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海阳县志》中的宋代佚诗佚文

2016-03-09吕冠南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庆元宋诗县志

吕冠南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光绪海阳县志》中的宋代佚诗佚文

吕冠南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晚清卢蔚猷、吴道镕修纂的《光绪海阳县志》保存了不少创作于广东海阳(今潮州)地区的宋代诗文,不仅刻画了金山与西湖的秀丽风光,还提供了一些较为珍贵的历史内容,兼具文学与史学的价值。同时,其中有不少作品并未被《全宋诗》和《全宋文》收录,所以此类作品还有着非常高的文献价值,将它们整理出来,既可以为潮州的乡邦文化追溯一条远源,又可以为完善宋代文献提供一些帮助。

《光绪海阳县志》;潮州;《全宋诗》;《全宋文》;补遗

光绪二十四年(1898),时任海阳知县的卢蔚猷和翰林编修吴道镕修纂的四十六卷《海阳县志》(下文均简称《县志》)完成。两年后(1900),这部编纂了11年的书稿交由潮城谢存文馆刊刻出版。按照西历纪年,它的面世已经进入到20世纪了。该书虽则由于纪年的关系而涂抹了一层近现代的色彩,但推考其书,却仍是一部不打折扣的传统方志,书中记录的古海阳县(今潮州)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落在古代方志的畛域之内。也正是因为这一特色,才有许多珍贵的前代文献得以保存其中。虽然此类文献在读者翻阅之前,可能要在书中经历长时间的落寞,但一经发现,立刻就被激活,返回到它们被创作出来的时代。这尤其适用于本书卷三十《金石略》所著录的刻于石上的宋代诗文,它们在《县志》中得到了再详细不过的记录。通过阅读这些诗文,我们不仅可以于脑海中再度勾勒出彼时古潮州的青山绿水,还可以借助《县志》著录的与作者和作品相关的内容,纠正一些似是而非的历史记录。很明显,这些诗文兼具文学与史学的价值。同时,其中还有不少作品并没有被断代总集《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和《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收录,至今仍不为读者所了解。所以对这些溢出上述两书的诗文进行辑录整理,还可以有效地充实宋代文献的收录情况。这是这批诗文在文献学方面的价值。毫无疑问,将《县志》所收录的宋代佚诗佚文加以辑录整理,可以同时实现上述三方面的价值,这正是本文撰作的动机。现按照《县志•金石略》著录的先后顺序,将书中的12首宋代佚诗和1篇佚文加以标点整理,并附按语考辨。

1. 王汉 《西晖亭》

开轩面□崖,隐景见残霞。晚翠千重出,晴红数片斜。山前光掩映,水上影交加。成绮谁兴咏,须知属谢家。[1]682

【按】《全宋诗》卷一五三录王汉诗两首[2]1746,未见此首。本首题目三字本磨灭,《县志》编者按曰:“右刻在金山巅西北石上,正书题三字全泐。……考汉自撰《金城山记》当是西晖亭诗也。”考王汉《金城山记》谓鉴石冈“下有石,宜日之昃,立亭曰西晖。亭南岩壁峭崄,亦以西晖名之。”[3]681此诗为描写日暮之作,由次句“隐景见残霞”即可知,恰好与记文的西晖亭相合,由此知编者的推断是合理的。故据以补其题目。

2. 许彦先 《题金山见远亭》

山上危亭薙草茅,揭阳州望极南交。千苞射日垂珠弹,万竹回风舞玉梢。沧海微茫浮蜃阁,扶桑依约露乌巢。七年三度登临处,共埽青苔写石

坳。[4]685

【按】《全宋诗》卷九〇九录许彦先诗八首[5]10692-10693,未见此首。考《县志》卷二十六《古迹略一》“见远亭”条谓“亭在金山伏虎石侧,有宋熙宁六年许彦先石刻诗址”[6]648,可知彦先此诗作于1073年。再结合诗中“七年三度登临处”之句,可逆推彦先首次登临见远亭,至迟不晚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这样一来,《全宋诗》记彦先“神宗熙宁中历官广南中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转运副使”的说法便应稍作修改,应将其中的“神宗熙宁中”表述为“英宗治平末”,才更为确切。另外,《全宋诗》彦先小传未言其乡里及科举情况,今由《县志》卷三十《金石略》引《南雄志》,可知彦先为“始兴人,天圣三年进士”[7]684。由上可见《县志》对《全宋诗》的彦先小传多有订补之助,这体现出《县志》的史学价值。

