根本,《本草》《汤头》《脉学》为基础,‘望、闻、问、切’、‘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为手段,对常见多发疑难病证,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突出特色……。”同时强调师古不泥古,为创新而继承,振兴、发展中医。

1.2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强调中医思维南师认为单独强调辨证是片面的,应先审病因,做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即《黄帝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同时强调直觉体悟、取类比象的中医形象思维在辨证中的重要性。若只单纯辨证,不关注病因,就开方下药,将会陷入一味用药而不求溯源、无的放矢的境地。如治疗消渴病,仅辨识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情志、体质、饮食、寒温失度及食复、劳复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3中西医综合,中西互参,坚持衷中参西南师诊治消渴病,既辨中医之证,又辨西医之病,既重视宏观临床表现,又不忽略微观病理变化,以防延误疾病诊治。如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仅有消渴症状,一般缺乏肾脏损害的典型症状。这时,如辨证为气阴两虚而采用相应治法,则往往效果欠佳。但如果能结合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这一微观病理改变,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则能既缓解症状,又能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又如在糖尿病早期常“无症可辨”,仅血糖轻度升高,南师正本清源,并不局限于降糖,选方用药重在健脾气、养肾阴,并参照现代药理研究,中西兼顾。

1.4谨守病机,执简驭繁,突出气血津液辨证消渴病的产生与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脏腑阴阳气机逆乱密切相关,南师辨证析理多以气血津液、阴阳辨证为纲。南师认为[2]“消渴之疾,初起常以阴虚燥热为主,阴愈虚则燥愈盛,燥愈盛则阴愈虚;病程只要稍长,就应充分重视气虚、血瘀的存在。阴虚,津血不能载气则气耗,同时,燥热不但伤阴而且耗气,即‘壮火食气’而成气阴两虚。另一方面,阴虚内热、津亏血少,不能载血畅行;或阴虚燥热,煎熬营血;及气虚无力运血,都可形成血瘀不活。而血瘀一成,或阻滞气机,或瘀而化热,更伤已虚之气阴,从而形成气阴两虚,血瘀不活的病理。”南师临床时,擅于抓住消渴气血病变的本质,重点关注“阴虚、燥热、气虚、气滞、血瘀、津枯、痰湿、阳虚、毒邪、络病”等病理变化。并根据消渴不同发展阶段,辨证为阴虚燥热(挟瘀)、气阴两虚(挟瘀)、阴阳两虚(挟瘀)三种证候。

1.5重视经络辨证,综合辨证,拓展临床思路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南师呼吁消渴病不仅要注意脏腑气血津液,还须关注经络在本病发生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应重视经络辨证在消渴病中的运用,并倡导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辨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另辟蹊径,有的放矢,有利于开拓出新思路、新方法。如通过舌下络脉粗细、色泽可提示消渴病血瘀的存在与否。又如在治疗消渴肾病时,基于《灵枢·经脉》所言:“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常加用解毒利咽之药,保护咽喉,下病上治,皆因咽喉上通口鼻,下联肺脏,络属肾脉。

1.6治病求本,标本同治,注重固护散膏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针对消渴病及并病的病理特点,南师确立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大法。如治疗消渴病并证时,时医常从并病治起,忽略消渴本身。南师告诫,不可忽视对消渴本病的治疗,必须重视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禀赋不足的事实, 在治疗时注重脾胃、散膏的固护,标本兼顾,充分考虑消渴本病特点。

1.7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张综合治疗南师一贯重视摄生养慎,防微杜渐[3],“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出在消渴未成之时,可从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劳逸适度,增强体质防止体内生毒;消渴已成之时可调节气血、阴阳,防止毒邪致并病;消渴并病已成应解毒通络,清除毒邪的主张。南师综合治疗消渴病,重视情志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太极拳、五禽戏等养身调心的传统锻炼方法的综合运用。

