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2016-03-10廖秋常
◎廖秋常
(武宣县农机校 545900)
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廖秋常
(武宣县农机校 545900)
本文从发展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对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
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甘蔗产业是广西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是我国最重要的蔗糖产区,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0%~1l%,蔗糖生产已经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帮助广大蔗农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但是,由于广西甘蔗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普及率低和应用范围不广,造成单位面积投入的劳动力多,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出售原料蔗获得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价格不菲的工务费开支,种蔗效益下降,严重挫伤蔗农种蔗的积极性,影响了蔗糖业生产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甘蔗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单产及效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根据蔗区环境条件和甘蔗机械特点,结合甘蔗农艺特性,探讨适合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的方法和模式,对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
甘蔗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深耕深松、整地开行、种植、植保、施肥中耕培土、灌溉、收获等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甘蔗机械研制工作,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先后研制出整地、种植、中耕培土、灌溉、破垄、蔗叶切碎、收获等甘蔗机械,其中的一些甘蔗机械已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作为我国蔗糖原料生产主要产区,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有效地促进了甘蔗生产机械化,为确保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从1988年国务院把广西作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开发建设以来,广西原料蔗种植面积、产糖量已连续20多年居全国第一,蔗糖产业已成为广西一个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由于广西地形环境的限制,超过70%的甘蔗种植地地处坡地和丘陵地带,缺乏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与机械化程度低,人畜力劳作仍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形式。2013年以来,广西食糖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原料蔗收购价格连年下跌,生产成本上升,蔗农种蔗效益和糖企效益双双下滑,蔗糖生产面临多年未遇的困境。要很好地解决广西制糖业对甘蔗生产环节的巨大压力,甘蔗生产机械化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因而,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二、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原料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1.广西蔗区条件差,经营规模小。全区70%以上的甘蔗种植在干旱坡地和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块狭小、不规则,机耕道、水利设施不配套,地头没有预留机具转弯调头位置,农机行驶困难;蔗地的特殊环境条件和种植规模过小,增加机械作业
难度和生产成本,不能发挥机械作业效率高优势,影响甘蔗机械的使用,在客观上限制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2.种植缺乏规划,品种搭配不合理。由于绝大部分蔗户采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农事由农户各自决定,品种杂乱,熟期不一;耕作方式、耕种时间、种植规格很难做到统一,不利于机械统一耕作,机械作业效率低,达不到规模效益的效果。
3.传统的种植方式不适应机械化要求。传统的甘蔗种植行距70~90cm,不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的120~140cm行距。行距与配置动力机械轮距不吻合,致使机具操作不方便,增加作业困难,甚至发生伤(压)苗、毁苗等现状,影响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甘蔗品种不良的农艺特性影响了机械化作业。抗倒能力弱的甘蔗容易倒伏,倒伏后,机械中耕培土、收获等作业困难,造成收获损失率高,影响机械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生长参差不齐、高矮差异大和弯曲的甘蔗,增加原料蔗的梢头量或切割损失,影响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
(二) 甘蔗机械研制、开发水平低
1.适应性差、实用性不强。小型甘蔗生产机械适应丘陵、坡地蔗区作业,但功率小,深耕深松、整地、中耕培土等生产环节的作业质量达不到甘蔗高产栽培要求。收获机械切割器仿形性能差或没有仿形机构,割台切刀和切梢器不能随地形变化而调整切割位置,造成割茬质量差、破头率高,严重影响来年宿根蔗产量,切割生长参差不齐或弯曲或稍有倒伏的甘蔗,损失率高。分段式收获机械作业一次性完成工序少,堆集、喂入、打捆等无法机械作业,剥叶元件使用寿命短。
2.机械收获原料蔗质量差、损失率高。目前在广西蔗区的试验或示范结果表明,联合式机械收获剥净率低,原料蔗夹杂物多,夹杂物含量(含杂率)高达7%~10%,影响机械化收获的推广应用。
3.机械化作业直接或间接影响甘蔗产量。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要求宽行距种植,造成单位面积的甘蔗有效茎数减少,对某些品种、土壤类型和种植模式的甘蔗产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甘蔗机械体积大,收割造成甘蔗破头率高,撕裂严重,影响蔗蔸正常发芽,造成宿根蔗发株率低,导致甘蔗减产。
(三)蔗农科学文化水平低
我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71%,小学文化程度占38.03%,两者合计占44.74%。蔗农文化水平低,往往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知道可以用机械代替人畜力作业。大部分蔗农没有掌握科学的甘蔗种植技术,也不轻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蔗农普遍认为密植才能保证产量,通常种植行距为60~80cm,每亩有效苗数有的高达7000多株,结果是下种多、产量低、广种薄收。窄行距也限制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一) 采取切实措施,形成规模种植
以一家一户为主的甘蔗生产经营模式,是制约广西糖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发展规模经营,既是冲破“瓶颈”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原料蔗面积,稳定蔗农的需要。当前,一是要在农民自愿、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将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让种植大户、专业户经营。走蔗糖企业+甘蔗农场,或蔗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小规模经营农户缺少劳动力、种蔗效益低的问题,而且由于土地相对集中,可以重新规划土地,修建机耕道路和水利设施,使蔗地连片规划,为充分发挥机械化高效作业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蔗农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据各地、各制糖企业的实际,引导农户实行统一良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规格、统一管理,从而为机械化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
(二) 尽快制定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政策和措施
政策的支持是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基本保证。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一是要将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制定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重点要制定农机具购机补贴政策、大型拖拉机更新补
贴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政策、农业用油政策等等。三是自治区十个糖料蔗主产区农机化管理部门要按照本地区发展规划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指导本地区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三) 增加财政投入,拉动蔗农购机、用机热情
财政扶持是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保证。要提高我区糖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加大对糖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在"第一生产车间"方面建议设立专项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购置补贴、大型拖拉机的更新补贴、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引进、重点项目的攻关等补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现以国家引导为辅,农民购买为主的良性循环,从而加快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四) 加大甘蔗生产农机具研制开发力度
要提高甘蔗生产机械的开发研制力度,除了要增加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外,当前着重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横向联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推广机构要紧密联系,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生产单位的制造能力和推广机构的试验选型作用,开展农机具的开发及技术难题的攻关,在增加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性能和制造质量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提高现有机具的性能和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联系,积极引进先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研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研发水平。研制生产具有一次性完成分拣(收集)、打捆、搬运或收集、装车等工序的甘蔗机械,与割铺机、剥叶机配套使用,形成“一条龙”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促进收获机械推广应用。
(五) 加强农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突出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农机化技术服务功能。区、市、县、乡的农机推广机构已经完善,但各级机构均没有相应的甘蔗生产机械,因此,其服务功能尚不完善,可以考虑用各级政府投入购买大型甘蔗生产机械,以完善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引导农机大户、种植大户组建甘蔗机械作业服务公司,在自己购买作业机械的同时,用一定方式将农民手中闲置的利用率低的农机具集中起来,为蔗农提供从耕整地到收获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充分发挥甘蔗机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效益。二是要加强对蔗农的培训。既要使农机手熟练掌握相关农机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技能,使我区广大蔗农自觉接受机械化作业工艺要求。
[1]王晓鸣,莫建霖.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报,2012(10):6.
[2]黄鸣安.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12):24.
[3]刘文秀.浅谈我国糖料蔗收获质量现状及标准[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03):78.
[4]翁乾麟.关于提高广西糖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浅见[A].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产业研讨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论文集[C].2002(5).
[5]陆丽.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3):37.
[6]曾志强,袁成宇,区颖刚,胡乔,赖荣光.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