3. 黄泰之 《蒙斋留题》

淳熙庚子首春,建安谢景、(阙)黄泰之、荆溪李寿翁同游。二公命记前因,同泰之作(阙)。

自我来古瀛,访幽得蒙泉。款陪谢东山,况有李谪仙。举杯笑谈适,扪萝步武□。何妨卜再游,及此春事前。[8]687

【按】《全宋诗》未著录黄泰之诗。此诗前有小序,但《县志》编者谓其“半埋土中,不能尽录”,所以只记录了当时可见的数句。但从残序中仍可知此诗是作者黄泰之应其两位朋友的请求而作(所谓“命记前因”),故诗中分别以谢安(东山)和李白(谪仙)来赞美他的朋友谢景和李寿翁。另外,该诗几乎没有完全合格的律句,可见黄泰之的诗学训练也不是多么纯熟。蒙斋“在海阳西”,“有水石之胜”[9]687,是当地的名胜,下面我们还整理了林 的《蒙斋小饮》(下文第六首),也是创作于此地的诗歌。

4-5. 林 《金山诗》

沉埋风月几经年,唤月呼风不用钱。一榻移来烟树杪,万家低落酒尊前。斜阳城角疑无地,小艇沙边别是天。老子于中情不浅,乱山青里听鸣蝉。

小亭穿入绿阴丛,亭下沙平九十弓。落日鸟鸣图嶂里,画桥人在镜奁中。城宽檐角容春树,塔迥灯辉下晩空。顾我南来何所得,一山明月一溪风。[10]688

6. 林 《蒙斋小饮》

踏破苍苔为访山,青山相对冷相看。老藤蟠上千重碧,小几移来六月寒。流水送香鸣石罅,峭厓削玉立云端。短笻欲步池头月,无奈杯阑兴未阑。[11]689

【按】《全宋诗》卷二七二三录林 诗六首[12]32028-32029,全部为任职潮州时作,但漏收以上三首。有关《金山诗》,《县志》编者对这组诗的著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右刻在金山隐石洞上,正书。今金山麓尽为民居,所谓‘沙平九十弓’者,皆瓦屋鳞鳞。亭桥故址,无从问津矣。”言下颇有陵谷浮沉的沧桑之慨。另外,该组诗题下有“郡守三山林 题,庆元四年”之语,可知这两首诗作于1198年,“郡守”二字也点明了林 至迟于庆元四年已知潮州,这一信息来自林 在金山隐石洞的石刻,非常可信,所以许骞在庆元五年(己未,1199)所作《重辟西湖记》(全文详下)亦有“太守林公 ”之语,这都是林 于庆元中已知潮州的确证。《全宋诗》林 小传谓其“宁宗嘉泰初知潮州”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将“嘉泰初”修改为“庆元中”。不仅如此,只要细心考察《县志》,便可知“嘉泰初”知潮州的官员其实另有其人,因为《县志》卷三十《金石略》还收录一首宋代佚诗(下文第八首),该诗的石刻题下有“嘉泰改元季春望日郡守毗陵沈”十三字,这里的“沈”就是沈杞(详见下文引《县志》编者的考证),可见嘉泰改元之时,潮州郡守已经是沈杞了。总之,无论是林 自己留下的直接证据,还是许骞提供的辅助证据,抑或沈杞提供的反对证据,都可以证明《全宋诗》林 小传定其“嘉泰初知潮州”的错误。这一例再次显示出《县志》的史学价值。《蒙斋小饮》在《县志》中列于林 《重辟西湖诗》之后,该诗标为“庆元五年六月”,则《蒙斋小饮》当不早于这一时间(因为《县志》抄录石刻诗文是按照时间先后为顺序的),又考诗中“小几移来六月寒”之句,疑亦作于庆元五年六月。

