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核1号核桃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6-03-09刘红梅

河北果树 2016年2期
关键词:雄花黑斑病炭疽病

刘红梅

(河北省深州市林业局北溪村乡林业站 053800)



辽核1号核桃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红梅

(河北省深州市林业局北溪村乡林业站053800)

1 栽植地概况

辽核1号核桃栽植在北溪村乡东沿湾村。属于平原地区,土壤属于白土,为典型的半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昼夜温差达到12℃以上,无霜期200 d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降雨量510 mm。

2 辽核1号核桃品种特性

2.1植物学特性辽核1号核桃树势强,树姿直立,树冠圆形。枝条粗壮,髓心大,分枝力强,节间短,果枝短。每年中有两次生长现象。芽肥大饱满,呈阔三角形或圆形,有时有芽座。幼树侧枝发芽早,根系比较发达。枝条粗壮,有韧性。基部休眠芽寿命较长,遇到修剪刺激则可抽生徒长枝。

2.2结果习性辽核1号核桃属于雄先型、中晚熟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侧生混合芽比率90%以上,每雌花序多着生2~3朵雌花,坐果率60%以上。雄花较多,雄先型。结果早,嫁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适宜树形为主干疏层形,密植园适宜株行距为3 m×4 m。修剪上应注意夏季摘心,短截壮旺枝。在辽宁地区,4月中旬发芽,5月上旬雄花散粉,5月中旬雌花盛期。9月下旬坚果成熟。坚果圆形,果基平,果顶略成肩形,纵径3.5 cm,横径3.4 cm,侧径3.5 cm,平均坚果质量9.4 g;壳面较光滑,色浅;缝合线微隆,结合紧密,壳厚0.9 mm,可取整仁。核仁饱满,浅黄,出仁率59.6%。辽核一号核桃树比较喜光,不能选择阴坡栽植。阴坡栽植不易成花,长得也不旺。一般栽植成功后,三四年进入盛产期间,按667 m2栽植45株计算,栽植4年后平均每株挂果35 kg青皮核桃,667 m2产量1 500 kg左右。该品种较耐寒、耐旱,抗病性强,适宜土层深厚的地区发展。

2.3物候期在我乡东沿湾村,4月上旬芽体萌动,花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属于雄花先开型,9月下旬左右坚果成熟,果实发育期200 d左右。

2.4抗逆性抗晚霜,较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病性强。

3 栽培管理

3.1栽植核桃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在年平均气温9~16℃,年降雨量500~800 mm,海拔50~3 000 m的地区均可以栽植。辽核1号核桃成片栽植株行距4~5 m×5~8 m,果粮间作的行距可以扩大到25~30 m。栽植时要配置授粉树。核桃苗木侧根少,起苗后应迅速栽植,苗根不可暴露太久,栽植前后都应注意保湿。

3.2整形修剪树高3 m左右,冠幅3 m左右。每年进行修枝整形,结果枝在420个以上。树形主要采用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栽植条件好的园林可以采用疏散分层形,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参照苹果。

对于幼树,主要是对一些干扰树形的枝条进行修剪。对需要留用的二次枝和徒长枝应及时进行摘心或短截,将其培养成结果枝,其他的应尽快疏除。

成年树要及时疏除外围过密枝及下垂枝,并缩减改造占空间较大的辅养枝,从而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当树冠中的短枝以及雄花枝增多时,表明树体已经逐渐衰弱,需要及时更新复壮。对结果枝可去弱留强,回缩更新。对树冠中的徒长枝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增加壮旺枝的比例。

3.3疏雄成年树,当雄花开始膨大时,要及时疏雄,盛果期可疏雄70%~80%。

4 病虫害防治

4.1病害防治

4.1.1核桃黑斑病又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黑、黑腐病。核桃黑斑病的病菌一般在枝梢或芽内越冬,翌春分泌出细菌液借风雨传播,主要危害幼果、叶片、嫩枝。萌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开花前后喷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20 d天左右喷一次药,连续喷2~3次。

4.1.2核桃炭疽病核桃炭疽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时间短、爆发性强的特点。炭疽病一般以老树发病严重,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嫩芽、枝叶。防治方法可参照苹果炭疽病。

4.2虫害主要有核桃举肢蛾、核桃小

吉丁虫、木橑尺蠖、云斑天牛等。

核桃小吉丁虫,又名核桃黑小吉丁虫,幼虫俗称串皮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其寄主目前已知仅为核桃。以幼虫在核桃l~3年生枝干的皮层中呈螺旋状取食。被害处膨大。在蛀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新月形通气孔,并有少许黑色液体流出。干后显白色。受害枝条养分、水分通路受阻,多数枝梢枯死,造成大量回梢,树冠逐年缩小,产量随之下降。幼树主干受害,树势变弱,往往形成“小老树”,重者则整株枯死。核桃园内的枯枝、焦梢多属此虫危害所致。此虫直接影响树体生长,降低产量。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可喷布80%磷胺乳剂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 000倍液,以触杀成虫和卵。在幼虫危害期,对虫疤处涂抹敌敌畏(加适量煤油),外用塑膜封严扎紧,可熏杀其中幼虫、蛹或成虫,此法特别适于被危害的小幼树或粗枝。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402(2016)02-0030-01

收稿日期:2016-01-05

猜你喜欢

雄花黑斑病炭疽病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楚雄花事(组诗)
桑树雄花茶的加工工艺研发与品质初探*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及营养价值评价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雄花中5种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