1.8内外合治,因势利导,提高临证疗效內治之法即外治之法,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南师常配合应用足浴法、外敷法、熏洗法、灌肠法等治疗消渴并病。如治疗消渴周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足病(糖尿病足)未溃破时,多选用化瘀通络止痛之中药如牛膝、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桂枝、鸡血藤、土茯苓、大黄等药水煎浴足。消渴足病肢体溃破用鸡蛋黄油外敷患处。消渴合并眩晕选用附子、牛膝、车前子、吴茱萸等水煎浴足,引火归元,上病下治。消渴合并热淋,治疗常配用清热解毒,祛风杀虫止痒的药物外用熏洗,对于反复发作者,擅用雄黄5 g入外洗剂中。消渴合并水毒症(尿毒症)时取大黄、厚朴、枳实、牡蛎、黄芪、金银花等水煎取汁,保留灌肠以通腑排毒,祛瘀泄浊。

1.9继承总结,融会新知,提出新说南师学验俱丰,其学术思想根源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学术思想,深得其传。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学习、系统整理、总结、研究国医大师任继学学术思想,并加以提炼升华。目前虽年逾古稀,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如近年来主编了《国医大师任继学》《任继学用药心得十讲》《任继学医学全集》等著作,为其独特的消渴病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1消渴病病位散膏说传统观点认为消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难经·四十二难》说:“脾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清·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萃为脾之附脏。”,萃即胰,亦称散膏。在此基础上,南师结合临床实践,推崇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散膏,今胰脏”为消渴病病位的理论。进一步指出[2],消渴之病位,以散膏为核心,波及五脏、胃及三焦,尤以肺、胃、肾为主。若燥热损伤散膏,浸蚀三焦,气血津液代谢失调,气化升降出入不利,进而藏真受伤,喜患消渴。

1.9.2提出糖尿病肾病中医“消渴肾病”新病名中医古籍中并无与糖尿病肾病相对应的病名记载。南师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经过大量文献研究,根据《圣济总录》中对“消肾”阐述,如“消肾,小便白浊如凝脂,形体羸弱”,“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等,认为本病中医命名应为“消渴肾病”,这对本病病名中医溯源的认识有重要意义。“消渴肾病”病名最终由201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理委员会公布,并正式收入到《中医药学名词》一书中。

1.9.3消渴肾病“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新说南师在临床诊治消渴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见解。探寻其学术思想轨迹,早在1999年,在指导博士生课题过程中,就开始关注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机理研究[4]。结合古今相关文献的学习,提出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而从解毒通络入手,能更好的提高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科研效果。并于2001年首次系统阐述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病机假说[5]“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邪阻肾络, 郁久蕴毒, 深滞于浮络、孙络、缠络, 致肾元亏虚,肾之体用俱病是糖尿病肾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毒、虚并存,正邪交争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此后南师不断完善、临床上反复验证,科研上积极寻找现代医学证据,该学说日臻完善,并于2012年厚积薄发,提出消渴肾病诊治新论[6],“消渴日久不愈,散膏损伤,升降出入不行,输布水精失调,布散脂膏失常,三焦气化受阻,脂膏堆积,痰浊、湿热、瘀滞互结成毒邪,其毒邪盘踞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犬藏穴,药石所不及,久伏不出,损伤膜原,随其气迁,毒邪从气街处而入,经咽喉损肾络,肾之体用皆损,肾间动气大伤,气血逆乱而成消渴肾病。”该学说首次将“膜原”“气街”“咽喉”概念引入到消渴肾病病机理论中,是对消渴肾病“毒损肾络”病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南师针对该病机,提出以解毒通络、益肾达邪为大法,调散膏,达膜原。随证立法组方,标本兼顾。“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理论的提出拓宽了中医防治消渴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有着深远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完善。

2 临证经验述要

2.1遣方用药特色

2.1.1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减,重视中药煎服法南师强调辨证,辨病及基本方相结合,随证加减,治疗消渴。反对漫无边际的辨证论治。临证中创立了系列消渴及并病有效方剂。南师呼吁,应改革“1剂药日服2次”的传统给药方法,根据病程、病情确定具体的给药方法。十分药力,五分煎煮,南师重视煎服方法,治疗消渴及并病,常1剂药水煎取汁400ml,日4次分服,特色鲜明。即提高疗效,又避免药材浪费。

