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四川甘孜藏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016-03-09刘栋,陈荟
★教育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四川甘孜藏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刘 栋 陈 荟
校园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其由粗放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甘孜藏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文化题材缺乏内生性、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通过考察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文化建设定位错误,学校管理忽视以人为本办学原则和教育观念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导致了该地区教师流失问题严重和学校的不均衡发展等困境。因此,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器物层面的本土化发展,制度层面的人本化发展和观念层面的内涵式发展才能促进藏区学校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的差异化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发展;民族教育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一种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动态的和差异化的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1]校园文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学校差异性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因此,在倡导教育均衡的同时,必须关注构成区域教育系统的每一所学校自身文化系统发展的内在矛盾,[2]加强校园文化的构建与改进,关注不同学校的差异与特色,强调校园文化的差异性与内生性,才能激发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内生力量,从根本上实现义务教育的特色均衡。
一、义务教育阶段甘孜藏区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甘孜藏区学校已经基本实现了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基本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化要求。但是,该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依然不如人意,学校的外推式发展遭遇瓶颈,亟须内涵式的发展来对其加以提升,从而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具有渗透性,能够在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发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学校特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将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甘孜藏区学校校园文化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校园文化不论是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对于文化的分层,观点很多,比如有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有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等等。本文采纳把文化分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的观点。都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当地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没有体现该民族的文化特色,更没有关注差异性发展,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相悖。
(一)器物层面:缺乏内生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很多学校试图在显性文化建设方面彰显学校的特色文化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在文化题材和主题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方面。在考察中,经常会发现在许多学校的墙壁上画着一些民族图案,多是吉祥宝瓶、宝伞、莲花等藏传佛教的吉祥八宝*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其中包括宝瓶、宝鱼、宝伞、莲花、金法轮、胜利幢、吉祥结、白海螺,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另外这八个图案可以单独成形,也可堆成一个整体图案,这种整体图案在藏语中称“达杰朋苏”意为吉祥八图宝瓶状。图案。学校的初衷是欲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但是,素材却是由校长提供,然后请外地志愿者画上去的,图案旁边也没有相关的说明。在对相关学校师生进行访谈时也发现,他们也不了解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很少关注,甚至校长本人对于这些图案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校领导,似乎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某些校领导的事情。其次,在校园文化主题的定位方面,部分学校出现校园文化模式化的现象。当地管理部门为实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而提出了“一校一品”*《康定县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资料》,内部资料。的口号,意在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主题。当地学校为了应对这一政策,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试图想出一个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文化主题。目前,从每所学校提供的“文化主题”的具体内容来看,至少在口号上确实实现了“一校一品”的目的,使得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见表1)然而,这些主题并非基于学校发展的内在积淀,只是为了迎合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 “为特色而特色” 而提出的。
表1 康定市部分学校“一校一品”文化主题表
(二)观念层面:片面追求升学率
该地区部分学校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学校的主要课程为语文、数学和藏文,学校为提高学生成绩,本应安排美术、手工、德育、科学等课程的时间也被这三门主要课程挤占。通过学生的作业展示来看,语文、藏文和数学作业非常工整而且完成度较高,但是美术、手工等艺术类课程的作业却过于简单潦草,就连在教室优秀作业展示栏中出现的美术作品也是如此。另外,尽管这里的人们民族情结厚重,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但学校却没有设置专门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满足学生和当地群众了解和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愿望。此外,当地学生需要学习两门语言,即汉语和藏语。尽管在小学阶段不学习英文,但是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藏文为标准藏文,而日常交流的语言为当地的方言藏文,两者区别较大。学生与当地人民一样,平常交流基本不用汉语,这样一来学生在小学阶段,等于是学习两门“外语”。因此,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
二、藏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藏区学校校园文化在不同层面出现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各种原因的交互影响之下,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发掘出内在的自生力量,更没有实现特色均衡和差异均衡。这一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文化建设的定位错误、学校管理忽视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学校教育观念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造成的。
(一)学校文化建设定位错误
校园文化应是学校自身历史的积淀,自身办学精神核心的凝练与体现,是内生而非外加的。甘孜藏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和定位,应该由学校自己根据本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和优势加以凝练,而事实上,许多学校却是在“谁砸均衡发展的锅就砸谁的碗,谁出问题就摘谁的帽”这一政策的威慑之下,为应对上级检查时,才请人来设计制作,或者直接模仿被上级领导认可的“成功的”样板学校,从而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了一种模式化的道路。除此之外,该地区学校还对校园文化创造的主体定位错误。学校文化是有关“人”的文化[3],应该是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然而,目前,许多学校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创造者都是校长,认为这只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校长可以随意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主题,甚至主题可以随着校长这一领导人选的改变而随意更改。广大教师和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校园文化的设计,学校文化的内容也未能引起师生的共鸣,致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从而丧失了熏陶渲染的功能。
