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林绝招辩证谈

2016-03-09马中碧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刀招式绝技

马中碧

一提起武林绝招,人们往往想起武侠小说中诸如“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以及李小龙的连环三脚、勾漏手、寸拳,郭云深的“半步崩拳”等等神招绝技。实际上前者纯属作者虚构,后者倒是真实存在,但也仅存于影视与想象回忆当中了。

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去遍访武林高手、民间隐杰,希望学得一两手绝招而无敌于天下,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且不论武林中根深蒂固的保守风气,各派掌门师傅是否教给你神功绝技(电影《道士下山》中小道士何安下轻易地就学到武功绝技纯属扯谈),就是即使你有那机缘,学了绝招真的能独霸天下,称雄天下武林?答案恐怕并非那么简单。

事实上,任何称之为高级绝门的招式,都有相应的招式可以化解,而没有绝对致胜的招法。就犹如中国象棋中的马后炮与重炮等绝招一样,对付它们都有破解之道。也许有的人会问:“郭云深的‘半步崩拳难道不是绝招?李小龙的‘连环三脚难道不是绝招?”我说:都是绝招。但是你拿来用,则不一定能打得动、打得倒对方。为什么?因为你没有那么深的功力,所以,对你来说这就不是绝招。

遥想当年,郭大师为了练就“半步崩拳”,下的功夫,流的汗水,令常人无法想象。真是“要想人前显贵,就要背后受罪”。李小龙曾经说过:“我不怕遇到练习过一万种腿法的对手,但害怕遇到只将一种腿法练习一万次的强敌”。抗战时,我国有一位著名武术家向宋哲元29军的大刀队传授了一招大刀格斗术,十分简单,一学就会,大刀队的战士们整天就练这一招,结果在战场上威力非同小可,使善于拼刺刀的日军闻风丧胆,吃够了苦头。由此可见,所谓绝招就是在时间的积累下,将简单练到极致。

真正在实战中称之为“绝招”的,一类是自己善用的招法,就是人们常称的绝招。拳谚曰:“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在实战中,自己善用的招法,动作变化的巧,角度施放的刁,出敌所料,攻其不备,即为绝招。例如心意拳中的“迎面铁臂”一招。另一类就是“拳打不知”。即我用的招法你没有见识过,不知我招法的厉害处或缺陷处。因此既不能对我的进攻做有效防守,也不能对我的招法做有效反击。挨打者攻无所施,防无所依,处处被动,使我取胜。正如明朝戚继光在其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所说:“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诚者斯言!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我国武坛百花齐放,“神功大师”不断涌现的年代。一时间,双枪刺喉、汽车过身、人体通电、纸上悬人、隔山打牛、一苇渡江等等神功广告充斥各大报刊。还有一些新派拳道也纷纷出笼,更有一些想象力较差的大师直接将金庸小说中的“百花错拳”、“降龙十八掌”、“七伤拳”等等子虚乌有的武功作为本门绝技来传授。一时间,群魔乱舞,武林一派乌烟瘴气。但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洗涤,当年风光一时的所谓“大师”,早已作鸟兽散,不知所终。流传于世的还是那些存在数百年的传统武功拳派,如少林,如太极,如武当,如峨眉……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今武术越来越艺术化、舞蹈化、商业化了。为了观赏,同时也为了所谓的安全,结果离武术的原始本质——实战渐行渐远。武术套路冠军被街头混混狠揍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早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就在他的名著《纪效新书》中曾一再强调指出,没有实战效用的花拳绣腿“则不可学也”,提倡“真可搏打”的过硬的无规则格斗功夫,并且特别强调“实用则不良于观,美观则不实用”,使得戚家军在驱逐倭寇之战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事实上,无须讳言,武林中有许多绝招就隐藏于套路之中,例如太极拳中的每招每式既能健身,又能表演,更能制敌,就看你是沉迷于套路表演还是崇尚实战了。

总之,世上没有绝对可以获胜的绝招,更没有想象中的神功绝技。任何一个招式,有长处必然会有短处。只有有了娴熟的技术再在实战中反复磨炼,经过在各种场合下的考验,熟能生巧,巧能升华,融会贯通,心息自然,化平淡为神奇,这才是“绝”,这才真正称得上是“绝招”。

(编辑/高翔)

猜你喜欢

大刀招式绝技
关公面前耍大刀
江湖绝技之伪装术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身怀“绝技”的小编们
美国大刀队
一招制敌
太空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