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王马”——对古今“奇人”跨时空的对话与互证
2016-03-09钱明鲁壵
钱 明 鲁 壵
(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2.中国计量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3)
梦中的“王马”
——对古今“奇人”跨时空的对话与互证
钱明1鲁壵2
(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07;2.中国计量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浙江 杭州310013)
摘要:从王阳明与马云二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在出身、科考、创业、成名过程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颇有几份“奇缘”。网络“终端”的概念与孟子的“善端”概念或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可进行互证;互联网电商“随时随地”的特性与王阳明所认同的“随处体认”的宗旨可相互联通。因此,王、马不仅在人生经历上有惊人的相似性,还在主体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可比性。就当下的众多创业者来说,王、马的直接价值资源,主要体现在颠覆性创新与超时空跨越两个方面。两人的价值对浙江乃至全国都有巨大的正能量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两位“奇人”跨越时空式的对话与互证,以达到古今比较、启迪当下的效验。
关键词:王阳明;马云;经历;比较;价值
2015年我们也想圆一个梦,一个关于“王马”的梦。此“王(阳明)马(云)”非彼“王(健林)马(云)”非彼“王(健林)马(云)”①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被世人合称为“王马”。从两年多前王健林与马云之间的“亿元对赌”,到最近两人的舌战“互联网+”,都少不了一丝“火药味”,表现出两人不同的经营理念,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多元价值取向。。此“王马”可谓古今浙江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奇人”。“奇人异象”②马云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中国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2014年4月马云入选《时代》周刊2014年度“世界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在2015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上,马云的火爆程度、关注程度甚至比很多国家元首的关注程度都要高(本文有关马云的资料,皆来源于互联网;马云语录来源于彭征、高贺编著的《马云精彩语录》)。,王阳明与马云,相隔数百年,一个是创造思想财富的大师和圣人,一个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匠和偶像。③王阳明与马云的外表都有几份“异象”:王阳明“两顴棱峭,正面难肖”(据徐沁《明画录》),而马云的脸部相貌极像三星堆青铜立人,甚至有些外星人的模样。两人处在不同的时空界域中,表面上看实在无可比性可言,可是在我们的“梦”中,却被硬生生地捏在了一起,组合成一个新名词——“王马”,原因即在于两人的经历、思维方式等有诸多可比性,两人的价值对浙江乃至全国都有巨大的正能量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两位“奇鲁壵,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生。
人”跨越时空式的对话与互证,以达到古今比较、启迪当下的效验。惟其距离太远,不可比性要大于可比性,故而只好在“梦中”把他俩放在一起考量,合在一起说事,用“梦”来拉近两人的距离,用“梦”来链接两人的“奇缘”。
一、“王马”之经历
如果仅仅就王、马二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在出身、科考、创业、成名过程等方面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颇有几份“奇缘”,值得细细体味。
首先是出身:王、马的祖籍都是浙江绍兴。王阳明生于余姚,祖籍山阴(今绍兴越城区);马云生于杭州,祖籍嵊县(今绍兴嵊州市)。王阳明是壬辰年农历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出生,属龙;马云是甲辰年农历八月初五(1964年9月10日)出生,亦属龙。
其次是科考(高考):王阳明小时候好斗贪玩,马云小时候也以调皮捣蛋著称。王阳明从21岁到28岁,总共花了8年时间,参加了3次会试才成功登第,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马云也参加过三次高考,到24岁才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去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科考未能如愿以偿,并不说明两人的智商不高,究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多样,但对传统教育和标准的不适应,或者说“学问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毛泽东说过:“从古以来,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些学问不足的青年人。”*毛泽东1964年2月13日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见美国联合出版物研究服务处《共产主义中国的译文》,第90卷第48页。(毛泽东在《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多种版本,内容有异。)此话用在王、马二人身上,恰如其分。
