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与李昭:“挚爱之情不改”

2016-03-09周如冰罗业永

湘潮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胡耀邦

周如冰+罗业永

1940年秋天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畅谈心曲。

“李昭同志,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建立家庭的基础,你说对吗?”胡耀邦富于哲理的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也使李昭满是惊喜与激动,她一时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一阵,才鼓起勇气用只有胡耀邦才能听得见的声音说:“你是年轻有为的高级干部,觉悟高,才华横溢,我可差得远着呢……”

不等她说完,胡耀邦接过话,满怀激情地说:“你是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献身革命的共产党员,让我们在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携手共进,相濡以沫,创造幸福生活。”

这段发自内心的表白开启了这对革命伴侣共同生活48年的风雨人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实践着“万水千山走过,挚爱之情不改”的誓言。

天赐良缘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生于湖南,后随父迁至安徽宿县,并在此入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爱国心切,毅然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豫东游击队,并改名为李昭。1939年8月,经长途跋涉,18岁的李昭辗转到达延安,后经组织安排到延安的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在女大的学习与锻炼中,李昭在思想与政治理论上迅速成熟起来,并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的苏联十月革命节放假,湖南一些在延安的老乡组织了一次聚会,李昭应邀参加。因为路途不熟,迟到了一会,当她进屋时,别人都已到齐,她自然成了大家善意关注的焦点。恰好胡耀邦旁边有一个空位,她边打招呼,边朝空座位走去。“你走远路,辛苦了。”刚坐下,胡耀邦就把摆在自己面前的红枣、杮饼、核桃、花生分出一部分给她。一旁年龄稍长的陈大姐开着玩笑:“耀邦,真有眼力,小李一来,就献上殷勤,抓得好紧啊!”大家一笑,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李昭的双脸一下臊得通红,像是受了惊似的,连说:“谢谢!谢谢!”

机灵的胡耀邦听话拆招,风趣地说:“战友加老乡,亲上加亲嘛,莫说献殷勤,就是献颗红心也是应该的。小李同志,你说对吧?”李昭头低得更低,不知说什么是好。陈大姐接着说:“耀邦,你和小李遇得巧啊,那可是缘分嘞!”

其实,李昭早就认识了这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小鬼”,因为打仗勇敢,刻苦好学,思想活跃,胡耀邦多次受到过毛主席的表扬。胡耀邦曾经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身份到中国女子大学讲演、作报告。他讲话内容深刻,幽默风趣,极富鼓动性,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他那充满着青春朝气的形象,也时常萦绕在李昭的心头。

一层窗户纸捅破以后,两根相互爱慕的心弦被拨动了。自从谈上恋爱,他们常在延河边、宝塔山下约会,能说善道的胡耀邦每每谈起革命、理想、情操,既充满革命激情又饱含浪漫的诗情画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1941年,26岁的胡耀邦和将满20岁的李昭结婚了。两人婚前约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才是夫妻;建立了家庭,不忘终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大方向;经得起各种环境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相互帮助,互相鼓励,携手并前!

志同道合

正如李昭婚前对胡耀邦所说的“胡耀邦同志,你要多帮助我进步”,婚后,胡耀邦一直践行着携手并进的诺言,无论是李昭在延安遭遇“抢救运动”,还是在南充第三丝绸厂担任党委书记,抑或是在北京东郊十里堡国棉一厂担任副厂长,胡耀邦都用自己坚定的爱去鼓励、支持爱人克服困难、勇敢前行。

1942年整风运动后期,掌管中央社会部的康生把有个别特务、坏人混入延安的情况夸大为一种普遍现象,污蔑投奔到延安来的革命青年都是国民党打入我党我军的特务,大张旗鼓地开展以逼供讯为主要手段的所谓“抢救运动”。李昭也成了被怀疑、被审查的对象。在那些老“左”们看来,李昭这位大户人家的小姐、教会学校的学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吃苦,一定是有所图谋。关于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李昭尽自己所知的一切,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详细地检查交代过了,但都没有通过,怀有身孕的李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当时身为军委整风领导小组成员的胡耀邦还兼着党中央社会部的处长,他反对无端的怀疑,但他没有找任何人为李昭说情,也没有利用权力去为妻子开脱。他只有对李昭更加关爱。夜深人静时,他安慰李昭说:你若不是思想进步,能16岁就参加抗日救亡,参加革命?你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就是最大的革命行动。我了解你,相信你,你要经得住各种环境的考验。革命嘛,也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接着他给李昭讲起30年代他在江西中央苏区被怀疑为“AB团”,差一点被杀的亲身经历。李昭听了这发自亲人的心声和安慰,十分感动。胡耀邦鼓励她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挺得住,是则是,非则非,切莫讲违心的话。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同志。他说:我永远支持你,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这一番肺腑之言,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她终于挺过来了,后来组织上给她作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一段脱胎换骨的“抢救”洗礼,使李昭经受到了心灵的考验。

