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伟:执德走江湖 携拳惠故里

2016-03-09崔新娟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0期
关键词:拳师习练临沂

崔新娟

革命圣地临沂钟灵毓秀,雄奇壮美。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曾出土了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曾活跃着拯救人类命运的红色军队。绮丽的山水阡陌,给予临沂人一往无前的豪迈;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以临沂人丰厚富泽的文明底蕴。

而太极拳,则以其清奇飘逸的姿态、气势磅礴的内涵,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临沂人的身心健康,丰富着临沂人的文化生活,让这个新兴的“尚武之都”,更添几许儒雅和谐的神韵。太极拳在“红色根据地”引领健身风尚,黄伟功不可没。

黄伟,号蒙山松。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佛汉拳第九代传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梅花桩拳第十八代传人,沂州太极养生馆馆长,曾习练过佛汉拳、梅花桩拳、武术软器械、鹰爪功、磐手功等,具有深厚的武术功底。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缘于太极拳,并因徜徉在太极养吧中得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洗礼而情定太极,开启太极传承路。多年来,他屡屡在各类太极拳大赛中力拔头筹,带领的学员也多次在赛事中争金夺银。他不仅博采众长,将所学武术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武学精要,而且坚持义务传播,因材施教培养学员的健身乐趣,让太极春风吹拂临沂大地,为太极拳在山东的传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太极缘,一次邂逅一往情深

黄伟1967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现供职于华润临沂医药有限公司。他自幼酷爱武术,俯首可拾的树枝、木棍,甚至废弃的各种零件,在他的眼里都成了练武的器械,抓在手里随便上蹿下跳几下,都如同演绎武术套路一般;更多的时候,他赤手空拳模仿电视里的武打环节,即使只看一遍,天赋异禀的他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12岁时,黄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专业学武机会,系统地学习传统武术佛汉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无论再苦都是享受。黄伟尤其珍惜练武的时间,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间断。他练拳刻苦,悟性颇佳,得到了当地知名佛汉拳拳师李长任的垂青,自1981年起,黄伟开始在李长任的悉心指导下习练佛汉拳,两年后拜入李长任门下,成为少林佛汉拳第九代传人。为提高拳技,他多次和老师一起到菏泽、郓城寻根问祖学习佛汉拳,也经常把郓城老拳师请到蒙阴指导训练,有幸得到了佛汉拳发源地菏泽东明县武术家陈洪元、李一军、张少林、陈军星的悉心教导,他的拳技日臻精湛。2013年初夏,他有幸结识了梅花桩拳传人、江南大侠韩其昌之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术总教练、央视“武林大会”总裁判长韩建中先生,并在先生的亲自教导下学习梅花桩拳和擒拿格斗之术,于2013年10月3日拜韩建中先生为师,成为梅花桩拳第十八代传人。先生以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为己任,奔走呼吁、呕心沥血,为挖掘整理民间武术不辞辛劳,使他深受感动;先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形成了去伪存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把祖辈流传下来的那些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加以更正和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和合理,减少和降低了错误的练功方法对锻炼者的身体伤害,这些都让他受益终生,为他后来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就在黄伟的武术之路日益开阔时,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击碎了他的梦想。2000年,黄伟遭遇了一场车祸,身体的重创让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两个多月。这是数十年来他第一次间断每日习武的必修课。没有武术的日子暗无天日,避开家人和护士,他试图抬起手脚温习个一招两式,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不如往日那般灵活。黄伟沮丧之余,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安心静养,以期早日康复。出院后,黄伟的肢体协调依然不如之前灵便,动辄便会浑身酸痛。鉴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减少了自己的活动量,但这并不代表黄伟的习武目的退化,他深深地明白,没有健康,何来提高和创新。眼前,唯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才能提高技艺增强技击。

2003年的一天,黄伟出差回到临沂已是晚上八点,匆忙之下,他就近找了个快捷餐厅用饭。华灯初上,夜幕下的临沂灯火阑珊,对面的人民公园的路灯下,休闲的人们三五成群,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跳广场舞。忽然,黄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身影,飘逸潇洒,干脆利落。他定睛一看,夜色摇曳中,有一个看上去干巴的身影左奔右突,时而空灵绵软,却若稳踏云端掠浮云,时而松活弹抖,跃如游龙将天地乾坤紧攥掌心。黄伟一惊:这不正是太极拳吗?他演绎的太极拳怎么和自己之前看到的类似于体操的太极拳神髓迥异?难道对方演练的太极拳加入了其他武术元素?黄伟这样想着,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对方的演练。