7. 许骞《重辟西湖记》

西湖,古放生池也。有山崭然据湖旁,古号湖山,则知湖之来,非一日。异崖层出,轻波纹平,水影岚光,为南州杰观。岁月既久,湖既莽为蔬蹊,而榛棘丛生,盖童然一山矣。庆元己未夏,太守林公 政成,聚风月,山椒秀丽始发越。因慨

谓:湖、山并言,岂有山、独无湖?郡丞廖公德明力赞其决。于是刳朽壤,翦繁秽,引清流潴而广之,南北相距倍于昔。立三亭,滨于南曰放生,介于中曰湖平,跨于山之侧曰倒景,绕湖东西。古无路,诛茅穿藓,插柳植竹,间以杂花,盘纡诘曲,与湖周遭。横架危梁,翼以红阑。镜奁平开,虹影宛舒。数步之内,祠宫梵宇,云蔓鳞差,萦绕女墙,粉碧相映。中造小舟,邀宾命酒,荷香逦迤,时度管弦中。邦人乐公德,公每游柳边竹下,草际苔中,涌觞繁肴,席而坐,公酒未竟,终不去。山与水相接,民与守相忘,骞尝游咏于中。窃叹曰:湖山之乐,古风流骚雅士,往往以此写幽,兴寄笑咏,至于君民之际或略焉。若使身安江湖,心忘魏阙,主意上宣,王泽下壅,是湖也欲乐,得乎?峣榭岑青,里闬萧条,画艎宫羽,稚耋怫郁,是湖也欲乐,得乎?我公莅止,奉天子教条,遍行岭海,欲以及民者及物,虽天子万年,不待祈。犹欲鳞介羽毛皆涵圣恩,以祈圣算,与湖山相无穷,则公于是湖,乐在君也。稻香月白,春风满城,我公政暇,停橹举白,民亦熙熙陶陶,鸣俦缀赏,藻野缛川,如屏如堵,如绮如雾,人在鉴中,舟行画图,则公于是湖,乐在民也。矧夫山啸湖平,公卿之谶,百年遗迹,一旦还旧,将见缨緌绅佩,洋洋迭岀。一以祈君寿,二以同民乐,三以振地灵、起文物,一举而众美具。骞是用踊跃而书镵于滨之厓石。是岁七月望日,从直郎新签南恩州军事判官厅公事许骞谨记。[13]689-690

【按】《全宋文》未收录许骞之文。《康熙潮阳县志》卷十七《杂述》“许氏仕宦”条曾记“宋朝许氏世以科甲著,见于邑志者八人。……许骞尤有名”[14]3,可见他是宋代潮阳许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骞的具体生平已很难考出,但结合其他广东地方志的记载,尚能勾勒出他仕履的大概。明代郭春震纂修的《嘉靖潮州府志》卷七《人物志》中曾对其生平做过一番简要的梳理:“许骞,申之八世孙。登绍熙二年进士乙科,为惠州府推官,调南恩佥幕。居官有守,遇事不诡。随丁父忧归,卒于家,年三十九。官终从仕郎。”[15]10但这一记载过于笼统,存在进一步考证的余地。这里,我们要利用一篇保存在明代姚良弼、杨宗甫修纂的《嘉靖惠州府志》卷十六《词翰志》中的重要文献,这便是许骞的《西新桥记》。这篇文章同样未被《全宋文》收录,所以一并录在这里,一来可补《全宋文》之遗,二来可以对许骞在广东的文学活动有更深的了解,三来可以借此落实许骞相对具体的履历。先将这篇佚文抄录于下:

西新桥记

惠州军事推官许骞撰①此九字据《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一二增,见阮元, 陈昌齐. 道光广东通志: 卷212[M]. 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 4.