2.1.2触类旁通、勇于实践、发现新药榛花为榛子的雄花,榛子是榛树的果实。榛子有调中、开胃、明目、治病后体虚等作用。南师首次发现榛花可入药,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榛花味苦、涩,性凉,能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现代药理证明具有保肝降糖功效(《1977年吉林省药品标准》)。多年来,南师创新性的将其应用于肝病、消渴病的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2.1.3精于药性,巧用对药,增强药效南师临证治疗消渴时常双药相须使用,增强药效。如生地黄配知母以清热泻火凉血,养阴生津润燥;地骨皮配枸杞子其滋阴降火之力优;黄连配葛根生津泻火解毒。黄芪配黄精气阴双补,能健脾胃,固护散膏,降尿蛋白更优。槟榔配草果,槟榔性温,味辛、苦,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草果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积的功效。南师用槟榔、草果与厚朴配伍,常用于治疗消渴肾病。槟榔除瘴气,厚朴破戾气,草果祛伏邪,此三味药为达原饮之主药,合用直达巢穴,共奏调散膏,达膜原之意。

2.1.4解毒通络,搜剔通络,擅用虫类药南师推崇仲景首创虫类药搜剔通络法,在消渴病尤其消渴并病时,每取虫蚁动跃飞走、攻冲迅速之性,治疗“毒损络脉”,常用鳖甲、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地龙、蝉蜕、僵蚕等,并告诫要有胆有识,精细辨证,胆大心细。如吴鞠通所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血,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如针对消渴肾病中的水肿、蛋白尿,南师常喻,风生水起,无风不起浪,风起波扬水浊,风停波止水自清,故多取蝉蜕、僵蚕辛散飞走,走肾络中气血,以消肿、降尿蛋白;消渴周痹中采用地龙、穿山甲清热熄风,化瘀通络;在消渴足病中全蝎与蜈蚣联用以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2.2治疗消渴病及消渴并病临证经验述要

2.2.1着眼散膏,治病求本,数法并用,创立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南师在辨证施治消渴病中首次创立了“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三法为一法的综合疗法,特別强调,滋阴重在滋肾之阴,以固本;益气重在补脾胃之气,顾护散膏以利散精,创制了消渴安汤方,并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研制成功了国家级新药“消渴安胶囊”,已被编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药须知》一书中。消渴安汤方由生地黄15 g,知母15 g,黄连10 g,玉竹15 g,地骨皮20 g,枸杞子30 g,人参10 g,丹参10 g,黄芪50 g组成。是由《太平圣惠方》“生地黄煎汤”,与“枸杞汤”合并再加丹参而成。加减:阴虚热盛证加玄参、石斛、天花粉、五味子、葛根、麦冬、石膏;阴虚燥热兼瘀证加川芎、桃仁、红花,瘀血严重可酌加三棱、莪术、豨莶草、牛膝;气阴两虚证加厚朴、山药、益智仁、诃子;气阴两虚兼瘀证加土鳖虫、水蛭(年老体弱及病情复杂者少用或不用);阴阳两虚兼瘀证加小茴香、肉桂、淫羊藿、巴戟天、桑枝、土茯苓。

2.2.2调散膏,达膜原,解毒通络保肾为法,自拟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本方独特之处在于选用了《瘟疫论》达原饮之草果、槟榔、厚朴,充分重视毒邪、膜原、咽喉等在消渴肾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榛花10 g,大黄10 g,土茯苓60 g,黄芪50 g,黄精50 g,覆盆子10 g,金荞麦10 g,紫荆皮10 g,木蝴蝶10 g,穿山甲8 g,血竭3 g,丹参10 g,槟榔10 g,草果10 g,厚朴10 g组成。加减:气阴两虚兼瘀毒证加人参、枸杞子、熟地黄;脾肾阳虚兼瘀毒证加制附子、淫羊藿、紫河车、菟丝子,肉桂,小茴香;肝肾阴虚兼瘀毒证加麦冬、五味子、墨旱莲、熟地黄、沙参、枸杞子、麦冬、当归、川楝子、生地黄;心肾阳衰证加附子、肉桂、葶苈子;阴阳两虚兼瘀毒证加冬虫夏草、鹿角胶、玉竹;湿浊瘀毒证加藿香、竹茹、姜半夏、白豆蔻;痰浊兼瘀毒证加天竺黄、黄药子、瓜蒌、胆南星;气滞血瘀兼瘀毒证加郁金、虎杖、益母草。