胡耀邦在1949年末率第十八兵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陕西越过秦岭与第二野战军会战成都,消灭了胡宗南的部队,后被任命为川北行署主任、行署委书记、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川北这个有着35个县、1700万人口的省级行政区域。第二年,李昭到川北行署首府南充市任市委副书记兼人事科长。这是她和胡耀邦结婚10年来第一次共事,两人成为上下级关系。

正当李昭在南充市的威信节节上升的时候,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让她出任南充第三丝绸厂党委书记。李昭问为什么叫她去,那位负责人说:你拿得起来呀!李昭忽然想起一周前的晚饭桌上,胡耀邦对她说:南充盛产蚕丝,是成都蜀绣丝绸原料供应基地,把丝绸生产抓好了,不仅能带动南充一大批相关企业,还可以搞活川北的经济。李昭望着胡耀邦说:要以点带面,推广典型?胡耀邦放下筷子,站起来笑嘻嘻地说:不愧是一家人,知我者李昭也。李昭联想起当时胡耀邦那神态,再看现在这位市委主要领导那托付重任的眼神,知道是他们商量好的,马上说:我服从组织安排。后来,李昭问胡耀邦为什么让她去丝绸三厂,胡耀邦笑笑说:我们是革命夫妻,举贤不避亲嘛!不要顾虑太多,别有私心杂念,你有能力,能干好的。胡耀邦的话像股热浪,冲击着她的心房,给她增添了更多的勇气。果然,李昭把丝绸三厂的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生产蒸蒸日上。

1952年7月,胡耀邦奉调北京。10月,李昭也被调到全国总工会工作。一天傍晚,在院子里散步时,胡耀邦见李昭低头沉思,就问:“你想什么?有什么心事啊?”李昭停住脚步,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我有心事?”

胡耀邦笑嘻嘻地答:“看不出你的心事,我就不是胡耀邦了!这就是相知甚深,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心心相印嘛。”

李昭告诉他说:陈少敏大姐(陈少敏时为全国总工会负责人之一)建议我下基层去独当一面,你看怎么样?她让我考虑考虑再说,这只是她个人的建议。

胡耀邦听罢,说:“我举双手赞成。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人就去嘛!锻炼大,进步快,可以建功立业。”

就这样,李昭来到了东郊十里堡国棉一厂担任副厂长。车间、库房、水塔、单身职工宿舍……什么地方她都去,什么活儿她都干,全厂各个角落,她走了个遍。为了做到工人三班倒,天天见领导,李昭吃住都在厂里,每晚11点前没睡过觉。进厂 3个月后,她熟悉了各部门各车间的人员,摸清了厂房设备、库房家底和生产流程。她和工人打成一片,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细微,女工们亲切地叫她“大姐”“老李”。不久,李昭被提为厂长,兼任党委书记。职位变了,作风不变,她和胡耀邦的步调始终一致。

相濡以沫

李昭曾说她钦佩胡耀邦的人品和气魄,感谢胡耀邦在最困难的时候给她勇气与力量。其实,她何尝不是一样。作为一位妻子,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信任自己的丈夫,无论任何困难,她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他、支持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决定:南方防御,充实发展北方,动员延安各总部的机关干部到各根据地充实基层,加强部队的建设。胡耀邦立即打报告给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要求下部队,去前线。很快,总政批准了胡耀邦去东北前线的请求,同时交给他带队的任务。这期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李昭为了和胡耀邦一起上前线,征求胡耀邦的意见后忍痛把孩子送给了当地老乡。

