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机精神 永远传承
——记全国劳动模范、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生龙

2016-03-10■车

支部建设 2016年23期
关键词:煤机太重采煤机

■车 婧

煤机精神 永远传承
——记全国劳动模范、太重煤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生龙

■车 婧

在煤机事业最需要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在矿友们最艰难的时刻,他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他燃烧着自己,照亮着煤机事业……

在他眼里,煤机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最轻。50载春秋风华,30年潜心铸机,他的汗水和心血都倾注给了煤机事业,煤机,融做了它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在他心里,总想着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手中一把丈量尺,游刃煤机,精准依然;心中一团火,守着研发中国最棒煤机的誓言,从未熄灭。

在煤机事业最需要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在矿友们最艰难的时刻,他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他燃烧着自己,照亮着煤机事业。他把研发当成快乐,把创新当成使命,永立潮头,引领变化。他就是中国煤机领域的领军人物——郭生龙。

初出茅庐的“新生士兵”

1986年,郭生龙毕业于太重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轧钢机械专业。刚毕业的他,心怀满身志气和抱负,成为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现太重煤机有限公司)研发部的一名普通“新生士兵”,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这段旅程,别人只看到他获得的,只知道鲜花和掌声,他们不知道,这条路的开端,他曾走得那么不易。

1986年,对于太重煤机,对于郭生龙,都是难忘的一年。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公司需要主动转型。一入公司,“新生士兵”郭生龙就面临着人生的第一场“攻坚战”。这一年,公司业务从生产冶金矿山机械设备变为以生产煤炭采掘设备为主。虽然刚入职,但郭生龙作为研发室为数不多且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工作的需要,郭生龙参加了MG500采煤机的研发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井下采煤技术缺乏,防护措施简陋,安全系数低下,冒顶喷水、瓦斯突出等现象时有发生。当时,郭生龙正值新婚,但新产品的研发又刻不容缓。同时,必须在了解井下工作环境、地质条件和矿藏品质等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产品。为此,郭生龙怀着产业报国的信念,告别了新婚的妻子,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井下调研的队伍。年迈的父母为儿子担心,新婚的妻子为丈夫不安,他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位家人的心。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郭生龙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耐心地宽慰妻子和父母。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生龙动情地说道:“技术工作总是存在着风险,但是你不做,我也不做,那中国的装备产业如何进步?国际竞争力从何而来?”

就是这样一名怀揣梦想、肩负使命的“新生士兵”,为煤机事业打胜了这场漂亮的“战役”,MG500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投产和使用,对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第一次将交流电运用在采煤技术上,将落后的液压泵采煤技术提升为先进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电牵引采煤技术,使我国采煤量从百万吨提升到千万吨,实现我国煤炭产业质的飞跃。

研发中的“硬汉将军”

曾经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小战士”郭生龙,现如今已成为太重煤机技术中心主任,一位名副其实的“硬汉将军”。只有郭生龙自己知道,“硬汉”是他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培养的品质。

采煤机的研发,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去矿井下实地调研获取数据。为获取扎实的科研数据,研发的产品必须经过严苛的工业性实验,才能投入使用。对于郭生龙而言,井下作业就占了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为研发出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好产品,除了办公楼里的研发室,煤矿一线也成为他的研发室。就是在这里,他从一名“新生士兵”嬗变为一名“硬汉将军”。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刚刚开始恢复,各行各业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煤炭行业亦是如此。由于经验和采煤技术不成熟,煤矿的整体安全、煤矿工人的防护措施都较为薄弱。除了安全系数低下,生活条件艰苦也是巨大的困难之一。据郭生龙回忆,那时的煤矿生活十分艰苦,一是进山的路较为崎岖,多为土路,刮风一嘴土,下雨两腿泥;二是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当时的煤矿住宿条件极为简陋,如果能在村子旁边找到一间民房安身,就已成为调研中念念不忘的幸福往事。而井下的工作更是充满了危险和艰辛,尤其是粉尘的过量,不仅会导致呼吸困难,而且随时可能发生粉尘爆炸。但在当时,取得第一手的材料对我国煤机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郭生龙不得不冒着危险下井进行科研。

新世纪,虽然煤炭井下安全系数得到提升,但是潜在的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从地面到井下,由于工作面的距离较远,每次下井都要交叉使用几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现场:小火车、皮带、罐笼、猴车……一次,在处理完采煤工作面的问题后,在坐下山的猴车往地面跳时,由于猴车的运行速度过快而导致惯性过大,同时落脚处有一条80多厘米深的水沟,当听到“咔”的一声时,人们就看到郭生龙侧身倒在了凹槽中,身上布满污泥,裤腿有血渗出。直到现在,每逢下井,或者天气变化时,郭生龙的腿还会隐隐作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请假或者拒绝下井。每次有了新的研发任务,他都会整理好随身的装备,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为新产品的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是因为经历过无数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郭生龙磨炼了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一名真正的“硬汉将军”。

