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

2016-03-09杨建刚贵州省凯里市赏朗中学贵州凯里556000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

杨建刚(贵州省凯里市赏朗中学,贵州 凯里 556000)



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

杨建刚
(贵州省凯里市赏朗中学,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创设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意识,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目标的实现,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合理构思教学,创设课堂引入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课程内容的引入做好规划设计。课程导入的精彩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为高效率授课埋下伏笔。课堂引入,可以做得富有“诗意”。将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同化学知识相融合。例如在讲到“碳酸钙在高温情况下变成氧化钙”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写上“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只留清白在人间。”让学生们填空。学生们都会好奇地将古诗背诵完整,同时也让学生回忆起语文课堂中教师讲解是将“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燃烧,最后成为白色的石灰。”这时,教师可以问起学生:大家想知道为什么经过燃烧就成为了清白的石灰了么?学生们就会认真听讲解,教师则在黑板上书写下这个反应方程式:,学生们则根据古诗的引导进行理解记忆。课堂引入,可以做得充满“疑问”。例如在讲到化学的“分子之间的空隙”这部分内容时候,教师可以在引入环节书写“100+100=200?”这个疑问,学生们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到“肯定会等于200呀,为什么问是否等于200呢?”这时候教师用量杯把100ml的酒精,导入到100ml的水中,让大家观察刻度显示的是不是200ml。学生们会惊奇的发现结果是小于200ml。这时候教师开始讲授课程内容,即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二、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课程时,既新奇又畏惧,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呢,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非常关键。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促进学生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的欲望。

三、设计化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化学问题是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之中,让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冬天的早晨,大雾迷漫,一学生骑自行车停在交通路口等信号灯,此时他的前面停了很多的汽车,突然该学生晕倒,请分析他晕倒的原因是什么?像这种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汽车尾气污染的认识,而且能培养其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元素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首先播放“钙尔奇D”广告,这样的情境更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熟悉又新奇,适时的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们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探究能力。

四、利用实物及多媒体展示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在初中化学知识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理论知识。例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这些内容比较抽象,与宏观的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形象,而且生动的画面还能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微粒的微观实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水分子分解的过程,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例如,臭氧空洞、工厂排放的废气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森林植被被酸雨腐蚀等图片都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科学史实、实物模型等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化学学习的愉悦性。

五、丰富实践化情境,拓展创新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理论之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勤于参与实践活动,这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素质和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化情境就把课堂的教学情境设置延伸到实践中去,把生产和生活场景作为化学教育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调查研究、信息处理等方法,并由课堂所学推及身边的生产、生活、社会现象,正确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远不止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选择多种教学情境。无论教师创设何种教学情境,都应坚持从课堂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有助于教学相长的发展视角出发。我们需要更加细致严谨的教学态度,去不断探索、创设和应用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更有实效的课堂,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3-01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