由于客观原因,早就盼望去东北前线的胡耀邦和他率领的东干队,到了10月末才出发。1945年底,东干队终于越过长城,到了广袤空阔的塞外。但由于形势发生了突变,国民党第十三军在美国海军帮助下,从秦皇岛登陆,抢占了山海关、绥中、锦州一带,并派重兵把守,去东北的通道被切断。中央军委根据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电报请示,马上任命胡耀邦为冀察辽军区政治部代理主任,同时同意东干队的干部就地分配。李昭被分配到了承德的冀热辽贸易公司工作。胡耀邦走马上任后,就下部队去了。他们分居两地,谁也照顾不了谁,却相互牵挂着对方。

李昭和所有革命军人的妻子一样,收到爱人从前方的来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1947年秋后的一天,李昭收到胡耀邦的信,没有看完,眼前就模糊了,流泪了,胡耀邦在信上说,战争是残酷的,身为军人,随时准备牺牲,要是我光荣地牺牲了,你千万要坚强镇定,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李昭捧着这带有硝烟的家书,心在颤抖,难道这是阵亡的先兆、诀别的遗书?她工作十分紧张,白天什么都顾不上,夜里醒来,心怦怦直跳,她一直惦记着胡耀邦,但部队流动性大,没有固定的地址不便通信,好久才等来的这封信,里面暗示着什么?是不是负伤了?联想到胡耀邦两次住院都没告诉她,她就更不安了。她想,应该赶去探亲!没过几天,得知胡耀邦所在的部队战后在唐县一带休整,她急忙请了探亲假,风尘仆仆地赶到驻地。胡耀邦和警卫员张海诚正好下部队回来,显得很精神,只是长期行军打仗变得黑瘦了。李昭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刚接到信,心里有些焦急,没等到第二封信就冒冒失失跑来了,不错,找着了!”

胡耀邦笑嘻嘻地说:好嘛,好嘛,谢谢李昭同志!关心人民子弟兵呀。接着,胡耀邦亲切地告诉她,最近在北保战役围城打援,为了阻止保定之敌南援,部队打得艰苦,打得激烈,战士们非常英勇,漂亮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他最后风趣地说,子弹没长眼睛,流血牺牲是难免的。每个战士和他的亲人都要有这种准备。确实,身为军人的胡耀邦早已把生死置于度外,连续鏖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常常深入到连队的前沿阵地指挥。在一次激烈战斗中,敌人的子弹穿过装文件的皮包和棉衣,从他的腋下飞过去,幸好只是擦破点皮肉。说到那次险情,他幽默地说,大难不死,是托福马克思的在天之灵啊。李昭马上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胡耀邦来得更快,接上说:有福同享嘛,和人民同享,和李昭同享!

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李昭离队时,胡耀邦说:形势发展很快,要是不抢任务,争取打几个漂亮仗,部队以后就很难有立战功的机会了。李昭同志一定会鼓励我们多为人民立功建业的吧?李昭说:那当然!你在部队立功,我在地方努力工作,共同完成革命任务。他们爽朗愉快的谈话,潇洒自如的神态,宛若是当年漫步延河岸边,而不是身处硝烟未散的战场。

李昭回到工作岗位,胜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使她兴奋不已。1947年11月,华北野战军攻占了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华北重镇石家庄。攻克石家庄的主力之一就是郑位三为司令员、胡耀邦为政治委员的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石家庄一解放,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李昭也调到了急需干部的石家庄。不久,他们的第三个儿子胡德华出生,为了不干扰在前方打仗的胡耀邦,孩子出生后的一周才让人告诉胡耀邦。

1949年元旦过后,分别了10年的妈妈来到石家庄,与李昭一起生活。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妈妈还没有见到女婿胡耀邦,禁不住问起来:“你们生活真不易啊,总也见不到面吗?”李昭告诉她,胡耀邦在火线上,每天要处理很多很复杂的事情,哪能顾上家呀!李昭非常理解胡耀邦:他又何尝不想念亲人呢!身为十万大军的决策人之一,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稍微考虑不周,就要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李昭体贴胡耀邦,默默地承担着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

言传身教

胡耀邦一生清廉正直,光明磊落,李昭同样严于律己,他们二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家人。正是这榜样的力量孕育出了让世人敬仰的良好家风。

