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能让多少人受益
2016-03-09PelagiaKarpathiotaki
文|Pelagia Karpathiotaki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能让多少人受益
文|Pelagia Karpathiotaki
中国应对国际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模式,如果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项目落实后,世界人口的约70%~80%将直接或间接受益
Pelagia Karpathiotaki中文名海尔,博士,对外经贸大学专家
近年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世界财富分配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全球化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即对更加公平的全球财富分配体系的渴望——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包容不同社会特异性情况下,建立起共赢的经济合作局面。
在此大趋势之下,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对外公布“一带一路”方案,以期重振“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对此,更多人认为中国正以大国身份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称:“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
潜移默化影响世界
意大利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1929-1935)》一书中写道:“它们之所以称之为大国,是因为它们随时准备好在合适的时机有效地影响国际环境,并且它们拥有实现这些的能力。”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一带一路”计划至今,国内外已有针对这项计划的大量经济分析。但“一带一路”又不仅仅是一项全球性经济建议,它是一个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发展计划,同时也是中国的战略发展计划,体现了中国在21世纪的外交政策。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通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影响国际关系的诸多理论。中国通过这项全球性计划,提出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框架,给世界更多选择和思考。此外,“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以及各国政府的交叉合作。
“一带一路”也在提供一个“更公正的世界”的理念,其核心思想中融入了中国的古老哲学与文化内涵。“一带一路”没有特定的目标,也没有为了实现目标而设定的具体措施,最终可能是对世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如果政策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的行动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冲突,从而阻碍方案的实行。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倡导和平的国家,该行为与过往历史是具有一致性的。
“一带一路”倡导世界财富的公平分配。由于亚洲人口比例最大,因此未来一定会有大量有利于亚洲经济发展的计划出台,以提升亚洲在世界财富产出中的占比。“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中,55.2%为中低收入国家,6.9%为高收入国家,6.7%为低收入国家。
“一带一路”同时体现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旨在把世界秩序体系带回1648年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之下,将“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国际单位,国际单位之间可以合作但必须同时保持对自身财务的控制权,以及在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上的自主权。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对世界的未来这一主题发表演说时提到:“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的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对国内事务和政治制度的自主权。
“一带一路”的关键词是“平等”、“沟通”和“共赢”,其目标是真正意义上实行1974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26条:“所有国家,不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的差别,有义务宽容相待,和平相处,并为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各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增加世界体系的安全级别,提高欧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连通性。“一带一路”的路线经过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关键地区,如果中国带着“平等”、“沟通”和“共赢”的价值观,那么方案的实施将呈现一个与现有霸权模式相反的全球化模式。“一带一路”的基础是国家软实力,而不具霸权特性。中国寻求其它国家的授权和认可,而不会强加建议。
零和博弈必然让位于共赢多赢
“一带一路”提出一个多极化的全球治理模式。而在此之前,没有出现能够“解构”美国“独大”的多极化体系。在目前的国际关系中,零和博弈条款势必将让位给共赢和多赢的合作。合作共赢的愿景不仅要体现在经济领域,还要涉及政治、安全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一带一路”的路线将跨越具有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周边的蒙古、俄罗斯等更容易建立合作,但也不能忽视地缘政治竞争和安全问题等带来的困难。
中东的“敏感”区域较为复杂,地缘政治竞争、难民潮和宗教冲突等问题增加了国家间沟通的难度。中国要在这些“敏感”地区达成“一带一路”的共识,可以参照《联合国宪章》的有关条款,从而建立相互之间的政治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的路线中也包括部分欧洲国家,欧洲是西方价值观的发源地,也是西方思维方式的发源地。因此。对于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应该考虑如何让欧洲人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和目标。以希腊为例,中远公司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这是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投资。但在谈判初期,希腊对此项合作非常谨慎。比雷埃夫斯港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叉处,将是地中海地区的最大港口。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让希腊经济增长率很快在欧洲领先,例如中远集团对比雷埃夫斯港的扩建改造,会让更多的游轮通过比雷埃夫斯港,推动造船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
希腊政府与中远集团达成协议后,希腊人民对该投资的看法有所改变,看待中国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他们看到了中国的“从容”。与以往签订的跨国协议相比,希腊人对此更为期待和满意。
“一带一路”将不同社会和国家连接在一起,给不同文化和宗教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中国提倡尊重社会的多样性。在与外国的沟通方面,以外交政策为例,中国政府在欧洲实行的外交政策非常全面,在企业、高校、民间社会团体等多层次发展外交。此外,中国还应增加民间交流活动,让欧洲了解中国以消除陌生感。
中国在全面实施“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避免给其他国家造成一种要打造“亚洲世界”的负面印象。中国曾经历过殖民主义带来的伤害,在对待其他国家主权和人民情感上,会更加理解和尊重。如今财富和权力的积累越来越集中于亚洲,此时更应避免出现东方和西方完全对峙的情况。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的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的区别,只是特点不同而已,要促进不同文明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应对国际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模式,来替代当前的形成于二战后的发展模式。这种替代方案指的是一个更公平的世界,尊重边界之内国家的主权,尊重国家间的多样性,其特点是合作、协商、平等以及共赢。
如果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项目落实后,世界人口的约70%~80%将直接或间接受益,并会减少全球体系的不稳定状态的程度。
责编 鄂璠efan@chx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