再其次是创业:王阳明30岁时在几位道友的帮衬下开始在绍兴阳明洞讲学,使“阳明洞”成为阳明心学之象征。马云30岁时与几位合伙人合作在其创设的海博翻译社掘到第一桶金,如今“海博”已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王阳明40岁与徐爱同舟归越,论《大学》宗旨,其代表作《传习录》所载首卷是也。马云40岁开始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阿里云等国内电子商务知名品牌。上述品牌诞生地的杭州,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10.3%,位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名,其中服务业增速为15.4%,位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杭州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数字内容、互联网金融分别达到381.32、369.87、523.5、157.64亿元,增速在15%~70%不等。杭州整个信息经济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2%,这很大程度上与马云的阿里巴巴在此有关。*参见2015年8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然后是成名:王、马都是在知天命之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王阳明是在50岁时创立了颠覆传统朱子学的“致良知”学说,马云是在50岁时成为亚洲首富,一举超越了李嘉诚等众多大佬。如果能转换成金钱,“致良知”学说可谓精神上的无价之宝,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人类,而马云的物质财富也开始转化为知识、精神财富。如同十六七世纪东亚世界曾掀起过王阳明热一样,21世纪的当下,东亚乃至世界各地也掀起了一股的马云热。如2008年7月获得日本“第十次年度企业家大奖”;2015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发表演讲,并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奉为座上宾;2015年5月,在韩国副总理崔炅焕的全程陪同下,出席首尔天猫商城“韩国馆”的开通仪式,现身韩国KBS电视台与韩国青年展开互动,等等;使马云成了家喻户晓的“创业教父”,更使马旋风席卷全球。
最后是成名以后的选择:王阳明50岁之后对在官场获得的功勋伟业、功名利禄不屑一顾,而以社会化、平民化的讲学授徒为自己的理想归属;马云也在50岁时毅然放弃了己所缔造的电商帝国,把亚洲首富只看成一个象征,而以选择教育、环境、慈善为自己的理想归属。*马云于2013年5月10日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11日宣布成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并担任中国理事会主席,同时他还透露了在企业家教育方面的宏大计划,正在筹备中国企业家创业者大学,力争两年内办起来。1015年3月25日,他回归了自己的老本行——教师,甚至自称“首席教育官”。2015年6月5日,他获得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育学博士学位。坐落于杭州西湖区三台山路上,由马云担任首任校长、国内8名著名企业家和学者担任校董的湖畔大学(其名称源于阿里巴巴1999年创业所在地杭州湖畔花园小区,2003年淘宝也在湖畔花园诞生,前身为马云名下私人会所“江南会”),将在杭州迎来首期3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CEO。但与王阳明不同的是,马云走的是精英化的豪门路线,而王阳明走的是平民化的教育路线。尽管与现在动辄七八十万元的商学院相比,湖畔大学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算是“良心办学”,但每人28万元的学费,却离王阳明开门办学,“不独缙绅多士,即草野潜伏之夫”*参见《罗汝芳集》,2007年,第637页。也纷纷前来听讲的平民化教育路线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网友据此吐槽称,马云在低调奢华的会所办大学,是土豪之间的一种游戏。尽管马云声称“湖畔大学要办300年”,但这种豪门盛宴的生命力,令人怀疑。
如果说以上“相似”只是巧合,那么思想文化的传承性,则决定了王、马的不可分离性,或者说从王到马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就浙江而言,除了绍兴、余姚,就要数杭州与王阳明的关系最为紧密。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在杭州讲学,奠定了杭州教育的基础,也为清末创办书院创造了条件。马云毕业的杭州师范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但其历史可一直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创办的养正书塾。也就是说,马云所受的教育,与明清时期的杭州书院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因而亦与历史上两浙文化的深厚底蕴密切相关。
因此,在我们的“梦”中,公元1529年1月9日凌晨,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大余青龙镇赤江村章江上的一条船上,与485年后的2014年9月19日北京时间凌晨,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这看似两件完全不搭界的事,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解读,却有其内在关联性。时间虽然穿越了近500年,但浙江思想文化的传承基因仍在,核心价值观仍在,创新的动力仍在。换言之,在马云的骨髓里有王阳明的DNA,马云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王阳明基因转换和重组的结果。
二、“王马”之比较
互联网不仅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真正把人的“善端”“良知”发掘、呈现出来的科技杠杆。网络“终端”的概念与孟子的“善端”概念或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可进行互证。*尽管“终端”是物理概念,“善端”“良知”是伦理概念,但两者在独立性、主体性、本根性这三个层面上,则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互联网电商“随时随地”的特性与王阳明所认同的“随处体认”*王阳明的道友湛甘泉提出“随处体认天理”说,阳明对“随处体认”表示认同。的宗旨可相互联通。*尽管“随时随地”是一种电商营销模式,“随处体认”是一种道德实践过程,但在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为终极目标上,两者却具有相似性。因此故,王、马二人不仅在人生经历上有惊人的相似性, 还在主体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有较大的可比性。
1.主体意识之比较
毋庸置疑,基于本心论的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基本前提的。正因为有了主体意识的觉醒,有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才有了“致良知”说,才有了“满街人都是圣人”说,也才有了同属于本心论的“立志”说。“立志”可以说是王阳明之“成圣”抑或“致良知”的关键。阳明说:“君子之学,有立而后进者,有进而至于立者,二者亦有等级之殊。盖立而后进者,卓立后有所进,所谓三十而立,吾见其进者。进而至于立者,可与适道而至于可与立者也。盖不能无差等矣。”*参见钱明2010年编本《王阳明全集》(第5册),第1778页。阳明心学的本质要求就是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求和呈现良知本体,而立志是其前提,成圣乃其结果。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其实质即在于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与此相似的是,互联网时代同样离不开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两大根本性变化:
