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刹车力”与“中定劲”

2016-03-09王荣泽吴政

少林与太极 2015年10期
关键词:前脚标枪刹车

王荣泽+吴政

“刹车力”是形意拳首先提出。在前行时脚要做到“前踩后蹬”,“脚打踩意不落空”。后脚的蹬力使身体重心整体前移,同时拳掌前伸发力,前脚落地后踩力制动,身体前行速度减小或沿反方向运动。拳掌发力,身体某部做与拳掌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是“刹车力”的特征表现。“刹车力”并非只在前行中发生,可在任何方向上运动时发生,亦非形意拳专利,凡拳掌发力,不管知道不知道,有意无意,必然伴随有身体某个部位与拳掌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发一个直拳,拳往前走,腰却是往后努。发一个左摆拳,拳往右走,腰却是往左努。发一个上勾拳,拳往上走,腰却是往下努。拳的运动方向总是与腰的运动方向相反,形成对拉对拔态势,拳向任何方向击出,都伴有“刹车力”的发生。形意拳、陈式太极拳发力明显,当拳掌发力时,身体有一个反弹抖动,这是拳掌运动方向与身体运动方向相反形成的现象。类似现象在其他领域也是司空见惯,如炮弹向前飞炮身却往后坐,火箭往上升火焰却往下喷,枚不胜举。

拳掌向某一方向发出,身体另部做反方向制动,能使拳掌的速度更快。为方便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我们去除复杂因素,建立一个简单明了的理想模型:两足平行站立,定步发拳,足与地面摩擦力为零。拳质量为m,前击时的运动速度为v;除拳之外的人体质量为M,且集中在躯干部,躯干部的速度为V。一拳向前爆发击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V+mv,即MV=-mv。可看到:负号表示拳的运动方向与身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拳向前运动,身体却向后运动;人体质量是拳的几倍,拳的速度就是人体速度的几倍,因人体的质量远远大于拳的质量,所以,拳向前的速度远远大于人体的后移速度。一个发拳,我们只注意到“拳似流星”,却忽视和没有看清身体有个小小的后移,其实,拳头的高速向前是身体小小的后移换来的,“刹车力”是身体小小的后移换来的。每一发力,拳似弹,身体并非“纹丝不动”。

“刹车力”现象非拳术发力特有,体育运动中也是司空见惯。如投掷标枪,标枪出手瞬间,前脚踩地制动,身体前行速度减少,标枪脱手时的速度远远大于手的速度,更是大于身体的速度。标枪未脱离手之前,它的速度与人体运动速度相同,如果标枪一直不脱手不离开身体,标枪就得不到远远大于身体运动速度、大于手运动的速度。标枪要获得高速,身、手必须“刹住”,标枪必须与手分离独自飞出。流星锤的速度远远大于刀枪剑棍的速度,是因为锤与手之间由柔软的绳子连接,锤子可以与手与身分离独自飞出。一鞭甩出,鞭尖的速度很大与空气剧烈摩擦发出清脆声响,这是动量传递到鞭尖时,鞭尖质量远远小于鞭子质量而获得极大的速度。为提高拳速,发拳时拳虽然不能与手臂真正分离,但应尽可能地把身体“刹住”,“拳身分离”是要努力去做的。没练过武术的常人,手臂像硬棒,手臂与身体不能“分开”,出拳僵硬拖泥带水,带出身体,拳、臂、身互相拉扯内耗,形不成“刹车力”。

