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遗墨

2016-03-09王姣

文物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崂山康有为青岛

王姣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著有《康子内外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32岁写成了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是20世纪书法艺术大师,他的字自成一体,被称为“康体”。其书体阔势宽,平正端庄,中宫收紧,下部疏散,结体疏密得宜,字风浑厚雄放,有纵横奇宕之气。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康体”的主要特点:重、拙、大。“重”,指的是浑厚、凝炼,有金石之感;“拙”,指的是古朴、率真,有生涩之感;“大”,指的是险峻、舒朗,有高远之感。康有为的文章天下称道,他写的“康体”大气磅礴,笔下生波澜,文风书风相得益彰。

康有为之于书法,既有实践,又有理论。在这方面他经历了行而知、知而言、言而行的过程。康有为22岁在家乡西樵山上遇到当朝翰林院编修张鼎华之后,听说“帖皆翻本,不如学碑”,成为一个重要转机,从此他就注意起碑刻原本来了。1889年,康有为在汗漫舫里用十七天的时间写成了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这是碑学发展史上的第三部重要著作,标志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碑学流派的形成。

康有为从11岁开始临帖学书,到30岁已有20年的书龄。31岁以前他还处在帖学观念笼罩之下。直到41岁,都可以说是处在碑贴结合的准备期。可以认为,他从42岁到53岁处在碑帖结合的个人书风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康书,表现出就帖纳碑的意向,虽有一些生硬的地方,但整个演变还是比较自然的。54岁重返日本后的作品已有较鲜明的个性风貌。55岁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后,其书法作品已达到了成熟。

康有为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书法,达到了“康体”的最高境界。卖字是康有为晚年生活费的一大来源,康有为在报刊上大登卖字润格广告。第一件是设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和北京竹斜街两地的长兴书局在丁已民(1917年)十二月出版的《不忍》杂志上登的广告:“康南海先生书法集汉隶北碑南帖之大成,近世少见。顷哀天津惨灭鬻书减价以赈。”第二件是设在上海三马路山东路口和北京厂甸海王村公园的长兴书局,登在该局出版的康有为著《物质救国论》最后一页上的“己未(1919)年正月改订”的“康南海先生鬻书例”。第三件是康家自印于“甲子(1924)年6月朔日”的“康南海先生鬻书例”。据说此项收入相当可观,月人在1000元之谱。

青岛市福山支路5号,是康有为晚年寓居与去世之地。1917年10月,青岛还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他来到青岛游览。青岛海天一色的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盛赞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1923年6月,康有为第二次来到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下榻于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从7月份起开始交纳租费。他给住在上海的家人写信道:“青岛气候甚佳,顷得一官产屋,名为租,实则同买,园极大,价极少,候数日可得。”1924年他花了一千大洋买下了这座小楼。清室遗胄第二代恭亲王溥伟送给他许多家具,管公园者为他布置了花木,并将马厩加改为二层建筑,楼上住家,楼下为随员居住。康有为因溥仪赐给他“天游堂”匾额,便去信上海,命家人将“上赐天游堂三字并御玺双钩来”,把这座旧提督楼命名为“天游园”。康有为将这里视为他人生的归宿,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终结于此(图一)。

康有为在买下福山支路5号的房产后,对新宅甚为满意,赋诗云:“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落款是甲子六月,也就是1924年6月。运笔流畅,挥洒不羁,一气呵成。笔画似在意又不在意,中锋圆笔,左右开张,落笔似放又收,间或字与字之间断开,互不牵连,但又笔断意连,浑然一体(图二)。

康有为是青岛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其艺术活动直接影响了青岛的文化生态。戊戌变法的七次上书中有两次与青岛有关。晚年康有为在青岛留下了不少墨宝,全部为1985年以后其儿媳庞莲女士、外甥潘方先生捐赠,部分现展览于青岛市康有为故纪念馆。在青岛居住期间,康有为留下了大量赞美山海风光的诗章,创作了许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书法艺术杰作。

乙丑年夏,也就是1925年的夏天,康有为在《重游青岛示佳曾孙》诗中写道:“海气苍苍岛屿迥,山巅楼阁抗崔嵬,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里来”(图三)。落款是“天游化人”,为其晚年自署名。此作墨气淋漓,重游青岛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大观拓宇宙,即事高华嵩”(图四)是康有为写给他的女婿潘其璇(书玑)的,书法风格以及意境都透着一种大气和洒脱,是其晚年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

“开经望三月,藏书富百城”联(图五),“开经”字大如盘,给人印象是体阔势宽,平正端庄,且又拙中带涩,布白得当,浑厚中透出乖巧,其中宫紧收,下部疏放,疏密得宜。从基本点划上看,横几乎绝对做到了“横平”,甚至出现了左略高出右的趋势。撇的处理为中锋运笔直送到底,不少情况还向上回锋收笔。捺的风格更具特色,笔锋劈开,万毫齐力,偶有波折,但无提顿,有时戛然而止,骨力内藏,有时尽力放出,沉雄排宕,使人既感到魏碑风格,更含隶笔意。钩的处理变化多姿,有时转锋平出,有时折铎向上,有时顺锋而下,根据字的不同结构,随机应变,发乎自然,超越了魏碑的规范。

寓居青岛的日子,康有为多次游历崂山,留下了许多抒发感情的诗作。《甲子七月留题崂山华严庵五言诗》(图六)作于1924年,行书。康有为早年于家乡西樵山白云洞潜心修行,深受道佛思想影响,而于佛教唯独崇大乘华严宗。他融佛于儒,以儒为教,曾言“孔教者佛法之华严宗也”,像《华严》-样,引导人们在居住的世界中求法界。1924年,康有为避暑青岛,初秋携友人登崂山,宿于华严庵。崂山乃道家丛林,山海耸郁,包容二教,极为适合康有为情怀,不唯留宿也。此联为其晚年精心之作。1926年,康有为由青岛地方长官陪同,携弟子徐良等最后一次游崂山。《丙寅七月游崂山明霞洞》行书诗轴(图七)即作于当年。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与严复、孙中山等人一样,被誉为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自1898年康有为领导发起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后,他就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改良思想家,享有很高的声誉。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流亡生涯,十六年期间游历了三十一个国家,创史性地进入了北极圈。他的书法散布世界各地。他一生三次出入日本,日本不少博物馆、大学等机构及许多日本名流都珍藏有康有为的遗墨。欧美各国对康有为作为改革派领袖和儒学大师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巴黎市立亚洲博物馆藏有康有为晚年草书诗轴。

“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是近代篆刻大师吴昌硕为其所刻,总括一生,意味深长。康有为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他的书法高莽无际,包罗万象,堪为其人生之写照。

猜你喜欢

崂山康有为青岛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登崂山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青岛明月申牌?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