胡耀邦崇尚勤俭节约,喜欢吃米饭,每顿饭就是一小碗米饭,两小碟菜,其中一小碟炒菜中有那么两三片肉,余下的主要是辣椒和豆豉之类。胡耀邦穿衣也很简朴。在家时,夏天穿个圆领汗衫,冬天穿一件旧灰色毛衣,5粒纽扣还不一样,因为有的扣子是后来配的。

李昭不尚浮华,拒绝一切不属于她的虚荣。有一次在上海参观纺织科技展览,有的记者为了让她说话,发表意见,一直捧着录音机跟着她。摄影记者为了更多拍到她的照片,把她围得寸步难行。后来,她无论去哪儿都拉着毛纺专家戴秀生作“挡箭牌”。1983年,《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要采访李昭,李昭说,我一个老太太,平平常常,采访什么?有什么好写的?她把毛纺专家戴秀生介绍给金凤,请金凤多写大知识分子、大专家。后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报告文学《一个女工程师的道路》就是采访戴秀生后写成的。李昭这样做,是她的性格和人品使然,也是胡耀邦思想言行对她无形的影响。

胡耀邦当了党中央主席以后,特别注意家人、亲属在外面的影响。198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前夜,他紧急召集了家庭会议。他把在家的人都叫到小客厅,郑重地对大家说:“中央可能要我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我想先向你们打个招呼。今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天恩祖德,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如果你们中有任何人出了问题,只能是自己负责。我是不会讲情面的。”除此之外,他还让秘书给浏阳老家挂电话:不准敲锣打鼓庆祝他当了党中央的领导人;不准挂他的像;不准修缮他家的老房子;不准他的亲属来北京找他办事……

其实,“不准搞特殊化”是胡耀邦的家规,这在他当总书记以前就开始执行了。除了李昭自觉自律,不搭乘胡耀邦的便车外,4个子女同样也没搭过他的便车。据为其开车的师傅回忆,有一年春暖花开时,满妹想跟车出去玩,被胡耀邦狠狠地批评了。一位长期在胡耀邦身边工作的同志说,胡耀邦、李昭对子女和亲属的要求,严格得近于苛刻。李昭的小儿子胡德华关心妹妹的学习,希望父母在妹妹考大学时找找人,胡耀邦不仅没找人,还上了纲,批评他说,为这种事找人的思想是腐朽的世界观,不要说共产主义,连进化论都不知。胡耀邦有句名言,在他那里要特殊化,走后门,没有!要马列,有!

除此之外,他们二人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由于革命的需要,胡耀邦和李昭把在延安出生的二儿子(刘湖)托付给刘世昌。当时,就对刘世昌说:我们感激你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来领娃,我们说话算数,娃,你养大了,就是你家的娃。解放后,刘世昌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决定让刘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去北京上更好的学校。因此,他把孩子的身世说明了,孩子也同意回亲生父母身边读书。刘湖回来后,胡耀邦和李昭不止一次教育他,要他不要忘记陕北父母的养育之恩。

“文化大革命”发生后,胡耀邦和李昭受到冲击被打倒,但他们多次对孩子们说:你们受到家庭的牵连,父母连累了你们,但你们的父母是清白无辜的,没有干过任何使党和国家丢人的事情,你们的父母问心无愧。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干出格的事,不要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事情。他们告诫孩子们,无论是你对你们的父母还是对别人,无论是对待名利,还是对待功过,都要实事求是,历史是最公正的法官。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在北京逝世。48年的革命伴侣,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李昭与胡耀邦的这份真挚之情早已融入到了她的生活之中,他形犹在目,音犹在耳,话犹在心。深夜,在北京会计司胡同的一盏台灯下,李昭和泪写下了对胡耀邦的深深思念:“独秀红梅随冬去,落絮细雨泪无声。人生自古谁无死,忠魂丹心慰后人。”

猜你喜欢

胡耀邦
前秘书:胡耀邦到哪儿就一头扎进群众中去
胡耀邦一生中遭受过哪五次错误打击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胡耀邦“将军”毛泽东
我所了解的胡耀邦的点滴小事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胡耀邦是怎样进入邓小平视野的
1965年胡耀邦是怎么从陕西回到北京的
1965年胡耀邦是怎么从陕西回到北京的
曾与君同行,一生可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