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奖励也是一种伤害
2016-03-10李迪
李迪
教育界人士都知道不当惩罚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殊不知,有时奖励不当,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有一天,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陈老师来找我。她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班学生很喜欢我。在外人看来,他们学习认真、踏实,遵守纪律。但他们总是时不时传递给我这样一个信息:他们之所以这么努力,都是为了让我开心,所以我应该奖励他们,应该感谢他们。但是,我认为他们表现好,应该是为了他们自己啊!怎么会是为了我呢?”
陈老师又谈了很多,但似乎都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直到她无意中提出,她去年曾向学生许诺:只要大家表现好,就给他们每人买支棒棒糖或者别的零食吃,而且,她也确实说到做到了。在这样的物质奖励下,班级很快步入正轨……
我说,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了——不当的物质奖励,削弱了学生自身向上、向善的追求。
陈老师呈迷茫状。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人的房子附近总有一群小孩来扔石子玩,吵吵闹闹让人心烦,老人想阻止他们,便想了一招:这天,当那群孩子又来扔石子的时候,老人叫住他们说:“你们每天来扔石子,我很高兴。所以,我决定每人每天给你们五毛钱。”孩子们高兴疯了,每天准时来扔石子。过了一个星期,老人说:“我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的钱,所以从今天开始,只能每人每天给你们两毛钱了。”那些孩子有点不开心,但没说什么。又过了一星期,老人对他们说:“我现在的钱更少了,从今天开始,我不能给你们钱了,但我很喜欢你们扔石子。”那些孩子不高兴地说:“没有钱了,谁还要扔?”从那天开始,那些孩子再也没来扔过石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扔石子,可能只是为了好玩,这就好像我们的孩子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试想一下,哪一个孩子在第一天上学时不曾兴奋、激动?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识字、算数、战胜自我的惰性……本来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就算是没有任何奖励,他们也会努力去做好这些事的。
老人以金钱为诱惑,改变孩子扔石子的动机,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扔石子是为了获得金钱,是为了老人而做,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当这个“诱惑”消失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子的行为就不能持续了。这就相当于老师不恰当的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老师就自掏腰包给学生买棒棒糖或别的零食吃。换句话说,这种奖励让学生错把自己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转化为对吃棒棒糖等零食的兴趣。当学生认为,自己表现好是为了老师而不是为了自己时,一旦老师不再买零食给他们吃,他们自然就不会再好好表现了。
这样的奖励,对学生的成长岂不是一种伤害?
对于学生,最好不去设置那么多的奖励。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是手拉的风箱。天地之间,不就像风箱一样吗?虽然里面空虚,却不能穷竭。越是排除,它风量越大。老子借此告诉我们,不要对学生过多干涉,任其自然,学生自会自尊、自爱、自信、自重。“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得太多,评价太细,反而会让学生失去自我。
在心理学中,用物质奖励强化学生良好的习惯叫“阳性强化法”,其作用仅仅局限于帮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切不可将此视为灵丹妙药,动辄以此来控制学生。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