行业中的“领头将军”

1986年MG500采煤机的问世,使太重煤机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全国煤机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参与此次设计研发的郭生龙可能也不会想到,从此之后,自己会成为煤机领域的“领头将军”。

继MG500采煤机之后,郭生龙带领其研发团队深入调研,并根据不同煤矿的地质条件,将采煤机搞成了系列产品。MG1000/2500-WD、MG750/1800-WD等相继研发、投产成功,郭生龙共主持、参加了20多项具有当今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的开发及研制工作,为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提供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参数先进的采煤机设备,产品遍及国内各大主要煤矿,且多项产品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为我国采煤机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MG750/1800-WD电牵引采煤机被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奖,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无尽头,创新无极限。为提高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公司新产品研发速度,提高研发水平,使产品更符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太重煤机成立了“郭生龙创新工作室”。其命名的主要意图,不仅是要为国内煤机事业培养一批爱岗敬业、富于创新精神的知识型、技术型、专家型人才,更是要充分发挥郭生龙在煤机行业内模范、技能领军人物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郭生龙经常说,每一台煤机的产生,就是自己生了一次孩子。正是因为对煤机像亲子般的热爱,郭生龙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最后做出骄人的业绩,成为行业的“领头将军”。

最难忘的一次“生子”,是MG750/1800-WD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从设计方案的讨论、图纸的绘出到最后车间的装配,郭生龙都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克坚攻难的精神、战无不胜的勇气挺进在第一线。几万个零部件运来了,团队的全体成员马上紧张地投入装配当中,为了让新产品早日问世,在市场中快速占领有利地位,整个团队必须争分夺秒。桌子搬来了,长条凳子搬来了,军大衣也拿来了,郭生龙和整个团队成员开始了研发车间的24小时连夜连班工作。累了就躺在凳子上、桌子上眯一会,饿了就吃两口家人送来的已冷却的饭菜。功夫不负有心人,MG750/1800-WD电牵引采煤机的大功告成,不但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而且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和较高的市场美誉度。该采煤机为企业新增产值16000万元,在神华集团首创年产千万吨的记录,实现了我国大型综采设备替代进口的目标。

转型中的“战略将军”

近年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下滑,煤炭行业产能的过剩现象也逐步显现。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煤机行业的销售总额和利润状况也在不断下滑。郭生龙对此有过较为透彻的分析:“现在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已经由前期的短缺经济进入到了现在的充分竞争。在研发产品时,不但要进入煤炭企业进行前期的调查,而且在产品交付后,要随时对企业进行跟进,为下一步的研发做好前期准备。同时,要在价格上进行尽可能的优惠,在招投标环节做好汇报、演示等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去改进技术、沟通客户,真正生产出精品、亮品。”

为了尽快使公司从煤炭及相关行业的萧条氛围中跳出来,郭生龙抱着干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钻研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技术。他每日将一多半的时间都用在技术的提升上,查看最新最前沿的文献资料,根据客户的要求研发新的专利技术。如果白天的研讨会耽误了时间,郭生龙会在晚上弥补回来——挑灯夜战。郭生龙说:“技术就是企业的根,我们必须依着这个根才能开花结果。”

“每次放假过节,别人都商量着出去旅游,我在家就琢磨着能不能再看看书,再提升提升自己。我爱人都说了,你干脆直接去办公室得了,反正在家也想着工作呢。所以放假过节的时间,我基本也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我每天都要问自己,今天是不是有什么收获,我学到了些什么,是不是给未来的发展积累了一点点基础……我女儿抱怨,说我就知道工作,每天就是在工作。”当说起姑娘的时候,这位“硬汉将军”流下了男儿的眼泪。

为了在转型发展中尽快走出一条新路,公司又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山东烟台的龙口矿务局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已经基本枯竭。为了获取更多的能源,龙口矿务局根据烟台自有的地质条件,研究决定开采油页岩中储量丰富的石油。为此,公司接受了龙口矿务局的委托,开始研发开采页岩油的设备。在这次研发中,公司将所有的技术骨干都调到了第一线。在科研中他们发现,油页岩韧性极高,硬度比煤大,因此挖采比煤要困难。同时,国内也没有采掘油页岩的设备,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郭生龙及其团队又承担了自主研发的任务。在经过多次科研攻关、昼夜奋战后,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适用于开采和部分油页岩的设备。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这就是郭生龙,这就是一个煤机人。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煤机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煤机人的人格本质。

猜你喜欢

煤机太重采煤机
煤矿用隔爆型采煤机电机FMECA分析
新常态下煤机企业管理创新路径探索
行李
EKF釆煤机摇臂检修及维护研究
郑煤机停牌黑洞:耗资41亿收购遗弃业务到底图了啥?
基于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看太重了
没看清
矿井过拐弯段综合调斜方法的成功应用
河南煤机行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