要想拳速快,在技术上,一是“拳身分离”,二是“刹车力”制动。形意拳的“刹车力”是拳掌快速向外击发时,身体某部同时做相反过程来制动。匀缓连绵不施爆发力的太极拳套路,它没有拳掌向外快速击发的练习,如何培养“刹车力”呢?太极拳有与“刹车力”异曲同工的中定劲练习。比如向前时,腰部后撑、颈部与手对拉,向后时,有意前手的滞后。不管向前、退后、左旋、右转,都不失竖直向上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竖直向下的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保证打出向上顶劲、向下踏劲。竖直方向上的上下抗争是所有其他部位抗争的枢纽,是中定劲的关键内容,是人身“稳定器”,它在总体上保证了身体某部与手脚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存在。“前踩后蹬”是拳掌向前快速发力时的“刹车”制动,外观明显。匀缓连绵的太极拳的中定,“刹车”制动已内化,外观不明显。实际打斗中,身体在前行过程中很多情况是不用明显的前脚“刹车”制动的。如,手打到人了,前脚却还没落地。又如,起腿攻击,所谓的前脚“刹车”更无从谈起。又如,纵身跃起,拳脚在空中齐发。实际打斗更多的情况是用隐含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力由脊发、腰部后撑、颈部上拔后拉等劲力来代替前脚“刹车”制动的。

当对手冲过来,我身退手不退,发拳迎上,称为退步断打。有经验的拳手往往会运用退步断打给对手以致命一击。退步断打之所以威力大,就因为其中的身退手不退:身体后移速度大,导致向前的拳速大是一个原因;冲击力与迎击力相向以及容易发出大力也是原因。过近,发不出力,过远,发力无效,恰到好处的退步幅度,能使拳头与被打击对象的距离刚好能让发力淋漓尽致。

练时有“刹车意”有“刹车力”,用时却要忘却“刹车意”“刹车力”,凭本能有感而发。刻意去管去为,身体会呆滞不灵。肌肉是有记忆的,它的动作已经融入在你的行为中,管多了反而碍手碍脚适得其反。散手时如果还老是想着做平时练的“刹车力”,为刹而刹真把自己刹住了,就会笨拙呆滞打不到人打不重人,打不出“进如流水寻缝,退如风吹鹅毛”的灵动来。抓逃犯,就一步之遥,全身扑上把逃犯扑倒,是常用的有效方法。这种情况是利用体重力和身体速度,是全力以赴孤注一掷,与逃犯捆绑在一起双双倒地,是“一次性消费”,无需“刹车力”。

“刹车力”和中定劲,不但是为了加强抗争力、矛盾力、主宰力和中定力,使拳速快,回复力强,身体稳,也是自然迎合了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日常生活中,当人要向后失重时,双手会自然往前甩伸,反之,当人要向前失重时,双手会往后甩伸。这样做是出于本能,是人体平衡的主动恢复,它能改变人体质量分布,使重心投影点回到支撑面内,是人体一种自然自觉的平衡、补偿行为。太极拳起势,双手往前伸提,身体同时微往后靠。提手上势、肘底锤,双手往前伸,腰部往后撑,身体微往后靠。其目的都是让人体重心投影点仍保持在支撑面最适当位置,保持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的身形。做起势、提手上势、肘底锤之类,重心随着手的前伸要往前移的时候,初学者往往会用挺腹仰腰、上身往后仰来调节人体质量分布,以期达到人体重心投影点仍保持在支撑面最适当位置的目的,这是不对的,要注意不让它发生。当人体重心移动要出现偏离拳术要求的支撑点时,不要试图靠左右弯斜、前俯后仰来改变人体质量分布,必须在立身中正安舒的前提下调节、补偿。为了在立身中正前提下人体重心投影点仍保持在支撑面中的最适当位置点,拳式的设计往往也会考虑到对称平衡问题。如,杨式单鞭,推手在前,勾手在后,对拉对抗,平衡补偿。如,吴式野马分鬃,一手往右,一手往左,对拉对抗,平衡补偿等等。

良好的中定劲、“刹车”制动能力,不但可以使发拳速度快,还可以帮助做到发力无断续,打出渗透性强的闷劲。在拳头击中对手的瞬间,拳头不要弹回来,全体拥上把整个体重通过拳头赖到对方身上继续挤压,就像烂泥砸到墙上,粘着墙体不下来,击、撞兼而有之。

(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前脚标枪刹车
物理知识点在标枪运动中的应用
太极拳前脚转动的虚与实
狼狈为奸
本期“阅读训练营”参考答案
为什么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前倾?
还有94分
刹车系统:跑得快也要刹得住
刹车边遇到爱
超迷你的吹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