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废旧工厂改造为例
2016-03-09张梦娜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0000
张梦娜(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废旧工厂改造为例
张梦娜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摘要:如今,许多百年老厂进行搬迁,而遗留下来的工厂就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把遗留下来的废旧工厂改造成休闲、娱乐集于一身并带有浓重工业味道的公园。既减少拆除与重建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又对城市进行改造与更新。
关键词:工厂改造;工业遗址景观;再利用设计
一、前言
(一)废旧工厂改造的背景。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力发展重工业如钢厂、煤厂、机械厂等。随着产业结构和格局发生变化,这些重工业的工厂被遗留下来,使我们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对于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的处理,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面对众多的工业废弃地大多数的处理方式就是进行拆除,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商业的开发。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对于破旧的工厂建筑则进行大规模拆除,认为并没保留的价值。其次,虽然经历百年风霜的工厂已经破旧,但里面的机械工具成为历史的见证物,而对于历史见证物处理,就是把它们送入博物馆,有利于后人的参观与学习。
后工业时代这种拆除与重建已成为主流的趋势,但是这样会造成大规模的资源的浪费与消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越来越多的工业废弃地有机的利用,减少拆除与重建的所带来的消耗与二次污染。
(二)废旧工厂改造的意义与目的。
废旧工厂的改造,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而且要对废弃的物质重新利用,具备新的功能,在新的地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再利用的设计理念应在改造中充分体现。
工业废弃地的重新利用,把它改造成公园。改造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将其作为重庆地区的工业文化的纪念地。重钢曾是重庆地区重工业的支柱性工业,并且历经百年风霜。工厂中许多机械设备,都是工业历史的见证物,如旧的高温冶铁炉、生产粗钢的设备等。它们本应进入博物馆,而经过对其的改造,把其保留在原地,让后人了解这些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情况,使其成为一本鲜活的“教科书”。 其次,让工业废弃地变成供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公园。改变人们之前对重工业厂污染环境的印象,打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公园。
二、工厂概况
(一)废旧工厂周围情况的分析。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坐落于重庆大渡口区,临近江边,周边属于家属区。重钢临近市中心,根据调查,位于大渡口区的中型公园较少。大多数居民散步,休闲主要局限于自家的小区内,而身体锻炼主要集中于中型广场。重钢周围的交通比较便利,有利于人们到改造后的公园进行散步、休闲、娱乐等。在城市的市中心,改造这样一个公园,给人们提供一个慢生活的地方。
(二)废旧工厂内部情况的分析。
重庆钢铁厂内部遗留下凌乱的工厂建筑,工厂中环境也十分的差,绿色植物都因工厂长期生产放出的浓烟而死亡。重钢里面遗留下比较标志性建筑有钢厂高大的铁皮厂房、高温冶铁炉,还有生产粗钢的设备等。
三、设计构思
(一)设计理念。
此次改造,将再利用设计理念贯穿到设计中去。拆除部分已不能恢复的建筑,这些所谓的建筑垃圾,再次利用,使其具备新的功能,融入到公园的各个设计中去。
(二)设计元素。
废旧工厂所保留下来的管道、厂房等都将作为整个公园的景观,尽量保留。在整个规划中,利用管道的圆形,进行路线的规划。而工厂中随处可见的米字型钢栅,作为地铺和园艺的元素对整个公园进行点缀。
工厂中穿梭的管道的这种元素,将作为娱乐设施如滑梯组合,使其巧妙的融入到整个工业环境中,不使其突兀。而管道这种元素改造成丰富的游戏区,使其原来沉重严肃的厂区突然对市民尤其是儿童充满了吸引力,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更好的体会工业所带来的丰富而且不同于其他公园设施的不同感受。
(三)设计风格。
景观的色彩风格主要以自然色彩为主,尽量不加入人造色彩。因为整个公园景观中,大多数都是保留下来的建筑,而建筑经过百年风霜形成自己的色彩,加入的植物也都是自然色彩,使整个公园的色彩风格统一。
工业的自然色彩与植物的自然色彩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对比,这种自然色彩的丰富,使公园本身的特色更加的突出。自然色彩应用在公园设计中,会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感受。
整个设计风格将打破人们观念里面对“公园风景”的概念,无论在东方或者西方、自然还是人工,公园风景总是“优美的”、“仙境般”的主题词密不可分。但改造过后的公园,人们看到的公园风景很难把这些主题词联系在一起,而应该是通过这样的设计看到质朴的公园风景。
四、整体设计
(一)规划设计。
改造中,主要把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公共活动区域、自然区域、服务区域。公共活动区域主要提供娱乐,游玩的地方;自然区域主要是提供散步、休闲区域;服务区域作为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所在地。
公园的总体上由三个层次的景区构成:空中高架步道;围绕在高架步道下的水池景观;穿插于公园中的管道系统。空中高架是由钢铁厂原来的运输高架和冶炼高炉系统所构成。而冶炼高炉作为公园中的一个至高点,可以浏览整个公园的景色。公园中,也可以提供给自行车爱好者一个场所,他们可以穿梭其中体验公园中的景色。
(二)细节设计。
在改造之前,整个废弃地中,绿色植被较少、空气非常差。所以在改造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加入植物,让植物净化空气质量,使其转变为一个绿色氧吧。在公园中,首先加入自由式树林草地,以榕树与其他大型林荫树为主;其次路边大叶榕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最后大量使用乡土野草。通过与工业的对比,为营造工业历史与公园气氛的主要材料。
公园中的地铺,主要采用自然石材和废料的再次利用。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做过多修饰。主要采用圆形地铺和米字型钢栅栏的形式。让其工业符号,在整个公园设计中体现出来。
整个景观中,保留的运输高架、冶炼高炉、管道、烟囱、铁轨等,都是工业符号和元素的体现。它们改变了原先的功能,成为观赏或者参与其中的景观。
工厂中遗留下来的机械设备,不是把它们送入博物馆,而是让它们进入公园的各个角落中,成为装点公园的雕塑。人们在游玩中,这样的机械设备自然的进入他们的眼中。
五、设计总结
在废旧工厂改造中,尽量保留废弃地所拥有的工业符号的任何设施,而如何在保留的设施中加入更好的体现这种工业文化的元素,成为整个设计的主线。整个设计主要采用再利用的理念,这种理念与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消耗形成明显的反差。
社会是进步的,城市是发展的。然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与旧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因素。在设计中,我们也需要充分考虑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关系,不能只注重新事物或者说如何利用设计的方式使旧事物成为新事物。
工业基地重新转变为生机勃勃的工业文化遗产和新的栖息地,这样的景观设计不只是单纯在一块白地上建造,而是把历经百年的,有着历史的地区改造成为城市景观中独特的一景,这是实现更大的文化抱负的一种理想。在经历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创伤后,到如今弥补这一创伤,使其焕发新的生机。这样的设计是历史和更新的一个平衡点,也是文化前进和革新的新媒介。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