一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和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在网络时代,人力资本变得更加重要。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互联网思维”,那就是“人力资本主义”(Human Capitalism)。这种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直接导致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在网络世界里,人的主体意识一般包括两层涵义:一个是以每一个消费者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另一个是以创业者自我为主体的人的意识。这两层涵义,正好都是王阳明“致良知”说的本质诉求。前者以“满街人都是圣人”说为代表,后者以“立志”说为代表。王阳明与马云都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因此王阳明的“立志”说在马云那里被表现为强大的自信力和坚定性。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但我在乎自己怎么看这个世界”;“建立自我,追求忘我”!而马云所透露的阿里巴巴及其本人成功的秘诀,即在于梦想、学习和坚持。马云说:“第一你自己要相信,就是‘我相信’,‘我们相信’;第二是坚持;第三要不断学习;第四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正是这四个关键,使阿里巴巴走到现在。”在马云看来,人如果“没有坚信不疑的事情,那你就不会走下去。你开始坚信了一点点,就会越做越有意思。”他还笑称:“有的时候傻坚持要比不坚持好很多,如果空有理想,没有坚持,理想将变成一种痛苦。”这种想法几乎与王阳明的“立志”说如出一辙。
二是网络世界与良知世界在人性上有了高度的一致。在网络时代,个性化的消费活动被充分释放和放大,与此同时,人性中的“善端”在科技杠杆的强力作用下,不仅有了回归和呈现的可能,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原本必须依靠自律的道德自觉,如今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监督下,居然逐渐成了现实!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东西,通过最新的科学技术呈现了出来,通过商业价值的实现而激发了出来,通过互联互通而被全人类所认同了。传统的模式,激发出了人性中恶的东西,而新的商业模式却激发出了人性中善的东西。互联网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改变了人的观念,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出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价值本能,即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至善本体和心之本体。应该指出的是,人们的道德观念与高科技手段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道德秩序的建立,除了可以依靠“软”的教化功能,还可以借助“硬”的科技手段。王阳明与马云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互补而最终可以让人们回归自己的道德本体。所不同只是,在王阳明那里人的主体意识是依靠自觉和教化来实现的,而在马云那里人的主体意识却是依靠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来实现的。有人曾这样形容过:如果说淘宝网的发展是借助了互联网的飞速应用和个人消费的强势兴起的话,那么它的未来只有集中在这样一个脉络之中:在个人消费带动的个人意识回归的前提下,它的每一个拓展步伐都必须立足于“人”这个要素。个性化、自主性、主体意识、人的价值……,这些都是良知世界的根本诉求,也是网络世界的必然选择。尽管网络电商世界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痛点,如低价文化、恶性竞争、假货帽子、诚信危机、税收漏洞等,但这些痛点在高科技时代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而得到解决的。
2. 思维方式之比较
我们认为,王阳明的心本论思维与马云的互联网思维至少在底层(平等)思维、信任思维、共生思维和整体思维这四个方面具有可比性。一般来说,朱熹哲学属于“对象”哲学——知识论的对象学,是主客体二分论或“支离”论,王阳明哲学属于“现象”哲学——存在论的现象学,是主客体浑一论或“合一”论。所谓合一性的思维方式,就是无差别、不分等的浑一性与整合化的思维方式,它包含心物合一、知行合一、圣凡合一、内外合一、自他合一等。而在互联网世界里,在心物、知行、内外、自他、圣凡(无身份)等关系上也都是“合一”的。比如阿里巴巴所强调的“人单合一”*“人”即员工,“单”是用户需求,而非狭义的订单。“人单合一”即让员工与用户融为一体。与王阳明所强调的“心物合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与王阳明所主张的“圣凡合一”也具有内在同一性。如果说工业时代是论资排辈的话,那么信息时代便是机会均等,而合伙人制度就是对工业时代的上下级、前后辈的分等制的超越。合伙人制度其实就是经营理念上的人人老板说,即所谓的“人人店小二”说,这与王阳明的“满街都是圣人”说若合符节。所不同的只是,“人人店小二”说是从能力论的视点立论,而“满街都是圣人”说是从人性论的角度立论。
如果我们可以把网联归结为“人”的问题,物流归结为“物”的问题,那么显而易见的是,“人”只有“联”起来,才能共生共存,从而激发出共同的人性;“物”只有“流”起来,才能物尽其用,从而产生最大的效能。而“人”或“物”的互联互通,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心”的互通互联,即“心”在物我、内外、自他、圣凡等各个层面的辩证统一。如果我们可以把王阳明的思维方式概况为心物合一、知行合一、圣凡合一的话,那么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就是王阳明“心物合一”的最好诠释,阿里巴巴的事业拓展就是“知行合一”的最好解读,马云团队的合伙人制度就是“圣凡合一”的最好实践。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话语上,王、马都有较为相似的表述。比如“知行合一”,王阳明还有句更直白的表述——“事上磨炼”,它用马云的话说,即“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王阳明本心论思维方式中的三个合一,在马云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经营实践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看似巧合,实际是经济合理性与哲学思辨性的逻辑统一。