(二)学校管理忽视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
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从文化的制度层面来讲,学校管理制度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管理是为学校教育和师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宽松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师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该地区部分学校缺乏宽松和谐的氛围,导致校园文化在制度层面过于严肃紧张,缺失了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气息,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发展。许多教师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不堪重负的教学压力,最终选择了离开,从而导致该地区学校的教师资源流失严重。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校管理制度纵然要规范有序,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贯穿始终。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具体实在的生命本色,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和生命体验,真正实现学校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三)学校教育观念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在学生发展方面,因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及当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导致缺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配套课程。全面发展不是趋同性的发展,它是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具备全面发展的理念才能有效结合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打造人文性的校园文化,确保学校的特色均衡。相反亦然,只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甘孜藏区学校校园文化问题导致的均衡困境
通过对甘孜藏区学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均衡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的校园文化建设仍是阻碍该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更不是趋同性发展,而是差异化的内涵式发展,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应该重视该地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有效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激发学校的内生力量,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特色均衡发展。但是藏区学校却忽视了这种特色均衡,从而使得当地学生、师资,甚至学校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一)学生的均衡发展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藏区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在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且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措施,这种紧张的学校氛围是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也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比如,通过对该地区A校和B校小学三年级2014年至2015学年度语文、数学、藏文三门学科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尽人意:就语文来说,满分100分的试题,A学校最高分只有56分,最低分仅为4.5分;B学校学生的最高分仅有50.5分,最低分更低,仅有3.5分。数学成绩方面,A学校的最高分为68分,最低分为26分;B学校的最高分为74分,最低分仅为6分。藏文方面,A学校的最高分为75分,最低分仅为12分;B学校的最高分为73分,最低分仅为11分。(见表2)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更喜爱藏文课的学习,其次是数学,对语文课不是很感兴趣。这在学生成绩上也有所体现。但是,即便如此,学生最为喜爱的藏文课,仍有仅为十一二分的低分,并且平均分只有三四十分。这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零散化、模式化,未能真正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不无关系,这种零散化、模式化的校园文化,不利于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表2 甘孜藏区两所小学三年级2014至2015学年度成绩表
学科语文数学藏文学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A学校56.004.5021.5368.0026.0049.0475.0012.0043.71B学校50.53.5026.7374.006.0039.0573.0011.0036.54
(二)师资的均衡发展方面
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素质和规模对于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才更有利于吸引师资和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而过分严格的管理氛围和教学环境只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教师资源的流失。据调查,当地学校的教师流失问题严重,这与学校文化在制度层面形成的氛围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因承受不了艰苦的条件和严格的制度管理而离开学校。
(三)学校的均衡发展方面
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文化缺乏内涵式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下,学校过分追求“一校一品”,为了追求特色而特色。康定市附近的区县在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并无太大的差异,而相关管理部门却要求各学校必须选择截然不同的主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实际上,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名称不同,但是校园文化的实质都是相同的,甚至许多学校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以壁画或宣传栏的形式呈现,内容也多为礼仪兴邦、尊师重教、绿色校园等,所谓的“一校一品”只是强加了一个不同的校园主题而已。加上学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错误定位,使得该藏区的学校并没有多少精力真正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疲于应付的风潮使学校文化建设流于表面,从而忽视了学校文化最应该汲取的养分其实是来自人文。缺少人文就不会以人为本,学校文化在不注重人文的状态下发展其道路是不会长远的。长此以往,校园文化将变成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特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是一个模式的发展,要有差异性,但同时也不能为了差异而差异。外加给他们的文化是不具备生命力的,应该让其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师生发展的需要,创建特色且真实的校园文化。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甘孜藏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善路径
藏区学校文化必须是尊重差异的特色发展,学校文化在定位与价值取向方面都应遵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因为“没有差异的均衡不是均衡,是单一;没有均衡的差异不是差异,是差距”。[4]为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文化差异均衡的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校园文化器物层面的本土化发展