环惠皆水也,左合②“合”原讹作“右”,此据《雍正归善县志》卷二十改,见孙能宽, 叶适. 雍正归善县志: 卷20[M]. 清雍正二年(1724)刻本: 7.双江,右并长湖。江以东为桥,湖以北为堤,皆往来之冲,舍斯,才者弗济。乃若自湖以西,不过祷祀游赏者往焉,樵苏者往焉,虽一苇可航也。亦必筑堤建桥,意者导湖山之胜,据登览之会,以成此邦之伟观耶?桥故千柱,横跨一湖,雨潦推挤,弗支弗永。绍圣二年冬,僧希固筑进两岸而堤之,东坡苏公捐腰犀以倡其役,黄门公遗金钱以助其费。炎州无坚植,乃市石塩木为巨桥, 泥丈余固其址。于下架飞阁九间,壮其势;于上坚完宏伟,观者咨叹。而西新之名遂为南州甲。

阅岁浸久,所谓顶椿者,屹如砥柱,不可动摇。盖其度材用功,不苟如此。自淳熙癸卯,郡尝一修,不数岁而圮。绍熙壬子,县亦再修,不旋踵而坏。夫其材若功,已不逮昔远甚,乃并以其旧植遗抚撤去之,岂不甚可惜哉!绍熙甲寅夏六月,括苍林公复由文思院辖,来镇兹土,下车之初,首谒祠宇,慨然曰:“是丰湖之篁,而先贤遗迹也。可废乎?”顾急于民瘼,未暇治也。越明年,政成化洽,上下恬熙,治东新桥以济病涉。既成,始因农隙,募工畚士,益堤高广咸五尺,既培既实。又明年春,命伐石而经始焉,先实拳石于泥,以平其坎,压以松板。板之上甃为水门五,虽舫可同,盘结互拱,联附参错,凑理综密,既崇且夷,覆以危亭,翼以扶栏,飞敞轩豁,万象毕集。西则梵宇祠宫,崔嵬辉焕;东则城市井邑,空蒙掩映;南北则峰峦洲渚,随境献状。俯仰则禽鱼飞泳,水天互明。环湖山之景,如在几席间。父老云集,士女稣会,更相告语,皆曰:“目所未暏,而裴徊游宴,不知几旦暮也。”会公将还朝,邦人德其赐,不忍舍去,请骞书诸石,以慰去思。骞曰:“是固

当书也,何敢以固陋辞?”窃闻桥堤之役,郡政之一也。昔之守不能独任其事,而二苏公实为之,今视之可愧也已。然坡公之咏斯桥,有后人勿忘今之语。其望深矣,抑未有续其绪,何哉?夫川源陵谷,土木之变无穷,要其废兴,盖自有数而存乎人。苏公之桥以绍圣丙子六月,或当其坏而莫兴者,数未至也。迨今庆元丙辰,整整百年矣。而公乃新之,亦以六月告毕,盖有不约而符者。穷则变,变则久。兹以石继木,而蕲于不朽者,岂偶然哉!盖公以当朝伟望,屈临远服,踵数十载,不可支吾。之后阨穷愁叹,莫极莫纾。天矜远甿,而公实来,靡痼不瘳,靡僵不植,民物浃和,山川增明。桥之更革,皆与政通。宜其光前垂后,与苏公齐驱并驾于百载之间也。呜呼,桥则坚矣美矣,继今以往,又未知数之底止也。此邦水菑不时,或潦啮而甃阤,则尚赖后之人念缔剏之艰难,以时补苴而修治之,使永永不堕则善矣。桥旧名丰乐,坡公名曰西新,今题当从坡公为正。其修十一丈五尺,广二丈一尺,崇三寻有三尺,而亭之广袤与桥等。木石工匠之糜,皆捐诸帑廪之余,而民不知也。莅役者,兵官郭涤;督护者,郡狱椽黄峦、主河源簿蔡槐,因并志以诏来者云。[16]13

