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16-03-08叶冬粉

关键词:个性化习作作文

叶冬粉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教学在语文课中历来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长期以来作为教学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形式流于涣散,教师上课布置完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后便无所事事,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却大都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作文教学中缺乏个性化指导。个性化作文提倡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也就越可能具备特点。”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个性化指导,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一、习作素材的个性化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摄取。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只要学生们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这样从学生感受最深的学校生活去摄取写作素材,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兴趣。如“钉纽扣比赛”“成语接力”“击鼓传花”“盲人摸象”“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活动一结束,就让还沉浸在愉悦之中的学生们动笔把活动的场面、欢乐的气氛、自己的心理活动、事物的动态等等过程与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个性凸现。又如:新年到了,我让学生制作贺卡送给自己敬爱的师长、友好的同学或远方的朋友,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一位学生把几个美丽的小贺卡串起来送给学校里即将退休的陈老师。她把最底下的贺卡剪成一个鲜红的大苹果,写上这样一段话:敬爱的陈老师,我即将毕业了,您也要退休了,想到不能天天见到您老人家慈祥的面容,心里就特别难过。您什么都好就是爱抽烟,我画的这一个大苹果就是要时时提醒您:多吃水果,少抽烟。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而个性化的写作素材。

二、习作立意的个性化

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体验着,并把这种体验内化、积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些体验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它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这些体验以其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丰富多样、纷繁复杂为习作的个性化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因此,成功的习作指导就是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使之产生习作冲动,全身心地亢奋和活跃,进入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进而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比如,在指导第十二册第四组习作练习“六年的小学生活多么难忘,许多的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内容拟定”时,我先让学生各自回顾六年来学校生活的经历,并告诉学生,不要想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只要这件事是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能使自己为之喜怒哀乐的事情就可以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有题目行,没题目也行。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习作时没有束缚,畅所欲言,实话实说。同学们的本次习作题材广泛,有写童年时自己做傻事的,有写父母错怪自己的,有写向同学提批评意见的,有写老师偏爱学生的,有写心中烦恼的,也有写受到奖励的,还有写开展活动的……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是由于唤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才使得课堂充满灵性、精彩纷呈,才使得学生习作的立意飞扬个性。

三、习作语言的个性化

小学生语言尽管不成熟,但体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作文教学中,要解放思想,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同样写自己上数学课,喜爱数学的同学在习作中就用自己的语言吐露出了学数学的快乐:“数学是我的‘至爱。每当上数学课时,我的神经就格外兴奋,仿佛进入了数学的王国,什么烦恼、疲倦,早已烟消云散。一些同学一见就头疼的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美妙而神奇的音符,我用他们不断地演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音乐……”而不喜欢数学的同学,数学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他这样描述:“今天又是一个讨厌的‘数学日,一上课,我的脑袋就被数学老师搬了家,一会儿搬到应用题的工地上,一会儿又搬到计算器的厂家,一会儿又搬到录音机厂……唉,什么时候我的脑袋才能搬到游戏机厂和玩具厂啊?”又如有一次,我指导学生要善于向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发问,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寻找和创造答案。于是有学生发问:“树为什么会落叶?”大部分学生都从科学的层面上解释了这一现象,我笑着问:“如果我们把梧桐树当作人来看,你又将如何解释?”这种思考方法,我称之为“用情观察,拟人思考。”沉默了一会儿,有学生怯怯举手说道:“叶子落了,为了穿上春装,参加春天的舞会。”儿童诗就是这样产生的。

四、习作修改的个性化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长期以来,命题、指导、做文、批改、讲评一直成为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批改学生作文花费了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然而对学生却收获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学生参与其中,缺少学生主动提高这一过程。叶老说过:修改作文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教师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来。举个例子来说,我教中年级时,孩子习作中的错别字很多。一次,我发起倡议,让孩子们进行一个“抓特务”竞赛,看谁最快、最彻底地找到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允许孩子们在寻找过程中查字典、问老师、求同学。由于游戏从名称到形式都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以一下子激活了他们,使得原先修改订正错别字这一“老大难”问题,“多、快、好、省”地解决了。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比如我在我班开展了“日记接龙”习作活动,即给各小组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要求各组每个同学按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后面的同学要对前面一位同学的日记先点评,再自己写。他们今天你写,明天我写,你给我批改,我又给他批改。日记本在一个个同学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个性在互动中张扬。

习作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劳动,极能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指导,千方百计给学生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的习作天地,使现实世界在孩子笔下成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习作。

猜你喜欢

个性化习作作文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