好不容易等得一趟拳路走下来,黄伟刚想上前和拳师交流,旁边膀大腰圆的汉子抢先一步走了过去。接近1.9米的汉子站在精瘦的拳师面前就像一座铁塔一样,加之其步伐神态,黄伟一眼就看出对方十之八九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只见壮汉来到拳师面前,一副绵里藏针的样子:“听说太极拳也是有一定技击能力的,我想领教一下。”看这架势,哪里是切磋,分明是挑衅。黄伟不禁暗暗为拳师捏了一把汗。不想,拳师微微一笑:“好。”那汉子身形矫健,一个箭步冲了过来,却不知为何一到拳师近前即脚步散乱,瞬间就摔倒在地。这令一直目不转睛观看的黄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拳师是如何这么快制服对方的?难道,那个壮汉是“托”?想到这里,黄伟上前一步,彬彬有礼道:“老师,我也想感受一下太极拳的魅力。”对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虽然黄伟身体有恙,但多年的武术功底在身体里沉淀着,他动作迅疾,身体轻灵,虽被对方避开,但势头不减。忽然一个手足无措,黄伟不知怎么就靠在了拳师的臂弯里。虽然没有倒地,但黄伟顿时在心里明白了拳师的功底,以及太极拳内涵的厚重,同时也很为其手下留情的武德而钦佩不已。

黄伟这才得知这个拳师叫房春晓,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太极大师张志俊的弟子。这次偶然邂逅,让黄伟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开始随房春晓习练陈式太极拳。

太极情,一如既往一生受益

房春晓谦和热情,教拳毫无保留,黄伟收获颇丰。最让他意外的是,习练太极拳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黄伟就觉得身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肢体协调,还是力道幅度,都轻灵而便易,甚至连车祸后时时折磨他的颈部疼痛的发作频率也低了许多。此外,通过习练太极拳,黄伟发现,自己的心性在太极拳刚柔相济、舒缓适度的磨砺之下,更加平和,更加寥廓。

2004年,在房春晓的推荐下,黄伟来到郑州参加了张志俊举办的太极拳高级研修班,系统地学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套路、推手、技法、功法。这是黄伟第一次见到张志俊。在培训班上,张志俊手把手地为黄伟拨架,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个学员解疑释惑,而且还特意针对一些年龄大的学员设计了更加适宜的拳架,以现代科学为基础进行教学,以杠杆、切线、螺旋去诠释太极拳,让太极拳易学易懂。张志俊老师宽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技艺深深感染了黄伟,黄伟觉得自己作为太极拳的受益者,有责任担负起传播太极拳的使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静可修心、武可防身的太极拳服务更多人的健康。

研修班结束后,黄伟来到了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朝拜太极圣地。随意走在陈家沟的街头小巷,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练拳的人,从耄耋老人,到黄口幼儿,无不拳不离手。他相继来到杨露禅窥拳处、陈氏祖祠等处,寻根追源的每一个瞬间,都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他的心灵,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传承太极拳的决心。回到临沂后,黄伟将自己每天习练太极拳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并积极向张志俊、房春晓等老师汇报自己的练拳情况,以便及时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同时,他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拜访当地知名拳师,切磋,请教,以提高技艺。付出总有回报,在黄伟的勤学苦练下,他的拳技日臻精湛,特别对张志俊先生提出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理论有深刻的领悟、理解和掌握。2007年黄伟正式拜在张志俊先生门下,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同样是在2007年,一次单位组织体检时,黄伟从医生错愕的眼神中得知,自己居然是颈椎压缩性骨折,而且造成高位截瘫的概率非常大。而这样的身体隐患,正是2000年的那场车祸造成的后果。为黄伟做检查的医生了解到黄伟当时的健康状况后觉得匪夷所思,觉得经历如此重创的黄伟,居然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简直是不可思议。在医生的提醒下,黄伟才想起,大概是由于自己自幼习武,身体素质比常人强悍。在习练太极拳之前,他只是常常觉得四肢不听使唤;在习练太极拳后,发作的频率明显少了很多,所以身体的不适渐渐被自己忽略了。这样的经历,让黄伟又一次为太极拳的神奇而震撼。

