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09封静
封静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重庆 404100)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封静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重庆 404100)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它能将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更加直观的信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从而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针对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历史
多媒体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使未来的历史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开辟了教学上的新领域。
一、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不同,它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借助图、声、像、文等多种信息形式,将课堂变成一个互动的场所,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它对学生的调动是全方位的。具体而言,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无疑是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再好的教师也无济于事。传统教学中,教师所倚仗的就是说、写,即通过讲解和在黑板上书写来完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然很努力,但由于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历史课的内容又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了解历史只能通过简单书本上的文字知识和少量图片,印象极为有限。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过去的历史通过课件制作的图像表现出来,更可以通过大量的影像资料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十分直接的感观认识,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当中,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如“官渡之战”一节,网络上有大量可供使用的三国影像资料,通过分别对官渡之战前后曹操与袁绍的将领、统治、文官集团等各方面的介绍,学生很容易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深刻的印象,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教学这种对学生感观的全方位刺激,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除了从书本和教师课堂所讲中学习到知识,其他渠道十分狭窄,如此一来,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会很快消失。借助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借助现代互联网络和发达的资讯,学生可以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得其所想的答案,如此一来,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历史课本的知识内容都是经过凝练而成的,直观的知识很有限,但事实上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知识又是无限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段段历史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其产生对历史的思考,继而主动通过课余时间去探究,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历史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关系转变。
传统授课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方式进行,固然有其长处,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历史本身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学,仅靠讲述是无法再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使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在课堂上,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度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单纯讲解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动静结合的画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状态,使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轻松、有趣,再加上教师必要的讲解、表述,学生就在这种愉悦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为其形成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要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明显,因为历史能营造出一种有血有肉、生动真实的历史气氛,可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作用。在过去我们一直批判填鸭式教学,而现在也不能纵容多媒体的机灌式教学。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之后,一部分教师会将多媒体完全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从头到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忽视了自身应发挥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多媒体的教学条件下,部分教师开始将教学全部注意力转移到画面和视频上,而对教学的历史内容不再重视,长此以往,使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的观赏者,最终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现实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对教学效果反而不够重视,非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原本的课堂结构遭到了破坏。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而做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也不能够只从是否应用了多媒体出发,而应当看到多媒体的使用是否起到了帮助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只有正确地认识到到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地位和作用,我们才不会本末倒置,才可能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