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2016-03-09冯小坤
冯小坤
(贵州省瓮安农工局玉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都匀 558000)
探讨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冯小坤
(贵州省瓮安农工局玉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都匀 558000)
随着我国草食畜牧区牛羊牲畜的增多,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使贵州省瓮安县地区原本就不是特别丰富的生态资源受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当地草食畜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对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贵州地区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草食畜牧业;生态环境;喀斯特地貌;发展策略
贵州省瓮安县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溶岩地貌发育较为广泛,该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导致土壤层比较薄,土壤肥力也比较低,所以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对于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对该地区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提出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合理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当地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贵州省瓮安县地区生态资源总量可以承载100万以上的草食动物单位,其中天然草场大约可以承载30万左右的草食动物,秸秆作物可以承载20万左右的草食动物,酒类产业可以承载20万左右的草食动物,人工草场可以承载30万左右的草食动物。该地区的养殖结构主要以草食畜牧类为主,随着经济的增长,牛羊养殖量也在不断提高。
贵州省瓮安县地区的草食畜牧业养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多以舍养和半舍养为主,禁止出现放养和散养的养殖方式,加强了对草地自然资源的保护。贵州地区的草食畜牧业主要在农区和牧区内进行养殖,并按照农区与牧区的资源总量,合理分配养殖畜牧数量。农区内草食畜牧业的养殖主要以秸秆等农作物作为饲料,牧区内以人工种植的草场为饲料资源。为了促进该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地区政府还建立了养殖示范区,并对山地资源进行改良,建设了大量的人工草地。
该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畜牧产品的发展,该地区在去年畜牧产品加工人数呈现出迅速增高的趋势,畜牧业的全年产值超过了3073万元,占据该地区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相比于2010年增长了80%以上。
2 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草场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该地区人数的增加,人们对草食畜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牧区加大了草食畜牧业的养殖量,导致该地区的草场资源被严重破坏,草场过渡开垦现象严重,使草场出现退化现象,草场的退化,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场生存能力明显降低,草地风化速度加快,出现了大量的裸露地貌。
2.2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逐渐向着规模化发展,肥料的使用也从有机肥逐渐转化为无机肥。贵州地区草食畜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牲畜粪便积压,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贵州省瓮安县地区地质地貌比较特殊,所以养殖区域内的车辆通行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大量牲畜粪便的堆积,随意堆放,导致居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草食畜牧业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牲畜粪便的堆积量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导致自然环境不能承载。
3 生态环境保护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3.1 各项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由于贵州省瓮安县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该地区政府在2000年开始,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行了大量的生态保护政策,政策的推广,缓解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同时也使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例如政府部门推行的退耕还林和退草还牧等生态保护政策,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2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养殖户收入的影响
生态保护政策使养殖区域内传统的养殖方式受到了限制,禁止放牧饲养方式,全部采用舍养和半舍养方式进行草食畜牧业的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为集约化养殖方式,适用于现代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但是这种舍养的养殖方式加大了养殖成本,养殖户需要储备大量的牧草、饲料等等,导致养殖户的收入比传统养殖方式低。很多养殖人员认为这种养殖方式获取的经济回报比较低,所以放弃了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所以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广之后,该地区的草食畜牧业养殖规模逐渐缩小。
4 促进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建议
4.1 优化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产业结构,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布局
由于草食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环境的长期破坏,导致该地区草地资源退化严重。所以要对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布局,促进该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区域化发展。在生态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控制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调整。在自然资源发展较为均衡的地区,对草食畜牧的养殖区域进行布局,节约使用草场资源,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4.2 对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对贵州省瓮安县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按照标准化的养殖要求对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起大量的规范养殖园区,推行现代集约化养殖方式,并普及舍养和半舍养养殖技术。集约化舍养和半舍养可以降低对草场资源的破坏,减轻草场资源的退化速度。同时集约化的养殖可以避免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现象,饲养出的牛羊肉质量更好,有效的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优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4.3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加强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该地球草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另外加强良种培育体系的建设可以使草食畜牧业的繁殖质量更高。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草食畜牧原种场的建立,加大对养殖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草食畜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4.4 加快人工草场的建设,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
加快人工草场的建设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养殖压力,降低天然草场的退化速度,也是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通过人工草场建设,可以扩大草食畜牧业的饲料来源,提高饲料产量,实现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使草食畜牧业的养殖情况更加合理,促进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提高草食畜牧产品的生产能力,避免草食畜牧业传统养殖技术受制于自然的情况。
4.5 构建草食畜牧业的市场体系,提高畜牧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
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当地草食畜牧业产品,并建立完善的草食畜牧业市场体系,提高该地区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构建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培养养殖户的质量意识,使畜牧养殖户实现标准化的养殖和管理,使畜牧产品可以真正的进入到市场中,实现草食畜牧产品的集中屠宰、集中加工,提高畜牧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
4.6 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优化
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草食畜牧养殖场的监管,大力推广治污设施在养殖场的应用,保证养殖场具有完善的污染治理措施,避免大量的牲畜粪便以及被污染的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对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瓮安县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分析该地区草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解决影响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区的经济效益,促进草食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黄春雪,王士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346~348.
[3]李金元,王晓惠,徐丹华,李爱国,吴爱军,汪令艳.十堰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4,05:54~57.
P326.3
A
1005-7897(2016)02-0082-02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