3. 价值观念之比较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说,而致良知说的另一表述方式即诚意说。王阳明的诚意说具有本体论和工夫论的双重意蕴。在工夫论的意义上,诚意等同诚信;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诚意决定诚信,或者说诚信源自于诚意。所以价值观上的诚信问题与诚意说或致良知说密不可分。由于互联网源自于信任互通,诚心、诚意、诚信是这种信任互通的具体体现,所以互联网电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诚信系统。互联网电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其实就是这种价值观念的输送过程。而阿里巴巴的创业之本就在于诚信、信任等价值体系的牢铸,以及对这些价值体系的敬畏。对此马云有许多说道:“网商逐渐诞生起来,最重要的是诚信,所以选择最正确的事情,大力投入诚信建设。”“诚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诚信不能拿来销售,不能拿来做概念。”“您能用一句话概括您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吗?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我们要求诚信,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我认为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敬畏。”
不可否认的是,马云及其所代表的阿里巴巴的成功是价值观的成功,因为他们选择了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因为信任,所以平等;因为信任,所以形成合力;因为信任,所以梦想成真。王阳明认为成圣的关键在于诚意,在于致良知;马云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诚信,在于信任。而无论诚意还是诚信,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也是可以彼此复制的。而诚意、诚信、致良知等概念,在全球化的时代与自由、平等、博爱一样,也具有普世价值,甚至可以说,良知本体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原点。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数据的网络,那么良知便是人心中的网络。网络中有形形色色的存在,人心中也有形形色色的存在。网络“终端”可以把信息世界联成为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作为良知本体的人性“善端”也同样可以把人的世界联结成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王阳明把人的良知视为本体之存在,马云把人的信任视为电商之根本,而网络“终端”其实就是由这种互信关系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所以马云强调:“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的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三、“王马”之价值
诚然,王阳明的思想世界从根本上说属于伦理学的范畴,而马云的思想世界则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个是近世心学思潮的主要代表,另一个为当下互联网电商的主要代表,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在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眼里,利他主义者的伦理学与利己主义的经济学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从人性的角度看,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与作为实业家的马云,所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说亦是相通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王阳明与马云的价值是可以相互印证、彼此充实的。商界的经营理念与营销手段,就如同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的中共的执政思想和外交理念一样*习近平主席曾在多种场合就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发表过讲话,强调“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并对澳门大学的师生说:“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王毅外长在2015年“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热点问题之路,尤其注重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其智慧源泉也应当是多元的。王阳明心学就如同一口源源不断的泉眼,既可以为社会变革提供动力资源,也可以为网络经济提供价值资源。而就当下的众多创业者来说,王、马的直接价值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颠覆性创造
王、马虽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身处时代变革的大舞台上,扮演了时代弄潮儿的角色。王阳明是以融合佛教为主要特征的儒学第二期发展过程中(第一期是先秦时代,以融合道家及诸子百家为主要特征)涌现出来的最具创造性的思想家之一,马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创业浪潮中(第一次是1980年代,其企业家队伍以农村“能人”为主;第二次是1990年代,其企业家队伍以“下海”经商的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中涌现出来的最具创造性的企业家之一。王阳明的思想创新得益于中国近世的新儒学运动与新佛学运动的文化大环境,而马云的人生创业得益于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大环境。
