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究
2016-03-09林淑婷曾芳芳
林淑婷 曾芳芳*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 350002)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可以从中得知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共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特殊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和景观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能够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1]。”农业文化遗产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等功能。福鼎种植白茶的时间久远,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从古至今福鼎就是福建省甚至中国白茶的主产区,市场超过半数的白茶都产自福鼎。福鼎白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拥有可观的经济价值,还有更重要的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文章以福鼎白茶为例,分析其保护价值和参与式管理在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并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方案。
1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分析
1.1 福鼎白茶简介
福建拥有许多特色茶叶品种,白茶除了是典型的福建特种茶,还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鼎白茶品种繁多,其分类主要是按照采制方式来划分,根据采集时间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贡眉、新工艺白茶和白牡丹四种。白茶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它的制作过程特殊,有别于其他茶种制作要经过层层工序极为繁琐,白茶的制作工序化繁为简,在经过自然轻微发酵之后便使用烘干或者自然干燥的方法制作的茶叶。成茶形状如针,叶面密布白色绒毛,故色泽雪白而称为“白茶”。有“中国白茶之乡”美称的福建福鼎作为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每年都为市场提供大量的白茶。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福鼎白茶于2009年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1.2 福鼎白茶的经济价值
福鼎具有适合白茶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境内水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和分布着肥沃且松软的土地,这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福鼎白茶的品质优良的原因。在福鼎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的福鼎白茶从近代开始就远销海外,因为它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中占着较大的份额。因为福鼎白茶长期外销的原因,导致其在国内本地市场占有的份额较少,销售量欠佳。最近几年,福鼎白茶具有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高的特点渐渐被国内消费者所知,在这些综合因素和大量市场资金进入茶叶产业的关系,从长期来看福鼎白茶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在中国,茶产品的消费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因为中老年人群对养生、健康相比于年轻人更加关注。福鼎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更是能增加中老年消费者对其的兴趣与购买力。长期饮用白茶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这归功于白茶含有具有抗氧化功能强大的茶多酚。根据最近几年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发现白茶相比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等茶类具有黄酮含量最高和自由基含量最低的特点。福鼎白茶抗辐射和“降三高”的保健功效已经被国内权威科研机构证实与认可。
福鼎白茶具有耐储存的特点,储存的年份越久,口感和药用功能就越好。在储存过程中,白茶的各种酶类会持续产生作用,改变白茶的口感和茶汤颜色,使得白茶更耐泡,这使白茶更具收藏价值。
1.3 福鼎白茶的文化价值
福鼎白茶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就已被记录在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里:“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白茶山就是太姥山,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3]。由此可见早在1 000多年前的唐朝,福鼎就已经存在白茶并开始种植。大量明代史籍也详细记录了白茶的发展。现代白茶的制作大约有15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福鼎,后渐渐传入建阳水吉、郑和等地。
福鼎地处闽东,经过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当地独特的区域民俗文化。如畲族人民热爱唱歌,畲族青年男女会在茶山对情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茶文化中的茶制作技艺与茶点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属于第八类传统技艺,福鼎白茶于2011年以白茶制作技艺代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5]。
2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主体分析
2.1 政府
福鼎白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和福鼎经济的传统产业,政府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白茶上。为了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要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福鼎白茶产业,确定以白茶产业为主导的茶叶发展思路。具体措施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均予以大力倾斜,吸引企业投资;实施茶园种植补贴,当茶叶滞销时以统一的价格收购,解除茶叶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将福鼎白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以福鼎白茶拥有悠长的历史文化作为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之旅,以茶文化旅游为契机推动白茶产业的发展,进而达到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
2.2 农户
一方面,农户要专注于福鼎白茶的地理标志保护,采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种植以及坚持传统白茶制作技艺。在坚持传统白茶制作技艺的同时,积极改造老茶园,建立生态茶园以提高茶叶品质,突出福鼎白茶的特点,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福鼎白茶。农户要将福鼎白茶最具特色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给后代,使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广大山区茶农应该有联合起来共同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白茶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平。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以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和农业相关知识。农户在坚持传统制茶的同时还可与时俱进,开办茶园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让游客亲身参与到白茶的制作过程中,在不破坏白茶的种植环境的同时增加茶农的收入。
2.3 企业
企业在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福鼎白茶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开发,对福鼎白茶进行深加工,不要将白茶局限于茶饮料产品。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白茶提取物与名贵药材融合,推出新型保健品。白茶提取物亦可用于食物、化妆品中,拓宽白茶的衍生品加工。二是品牌创建,突出福鼎白茶的保健功效及历史文化为特点打造品牌,使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增加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三是市场宣传,旅游公司增加关于福鼎白茶的宣传,如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摆放和张贴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手册和相关茶产品的广告。
2.4 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要注重于福鼎白茶的文化传承。太姥山自古以来就以“山海大观”而闻名,在唐宋时期已十分兴盛,因此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遗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社区可以成立文化艺术团组织居民建立一支业余文化表演队伍,根据福鼎白茶的历史文化传说创造一首民歌、编排舞蹈和表演戏剧等,在空闲时间进行演出,通过演出像大众展示福鼎区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民间组织可以定期对福鼎白茶进行宣传,宣传其历史由来、品种、制作技艺等。通过这些措施,让群众更加了解福鼎白茶,使福鼎白茶文化得以传承。
3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3.1 政策引导机制
因为茶叶生产是弱势产业,福鼎又容易受到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福鼎当地种植白茶的农户收入波动较大。当地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很有可能会逐渐消失。因此福鼎政府有责任制定颁布一系列利于福鼎白茶生产种植的政策措施,政府制定政策的原则要以保护为重点,发展为其次。福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下达与监督政策的实施。借助优惠政策以减少山区茶农向城市流动,家中茶园无人种植的现象;激励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投入。
3.2 管理机制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它是农业社区和当地共同进化和适应的结果,所以不能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方式来进行保护[1]。不然会造成白茶茶园的破坏和福鼎地方经济落后的后果,因此要“在发展中进行保护”。这样就要求遗产地的白茶茶农能够在保护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中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让他们自愿参与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于福鼎白茶种植范围极度分散且规模较小,因此要采用适应性管理,因地制宜地保护和管理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并且加强茶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使用能力。
3.3 利益共享机制
在保护过程中,保护茶农的利益是重点,茶农是白茶产业生产与管理的支柱力量并直接参与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没有茶农的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很难实现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福鼎茶农是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福鼎在一定的时间内,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格局不会改变,所以农户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的必要举措。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在茶农合作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加福鼎白茶品牌的知名度与销量,可以选择“互联网+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或是传统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这是调动茶农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企业应通过降低成本,并适当压缩的利润空间,使茶农利益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那些采用传统工艺制茶和采用无公害种植的茶农应给予经济奖励,以弥补额外费用。
[1]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等.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10(10):57-62.
[2]太姥山上“绿雪芽”——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鼎白茶[J].标准生活,2014(03):92-96.
[3]汤鸣绍.中国白茶的起源、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J].福建茶叶,2015(2):45-50.
[4]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等.陕西茶叶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2):150-155.
[5]雷顺号.“福鼎白茶中国唯一”建言被文化部采纳[J].茶叶通讯,201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