本土化的文化建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设,是以真正的地域建设者为主,实实在在扎根地域文化,同时,又能促进未来文化发展的建设。随着工业化在藏族地区的推进,工业化带来的整齐划一的运作机制桎梏了学校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本土性的结合与发展。因此,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建设,还要注重学校物质文化的本土性建设。首先,以器物层面的本土性为着手点,关注学校所在地域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俗,在大的生态背景下汲取校园文化生长的养分。凝练出符合学校生态系统的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主题和题材。其次,每一所学校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区当中,有学生、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这都构成了学校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且他们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源泉。[5]因此学校的文化题材应该是以本地区的文化创造者为主体,在他们优化自我学习方式,培养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产物,绝非是可以任意外加的文化注入。只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本土性,才能以显性的方式营造出一种为师生所喜闻乐见且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
(二)实现校园文化制度层面的人本化发展
人本化发展就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充分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和人性需求,关心人的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机制方面,该藏区的部分学校缺乏人本化的理念,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并且学校在制度层面对其教育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知识就是文化”的认识使学校不再被认为是需要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机构,对理性化知识的独尊和管理制度的严格使师生内在的生命价值被忘却,学校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特点被忽视。[5]“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校园文化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资源,要想实现学校文化的人本化发展,学校必须要尊重全体师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促进学校的人文化管理。这不仅是实现学校发展与师生实际发展相结合的必然选择,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要求。[6]
(三)注重校园文化观念层面的内涵式发展
民族地区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忽略差异性的平均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内涵式发展,校园文化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条件。[7]“一校一品”应该是学校从当地民族文化和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文化系统。“一校一品”中的“品”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发、由下而上的文化品质的“品”,绝不应该是冠以其名、自上而下的强加于每所学校的。内涵式的发展体现在各个方面,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理念。学校在观念层面应树立义务教育的全面质量观,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性和民族特性。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互相脱节。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现实需求无法建立联系,这是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学业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在特色均衡的理念之下,站在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社区文化的立场上来营造一个适合民族地区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被改进和完善,民族地区的学校文化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不应该是削平差异,整齐划一的运作,而应该是在充分汲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差异化发展。学校既是一个高度需要文化的环境,也是一个高度创造文化的机构。校园文化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学校的每一个人和事物都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建构起校园文化这张意义之网,才能编织出学校的文化精神,[7]才能有效改善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才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创造出符合每所学校自身特质的、内生的,具有持续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1]冯建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期
[2]刘新成、苏尚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J].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3]陈学军.学校文化是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3期
[4]吴亮奎.优质均衡发展:现实矛盾及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8期
[5]刘旭东、许邦兴、高小强.青藏地区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
[6]覃伟合.迈向内涵发展——“两基”后时代视野下的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7]程祥国.幸福的向往——学校内涵是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8]滕星.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
[责任编辑:王鹤艳]
Issues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Garze Tibetan-Inhabited Area Under the Horizon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LIU Dong,CHEN Hui
Campus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balance of extensive quality to the balance of high quality. However, at present, campus culture in Garze Tibetan-inhabited area refracts a lack of endogenous cultural themes and an unreasonable propensity of unilateral pursuit of enrollment rate, etc. Obviously,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un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ignorance of the principles of human-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nsequently, it, to some extent, has exerted nega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teadiness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schools. Therefore, it is advocated to strengthen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in its material aspect, hum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its institutional aspect, and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n its conceptual aspect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Garze Tibetan-inhabited area and achieve differentiated balanc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intensive development; national education
刘 栋,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重庆北碚,邮编:400715)
G472.1
A
1674-8824(2016)06-0080-0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杂居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XMZ046。)
陈 荟,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重庆北碚,邮编: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