不知何时,太极拳已融入了黄伟生活的时时处处,无论是坐立行走,还是吃喝拉撒,太极拳如影随形。公交车上,他时常有位不坐,也不抓扶手,站在过道里随着车子的颠簸,练重心稳固;和人说话,他屈膝松胯,晃动找劲。躺在活动空间大受限制的火车卧铺上时,太极拳依然不离左右,他觉得这个时候最适宜学习太极拳理论。黄伟的旅行包里,总是塞着厚厚的书籍,那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旅途上的精神食粮。对黄伟来说,一分一秒的碎片时间,只要有武相伴,就都那么熠熠闪光,弥足珍贵。技能的充实和理论的汲取,让他工作之余创作了无数优秀的武术篇章,先后在《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武当》有关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太极梦,一往无前,一世传承

沂河,如一条蜿蜒的流苏,摇曳着,缠绵着,穿过美丽的城市,盘踞在峰峦叠障之间,稻香与蛙鸣随风流淌。美丽的沂河两岸,太极拳习练者飘逸、潇洒的身姿,如明珠般散落,更为大美临沂增添钟灵和清奇,也让健康的素养随着沂河蒸腾的雾气而渗入大地,不知不觉中涌入“站桩”、“采气”的太极人的血脉之中。黄伟,就是临沂这片土地上的太极传承者。

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武学态度。黄伟早已把传承与学习融到了一起,学到哪里,传到哪里,哪里习练,哪里传播。无论是在参加太极学习班的路上,还是在拜访名师的途中,抑或是在自己习练的公园,只要身边有人,他就会向对方介绍太极拳。他相继在临沂人民公园、沂河东岸皇山广场设立多个辅导站,义务向市民传播太极拳。

70多岁的老人殷先生心脏不好,常年住院。医生建议他加强锻炼,于是他经常在公园及沂河岸边转悠。细心的黄伟发现他常常安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大家练太极拳,就开始向他宣传太极拳的好处,不想被老人生硬地拒绝了。老人说:“我以前练过太极拳。练太极拳膝盖疼,得不偿失。”老人的话让黄伟陷入困扰之中:自己练拳传拳这么久,从未发现学员中有膝盖疼的现象,相反,倒是太极拳有效地缓解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症。黄伟觉得,作为太极人,自己有义务解决老人这样的认知误区。于是,他耐心说服老人,尝试着跟自己练拳,在习练中间,他发现膝盖疼是因为老人立身不中正、重心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就及时帮老人拨架、指导,使老人不仅摆脱了膝盖疼的困扰,而且身体也健康起来。在老人的感召下,更多临沂人加入了太极拳习练队伍的行列。

武术是一种博采众长的运动。在台湾全球华人武术节上,一个在少林寺练过8年功夫的黑人看了黄伟的太极拳后,质疑看上去绵软的太极拳有技击功能。而作为太极拳忠实的传播者,黄伟义无反顾地纠正对方观点,却受到了对方的挑战。黄伟伸出大拇指,说:“如果你能搬动我的手指,算我输。”壮硕的黑人一看黄伟的手指,便不屑一顾地伸出了双手去折,可一触到黄伟钢铁般的手指,他立刻意识到不妙:任凭他两只手一起用力,黄伟就是纹丝不动。直到黑人满头大汗、甘拜下风后,黄伟朗声笑道:“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你对太极拳有兴趣,可以试着习练,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一拳多益的运动!”

多年来,黄伟共教授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数千人,多次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武术赛事,率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武术之乡大赛、首届梁山全国功夫争霸赛、山东省首届传统武术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子午门少林学校武术争霸赛、第十一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祝福杯”比赛、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武术洪拳邀请赛、山东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交流大会、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演武大会等海内外大赛,获得奖牌137枚,其中金牌43枚,多次被评为优秀运动员、优秀领队、“武林精英”、“最佳教练”等,为太极拳在临沂大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社会给予了黄伟无限的荣誉和敬意,但在黄伟看来,自己做得远远不够。黄伟说:“真正的传承是创造和普及。“记得2013年,在拜访菏泽东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传人陈洪元老先生时,黄伟发现陈先生虽然是没有收入的农民,但为了武术的发展,他组织村里的小孩在他家里练拳,不仅完全免费,而且为了鼓励孩子们习练他还定了个制度,即每次来练武的孩子签一个“到”发1元钱,练得好的,分一二三等奖奖金鼓励。老先生毫无私心、一心传承的精神,让黄伟非常感动,也成为他传拳的榜样和动力,激励着他为自己热爱的武术事业付出全部。

执德走江湖,携拳惠故里。在提高拳技上黄伟竭尽全力,为传播健康他又毫无保留。拥有这样矢志不渝的传承心,黄伟必定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成就自己,照亮他人。

(编辑/刘 强)

猜你喜欢

拳师习练临沂
拳师和西瓜皮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拳师
傅有田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