2.2.3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搜风止痛为法,自拟消渴周痹安汤治疗消渴周痹本方由《温疫论》之三甲散、《伤寒瘟疫条辨》之升降散加《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周痹中鲍案方三方合并加减而成,对久病入络,瘀毒损络,虚实夹杂之消渴周痹有明显疗效。方中多用虫类药,由黄芪50 g,龟甲10 g,穿山甲6 g,蝉蜕10 g,僵蚕10 g,姜黄10 g,大黄10 g,牡蛎50 g,地龙10 g,全蝎10 g,蜂房10 g,白芍20 g,当归10 g,土鳖虫5 g组成。加减:口干加玄参、石斛、天花粉、五味子、葛根;消食善饥加麦冬、石膏;多尿加益智仁、诃子。

2.2.4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法,自拟消渴痛风安汤治疗消渴痛风南师指出,消渴痛风(糖尿病合并痛风)发作期以祛风除湿,清热散结,涤痰化瘀,通络止痛为法。缓解期以滋补肝肾,解毒通络为法,自拟消渴痛风安汤加减治疗,疗效良好。该方由猫爪草10 g,山慈菇10 g,蜂房5 g,全蝎5 g,穿山甲5 g,地龙10 g,土茯苓60 g,人参10 g,枸杞子20 g,秦艽10 g,秦皮10 g,车前子10 g,甘草5 g组成。加减:发热加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肿痛甚加全蝎、蜈蚣、延胡索、核桃仁;下肢痛甚加怀牛膝、木瓜、穿山龙、威灵仙、豨莶草;寒甚加小茴香、肉桂;湿重加防己、木瓜;痛风甚加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天南星;关节疼痛甚加鸡血藤、威灵仙、延胡索、桃仁、红花;关节变形加全蝎、蜈蚣、穿山甲;局部破溃加黄芪,疼痛较甚加制川乌、制草乌、延胡索;怕冷加制附子;怕热加生地黄、知母。

2.2.5解毒泻火,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为法,自拟消渴足安汤治疗消渴足病本方以《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减而成,由玄参20 g,金银花20 g,当归10 g,黄芪50 g,鸡血藤10 g,地龙15 g,血竭3 g,蜈蚣1条,全蝎5 g,土鳖虫5 g,核桃2个,甘草5 g组成。加减:大便干加当归、肉苁蓉;肿痛甚加穿山甲、皂角刺;肢凉加附子、肉桂、小茴香;疼痛剧加乳香、没药;口干、心悸加麦冬、龟甲。

[1]南征.南征医学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12.

[2]何泽,南红梅,姚金福.南征教授治疗消渴病经验浅析[J].吉林中医药,1996(2):6-7.

[3]何泽,孙胜君.南征教授中医内科学术思想浅谈[J].光明中医,2011,26(4):668-669.

[4]何泽.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

[5]何泽,南征,姜喆,等.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病机假说研究[A].吕仁和.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经验、方案与研究进展-第三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425-427.

[6]南征,朴春丽,何泽,等.消渴肾病诊治新论[J].环球中医药,2012,4(2):598-60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长春 13002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14

1003-8914(2016)-03-0331-04

(本文校对:张睿2014-12-06)

猜你喜欢

肾络学术思想通络
曹式丽教授应用辛通畅络法论治慢性肾脏病概述*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脂蛋白肾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基于肾络理论浅析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施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肾络瘀阻的相关性分析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