考文中“迨今庆元丙辰”之语,知此文撰于庆元二年(丙辰,1196),由《广东通志》注可知时许骞为“惠州军事推官”,亦即《潮州府志》所谓“惠州府推官”;又考《重辟西湖记》“庆元己未夏”之语,可知该文撰于庆元五年(己未,1199),文末许骞自署其官职为“从直郎新签南恩州军事判官厅公事”,亦即《潮州府志》所谓“南恩佥幕”。综合起来,这两篇佚文恰为《潮州府志》所记许骞生平的模糊记录提供了更具体的编年依据,由此我们可知许骞至迟于1196年任惠州府军事推官,而其转职担任南恩佥幕则绝不晚于1199年。许骞这两篇记文虽非作于一时一地,但他关怀现实政治、歌咏利民工程的思想则一以贯之,并不以时空变换而转移。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当他在卸任之时,“州人念之不置”[17]9。

8. 沈杞 《金山诗》

因登金山四顾形胜,概成一诗,漫镵于石。

万家环表里,千雉起岧峣。孤岛浮中沚,长溪转画桥。东南此地胜,左右四山朝。最好瀛州景,楼台拱丽谯。[18]690

【按】《全宋诗》未收录沈杞诗。本诗石刻于题下尚有介绍作者的十三个字:“嘉泰改元季春望日,郡守毗陵沈。”《县志》编者附按语加以考证:“右刻在金山巅,正书。沈姓下不署名。谨案:阮《志•职官表》有知潮州军事沈杞,常州人,嘉泰间任。晋太康初,分吴郡为毗陵郡。隋开皇九年废郡,置常州。至宋仍曰常州,亦曰晋陵。据此定为沈杞诗。曰毗陵,从古郡号也。嘉泰改元,为宋宁宗七年。”这里提到的“阮《志•职官表》”是阮元《广东通志•职官表》的简称,《县志》编者正是借阮氏《通志》对于宋代此地职官的记载,断定这位沈姓诗人就是嘉泰元年知潮州的沈杞,确然有据。由“嘉泰改元”一语可知本诗作于1201年。

9. 赵清卿 《西湖山诗》

趁得文书一日闲,搘笻直上翠微间。松风吹面轻轻度,泉溜通渠滴滴悭。乱石傍罗群玉府,浮图双峙小金山。凤池蚤晩须重到,莫把柴门取次关。[19]690

10-11. 赵清卿 《金山拙窝诗二首》

一生无奈拙谋何?爱向金山住拙窝。从今自谓可藏拙,不知添得拙还多。

巧拙分明是两歧,巧中行拙少人知。如今用处从渠巧,用到穷时巧必危。[20]691

【按】《全宋诗》未著录赵清卿诗。《西湖山诗》于诗末附有注文:“嘉定丁丑重阳前三日,郡丞赵清卿携家来游。”《金山拙窝诗》后亦附有注文:“嘉定丁丑重阳日蒙庵赵清卿。”嘉定十年(1217)干支为丁丑,由此可知作者赵清卿在嘉定十年任潮州郡丞,“蒙庵”当是他的号,而上述三诗则分别作于嘉定十年重阳节前三日及重阳节当天。从《拙窝诗》的语调来分析,清卿似乎经历过一定的政治风波,所以才有“以拙自守”的自诫语,以及巧极必危的认识。周必大《淳熙玉堂杂记》卷下曾有“绍兴三十二年冬,予为左史,赵清卿(子肃)知临安”之语[21]13,不知必大所记之赵清卿是否就是《拙窝诗》的作者。如果二者系同一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知道他的字是子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力地印证我们对清卿的上述分析。因为必大的材料说明早在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清卿已经任职为临安知府了,但56年之后,他竟然以衰暮之年出任潮州郡丞(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衰飒当能在他心里激起一层波澜),无怪乎他对于官场巧

