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2016-03-09程晓峰安徽省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30601
程晓峰 安徽省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30601
动物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程晓峰安徽省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30601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中由于盲目使用抗菌药物、饲料中霉菌毒素过多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频频出现,导致动物的免疫抑制越来越严重,经常会出现禽畜大量发病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禽畜的大批死亡,给畜牧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动物免疫抑制产生的原因、机理以及消除动物免疫抑制的主要方法,希望可以给当前的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
动物免疫抑制;机理;研究
1 动物机体免疫抑制的产生原因及机理
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的原因很多,包括内因和外因。在生产实际中,导致免疫抑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现已证实的免疫抑制性致病微生物有多种,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常见病原有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等病毒,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和附红细胞体等[1],这些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抑制或减弱猪只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使猪体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导致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的感染发病。
(2)饲料霉菌毒素造成机体免疫抑制。霉菌毒素的核心危害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对免疫应答的强烈抑制,可表现为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抗体的产生,降低补体和干扰素的活性,损害巨噬细胞的活性。
(3)药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长时间、大剂量不合理的使用药物,常可造成动物机体免疫抑制。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等常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可阻碍浆细胞产生抗体,引起淋巴组织萎缩,抑制淋巴细胞及干扰补体参与免疫反应。
(4)营养因素导致免疫抑制。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正常发挥都依赖于均衡的营养,免疫系统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粮条件。所以,无论缺乏常量营养物质 (能量、蛋白),还是缺乏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都会对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5)应激因素导致机体免疫。研究证明,应激可使淋巴细胞对环境破坏的敏感性升高[2]。慢性应激会使猪长期维持高水平副肾皮质激素,进而抑制免疫力。在管理不当,过冷、过热,断奶、仔猪去势、长途贩运,母猪生产繁殖等应激状态下,禽畜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2 缓解和消除动物免疫抑制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的环境卫生,控制好环境温度,加强地面和空气的科学消毒工作,尤其应搞好产房及幼龄动物圈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早期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不同日龄动物要分开饲养,同时饲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过分拥挤,减少交叉哺乳,提高断奶日龄均匀度,防止应激的产生。饲养时尽量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并且在每次转群或出售动物后,空圈舍严格消毒。保证圈舍良好的通风,防止有害气体过多损伤动物呼吸道黏膜,减少支原体、放线杆菌、流感病毒、蓝耳病病毒等可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感染[3]。
(2)均衡营养。注意均衡动物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加强饲料中能改善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核心营养成分的供给,防止由于其缺失而造成免疫抑制。提高饲料质量,保证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所需的蛋白质,通过提高禽畜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避免禽畜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低下,对疫苗免疫应答降低。
(3)消除诱因。在畜禽的饲养管理中,应尽可能的消除或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化学类药物;防止动物饲料霉变,尽可能地减轻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
3 总结
免疫抑制疾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只有加强对免疫抑制疾病的研究,找出致病原因,研发更好的治疗免疫抑制疾病的药物,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免疫抑制疾病的发生。
[1]万遂如.猪免疫抑制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0,02: 17-21.
[2]刘承军,曲悦.规模养猪场免疫抑制病发病机理与综合防控[J].猪业观察,2015,02:111-114.
[3]张如涯.规模化养鸡场免疫抑制病及其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2,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