王、马之价值,就在于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对以往成就的一种颠覆。王阳明是利用三教(儒释道)融合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对正统朱子学的颠覆与超越,创立了独特的心学思想体系;而马云则是利用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制造业模式的颠覆与超越,创造了独特的现代生活方式。有人说:互联网电商正在“将一个商业工具转变为一个生活工具”,此话并非虚言。
如果说王阳明颠覆的是传统的儒者形象,使之变为亦文亦武、文武双全的全人形象,那么马云颠覆的便是传统的商人形象,使之变为亦商亦文、学企不分的形象。马云说:“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这是企业家与思想家的相似之处,也是王、马二人的共同之处。王阳明的批判意识在中国古代是首屈一指的,故而被时人指责为“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的异端奇人,甚至因其批判意识而被视为思想“假货”的贩卖者;而马云的叛逆性格在当代社会也是人所共知的,故而亦被时人讥讽为“大忽悠”,甚至亦因其叛逆性格而被视为物质“假货的幕后贩子”。然而,历史已经证明亦将继续证明:任何颠覆性创造都是可以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因而被时人所误解、非议、抵制、叱责也是必然的。
就创造性而言,王阳明可谓“传统浙江”之象征,马云则可谓“今日浙江”之代表。“传统浙江”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今日浙江”提供巨大的价值资源和深厚的精神土壤,“今日浙江”的创造性崛起也可以为“传统浙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现实的传承系统。如果说阳明学是以独特的思想方式改变了中国乃至周边区域,那么阿里巴巴便可以说是在以独特的营销方式改变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受到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的巨大冲击,这就如同五百年前的明代社会,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王阳明创新型思维的巨大冲击。因此,马云所主张的“立志创新”理念与“魔法创业”实践,对当代社会的创业者来说无疑具有典范性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马云的“魔法创业”与王阳明的“自得创新”具有同等价值,所不同的是,“魔法创业”的主角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人数越多越好,而“自得创新”的主角是立志颠覆传统的思想者,这样的人绝不可能太多。创业需要机会和平台,更需要勇气和精神;前者属硬条件,后者是软条件。王阳明的思想创新加上马云的创业实践,可以为当代创业创新者提供丰富的软硬件资源。
2.超时空跨越
毫无疑问,王、马二人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条件。王阳明的成就,与明代中叶的政治、社会、思想环境以及滋润其成长的地域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是多元的思想文化土壤以及自由讲学的宽松氛围,造就了王阳明与阳明学派;马云的成就,与13亿人口的中国庞大市场密切相关,是庞大的市场以及网购、电商的发展空间,造就了马云与阿里巴巴。然而,王、马二人所取得成就,又都是超越时空的,都是一种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转移。他们不仅在空间上是跨地域、超国界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属于抛弃过去时、搅动现代时、影响将来时的标杆性人物。
具体而言,王阳明所主张的“致良知”说、“知行合一”说和“万物一体”说是超时空的思想跨越,马云所搅动起来的“互联网+”则是超时空的行业跨越。何谓“互联网+”,按照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的解释:第一,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第二, 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即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促成了“互联网+”的实现,尤其是为制造业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IOT使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使用智能设备,无时无刻都在连接互联网。而“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万事万物的连接,对现有行业进行的改造。第三,未来几年随着IOT时代和“互联网+”这两种趋势的流行,大部分企业都会被迫转成或者主动转成互联网企业。企业的商业模式会从单纯的一次性买卖,变成实时与互联网相连,变成互联网服务。如果说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知行合一”说和“万物一体”说不仅把人与人、人与社会合为一体,而且把人与事、人与物合为一体,那么“互联网+”便是把各种消费、流通、商贸、生产、金融等要素合为一体;如果说王阳明是用新的思维方式取代旧的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教化模式取代旧的教化模式……,那么马云便是用新的市场模式代替旧的市场模式、新的营销方式代替旧的营销方式……。
传统造成的问题之一是它固化了思维习惯,结果是在思考世界的时候分析过于肤浅、思维过去僵化,把特殊时代的认知当作永恒的典范。在朱子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王阳明的出现不啻一声惊雷,响彻大地;而在传统商业模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马云的出现也如同一场大地震,搅得地覆天翻。当人们面对这种传统模式的统治地位的结束时,不仅不该恐惧,而且应唤起自我的好奇心。一个思想的新世界、生活的新世界已经来临,为了保持自身的思想活力和生活活力,我们应该勇敢地拥抱这样的新世界,而不是置之不理,就如同五百年前整个东亚世界接受阳明学说一样!
(责任编辑周感芬)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6)01-0026-07
作者简介:钱明(1956—),男,浙江杭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学、阳明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社科基地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项目“日本阳明学的特质与问题”(JD2014168)。
收稿日期:2015-10-18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6.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