拙之斗有那么深刻的体会了。

12. 陈炜 《湖平唱和诗》

人心未必似湖平,一水于人底样清。万怪虎蹲昂石壁,千年鳄去屹金城。朱旛影里绣屏好,绿盖香中画舫行。况是兰阶映村馆,朅来此日共登瀛。[22]692

【按】《全宋诗》卷二七七五著录陈炜诗一首[23]32844,未见此首。该诗石刻后附“退庵老人莆田陈炜题”九字,知陈炜为莆田人,号退庵老人,《全宋诗》作者小传仅考出陈炜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可借《县志》补其爵里及名号。

13. 黄耆 《湖平唱和诗》

山光湖水接天平,扑鼻荷香气味清。贤守泛舟临野渡,蔀甿喧颂遍岩城。插峰高阁同登赏,出岸凉舆逐队行。雁鹜抽身羞老吏,赖公提挈上蓬瀛。[24]692

【按】《全宋诗》未著录黄耆诗。由诗后所署“松斋三山黄耆”,可知黄耆为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号松斋。以上二诗为唱和之作,诗后记唱和时间为“宝佑甲寅季夏”, 可知上述二诗作于宝佑二年(甲寅,1254)。

以上12首诗与1篇散文,就是《光绪海阳县志》中所保存的溢出《全宋诗》、《全宋文》的作品。这13部作品共涉及了9位作者,其中有5位没有被《全宋诗》和《全宋文》收录过,今予以辑录整理,以期为完善宋代文献和推广潮州文化略尽绵薄之力。在辑录整理工作之余,我们或结合《县志》对石刻情况的著录,或利用目前能够掌握的其它方志材料,对这些作家的生平仕履,进行了尽可能细致的考证,将前代地志模糊的记录加以具体化,同时也对某些似是而非的史实进行了订正。这些考证只是为了提供越来越精确的史实,但距离完全还原历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这些考证中,也再次印证了我们从本文撰写之初便已强调的一个观点:《县志》的这些材料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与文献价值,还有值得重视的史学价值。

[1][3][4][6][7][8][9][10][11][18][19][20][22][24]卢 蔚 猷 等 .光绪海阳县志[A]. 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 第26册[M].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682, 681, 685, 648, 684, 687, 687, 688, 689, 689-690, 690, 690, 691, 692, 692.

[2][5][12][13][2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746, 10692-10693, 32028-32029, 32844.

[14] 臧宪祖. 康熙潮阳县志: 卷17[M].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3.

[15] 郭春震. 嘉靖潮州府志: 卷7[M].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刻本: 10.

[16] 姚良弼, 杨宗甫. 嘉靖惠州府志: 卷16[M]. 明嘉靖刻本: 13.

[17] 张以诚, 梁观喜. 民国阳江志: 卷25[M]. 民国十四年(1925)刊本: 9.

[21] 周必大. 淳熙玉堂杂记: 卷下[M]. 津逮秘书本: 13.

(责任编辑: 微风)

The Annal of Hai Yang in Guang-xu Period:Lost Poetries and Essays of Song Dynasty

LV Guang-na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China, 250100)

There are many literature works written in Song Dynasty which are recorded in The Annal of Hai Yang in Guangxu Period compiled by Lu and Wu in late Qing Dynasty. Some haven,t been recorded in All Poetries of Song Dynasty and All Essays of Song Dynasty with both lite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ecollection can be benefi cial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olk culture on Chaozhou and literature of Song Dynasty.

The Annal of Hai Yang in Guang-xu Period; Chaozhou; All Poetries of Song Dynasty; All Essays of Song Dynasty; recollection

K291.65

A

2095-932x(2016)05-0021-05

2016-06-07

吕冠南(1989- ),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庆元宋诗县志
唐宋之别
曹庆元
宋诗五首(书法)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县志里的乡贤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百善孝为先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